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11例.随机分为3组,A(依折麦布)组、B(辛伐他汀)组和C(联合用药)组。分别使用10mg/d依折麦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10mg/d依折麦布与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治疗12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甘油三脂(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情况,并分析比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C组TC、HDL-C、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均变化量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的调节程度与辛伐他汀的剂量无关(P〉0.05),依折麦布与最小剂量(10mg/d)的辛伐他汀联用降低LDL—C的作用优于大剂量单独辛伐他汀(P〈0.01)。C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具有较好的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和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比例和PSCK9水平明显低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LDL-C水平在12周后逐渐回升而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降低较为平稳。结论:对常规他汀剂量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并且降低LDL-C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加大他汀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3.
张志 《药物与人》2014,(1S):27-27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与辛伐他仃联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分析。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在给予适当的合理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用辛伐他汀治疗组15例,单用辛伐他汀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的蛋白胆固醇均已降低(P〈0.01),但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可避免他仃潜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是另一类可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切断胆固醇的肠肝循环,而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 人体需要的胆固醇70%是由肝脏自己合成的,30%是肠道从食物中吸收的.肝脏合成胆固醇,用以制造胆汁,胆汁进入小肠以乳化食物中的脂肪,使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在小肠被吸收...  相似文献   

5.
尹文跃 《现代保健》2011,(19):47-48
目的对比观察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独应用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66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使用氟伐他汀4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对照组33例,单纯使用氟伐他汀40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将治疗后2个月内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观察组LDL—C水平降低29例,对照组LDL—c水平降低16例,两组治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比单纯使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疗效要提高,表明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更有利于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根据病变是否伴有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分为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相关肝硬化.NASH严重的病例可发生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  相似文献   

7.
王学通 《现代保健》2012,(12):131-131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下降都十分明显,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于高血脂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及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依折麦布,10 m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的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TC、LDL-C、TG降低(P0.05),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组的TC及LDL-C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更好的调脂效果,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NAFLD发病率日趋升高,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本文旨在通过对150例NAFL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合饮食干预,评价其对NAFL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贾燕  陈雄  王芬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33-1834
目的了解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6月期间162例经临床及CT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服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12周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及肝/脾CT比值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结果 1)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服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后TG、TC检测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脾CT比值高于治疗前(P〈0.01)。3)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分级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部分脂肪肝患者转为正常。结论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TC水平,同时提高其肝/脾CT比值,部分脂肪肝患者脂肪肝分级可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但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人的肝脏中,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型。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本文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在调脂达标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比方法,分单双日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参加联合用药组(氟伐他汀40mg+依折麦布10mg)和单独用药组(氟伐他汀40mg)治疗,4周后对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下降幅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情况进行复查总结,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4周后两组TC和LDC—C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更大,以LDC—C治疗目标值为达标标准,单独用药组达标率为41.7%,而联合用药组达标率为61.7%,两组比较P〈0.01;HDL—C升高两组无差别。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达标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TG)]在肝细胞中的过度沉积,达到5%的肝脏质量或30%的肝细胞脂肪沉积称为脂肪肝。目前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NAFLD中伴有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Mallory玻璃样交、气球样变性等组织学改变的病例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思美泰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80例NASH患者均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以思美泰(初始治疗: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每天1000mg,静脉注射,共2周;维持治疗: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每天1000mg口服,共22周),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天晴甘平)150mg,3次/d,共24周;对照组40例,予以甘草酸二铵肠溶片(天晴甘平)150mg,37欠/d,共24周。所有患者均禁酒,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B超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其中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善情况和甘油三酯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等基础上,联合思美泰和甘草酸二铵治疗,能有效改善NASH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情况,降低肝脂肪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er disease,NAFLD)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li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最后至肝硬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脂肪在肝内沉积超过肝脏质量的5%~10%,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包括从肝单纯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最后发展为纤维化、癌变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1]。高脂饮食,营养失衡导致的肥胖和胰岛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I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8.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代谢特点。方法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和正常对照组(C)的体重指数、腹围、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为60.85%,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9.53%,高血压痛惠病率为35.65%。72.12%的脂肪肝患者存在着高血压痛、冠心痛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与对照者(C)相比,体重指数(BMI)、腹围(W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HOMA-IR均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现象;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贾维敏  张志 《现代保健》2014,(25):65-67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2-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之治疗前显著上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则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明显,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脏疾病,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临床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1]。2006年以来,我科应用常规治疗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