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C047440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相关的新基因BC047440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36例HCC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BC047440 mRNA的表达,并将该基因在HCC中的表达分为过高表达组及较高表达组,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变化的关系。〖KG(*8〗结果:36例HCC中BC047440基因mRNA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其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2594±0.0928和0.0942±0.0443,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过高表达组与较高表达组相比较,前者肝癌直径较大,门静脉受侵较严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047440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KAI-1在不同分期、分级、预后和年龄组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随访1991~2000年入院治疗并留取病理标本的肾癌病例预后。根据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年龄、T1-3aN0M0病例是否术后转移分别将肾癌病例分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癌标本KAI-1表达,卡方检验分析KAI-1表达的差异。结果 30~70岁每十年龄段KAI-1阴性表达率为34.4%~47.8%,比较低表达率χ^2值为0.54~1.19,P均〉0.05,过表达率χ^2值为0.84~1.84,P均〉0.05。肾癌TNMⅠ~Ⅳ期KAI-1阴性表达率为34.2%、25.2%、54.4%和80.0%,Ⅰ、Ⅲ、Ⅳ期间过表达比较P〈0.05。Fuhrman分级Ⅰ~Ⅲ级KAI-1阴性表达率为33.0%、47.8%、81.4%,Ⅱ和Ⅲ、Ⅰ和Ⅲ级比较χ^2值分别为9.11、27.24,P均〈0.01。T1-3aN0M0术后转移组24例和未转移组194例KAI-1阴性表达率为79.2%、9.8%;两组低表达率比较χ^2值=64.49,P〈0.01;过表达χ^2值=0.02,P〉0.05。结论 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肾癌中的表达与年龄因素无关。KAI-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率在Ⅲ期、Ⅳ期和FuhrmanⅢ级肾癌中最高。KAI-1基因缺失可能参与了T1-3aN0M0肾癌术后转移的发生,检测KAI-1表达具有临床预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LJ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HCC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组织(PLCT)中HLJ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HLJ1与肝硬化、HCC的结节数目、静脉浸润、分化程度和肝外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HLJ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PLCT[(1.18±0.82)vs.(1.92±1.15),P<0.05)],其HLJ1 mRNA低表达组(n=18)和高表达组(n=14)在静脉浸润(P=0.001)和细胞分化程度(P=0.010)方面差异显著,而在性别、有无肝硬化、结节数目和肿瘤直径等因素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J1在HCC中表达显著性下调;HLJ1有可能参与HCC的细胞分化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与病理类型的联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0例和同期手术治疗的非胃癌疾病患者20例的胃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癌组织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AI-1基因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织(P<0.05)。且这种表达差异体现在不同的胃癌组织类型中。结论: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肿瘤侵袭力增强和易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肝细胞肝癌中p15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检测p15基因在 5 3例肝细胞肝癌 (HCC )标本中的表达。p15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4 .2 % ( 3 4/5 3 )。病理I ,II级p15阳性率明显高于III级 (均为P <0 .0 5 ) ;临床分期T1 ,T2 期p15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3期 (均为P <0 .0 5 )与T4 期 (均为P <0 .0 1)。提示p15基因的异常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p15基因表达可以作为病程、预后判断的候选检测指标 ,对HCC的基因治疗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CT9和CT10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肿瘤睾丸抗原CT9和CT10基因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HCC病人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及对照(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CT9和CT10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随机选取每一种抗原RT-PCR呈阳性的产物4例进行DNA序列测定,结合AFP、抗HCV、HgsAg、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6例HCC病人中,CY9、CT10基因mRNA阳性率分别是51.8%(29/56)和44.6%(25/56),至少表达一种CTA者达66.1%(37/56),表达两种者为30.4%(17/56);电泳显示PCR产物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而癌旁组织中仅有CT9基因nRNA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7.1%(4/56),但表达强度明显弱于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未发现CY9表达呈阳性的癌旁组织中有癌细胞。所测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均未检测到CT9和CT10的表达。DNA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CT9和CT10cDNA。CT9和CT10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AFP水平、HBV和HCV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O.05)。而在部分AFP正常(〈25ng/L)HCC病人中存在CT9和CT10基因的表达。结论CT9和CT10基因在HCC中呈高比例、高特异表达,为HCC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想靶位;CT9和CT10同时在HCC中表达,为应用以这些肿瘤抗原为基础的多价瘤苗治疗HC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nm23H1是一种恶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它与多种恶性肿瘤转移相关。本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nm23H1基因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结合病理及临床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991~1993年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标本96例,其中男性68例,平均年龄46±12岁,女性28例,平均年龄43±10岁,男∶女=2.4∶1。取肝破裂、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之肝组织作正常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常规病理学诊断。2…  相似文献   

10.
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的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表达率及评分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病例.DukesA、B期的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DukesC、D期.二者表达与大肠癌其他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表达评分呈正相关(f=0.98,P<0.01).结论:Kiss-1和KAI-1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同时可用于评价大肠癌侵袭、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1.
RASSF1A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肝癌组织RASSF1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检测62例人中晚期肝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情况。结果69.4%(43/62)的肝癌组织中RASSF1A表达缺失,而癌旁组织中仅30.6%(19/62)该基因表达缺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中RASSF1A表达处于失活状态,其可作为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分子指标来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RASSF1A是2000年报道从3号染色体短臂克隆出来的肺癌新型候选抑癌基因,有关其在人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转录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就34例肝细胞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A7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phA7 mRNA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A7 mRN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EphA7 mRNA在肝癌组织(20.0711±32.023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4.5184±9.4738,P<0.05)和正常肝组织(4.1764±4.7193,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A7 mRNA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EphA7的过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MAGE-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AGE-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探讨MAGE-1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临床指标及转移与复发的关系,为MAGE-1基因编码蛋白用于HCC患者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31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随机对6例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基因,所有患者均测定并统计AFP、AFU、抗HCV、HBsAAg、AFP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结果:31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64.5%(20/3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1/31),P<0.01。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AFP、AFU、抗HCV、乙肝标志物、AFP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MAGE-1基因在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HCC患者AFP、AFU、AFPmRNA肿瘤转移、复发均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CCNB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CCNB1 mRNA二代测序数据及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CCNB1 mRNA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 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 因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CCNB1共表达基因的GO和KECC富集分析。结果 CCNB1 mRNA在肝 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CCNB1 mRNA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种族(P=0.005)、甲胎 蛋白(AFP)表达水平(P<0.0001)、病理分级(P<0.0001)、血管侵袭(P<0.0001)等显著相关,CCNB1 mRNA高表达组肝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15)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P=0.0004)短于 CCNB1 mRNA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NB1 mRNA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癌 患者OS(HR 1.544,95%CI 1.052~2.266,P=0.027)和 DFS(HR 1.793,95%CI 1.277~2.517,P=0.001)的 独立危险因素。富集分析提示CCNB1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 G1/S转换、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G2/M转换等功能及细胞周期调控、p53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 CCNB1 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异常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潜在的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Zhang G  Zhang SJ  Zhao YF  Wu Y  Li Z  Wang J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99-50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phrin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rinA1的mRNA及蛋白在40例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有EphrinA1 mRNA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EphrinA1mRNA在肝癌组织(0.5413±0.152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P〈0.05)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P〈0.05),而在癌旁肝组织(0.3895±0.0549)和正常肝组织(0.3770±0.1055)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到肝癌组织,Ephr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35%(14/40)和62%(25/40),呈递增趋势(x^2=14.762,P〈0.05)。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EphrinA1蛋白的过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癌栓有密切联系,提示其可能在肝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为肝癌早发现、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分析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HCC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TERT基因表达水平。(2)比较hTERT检测和影像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hTERT在HCC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肝组织未见阳性表达。(2)hTERT检测诊断小肝癌阳性率高于影像学诊断;hTERT与影像学在癌旁组织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3)18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有7例发生转移复发,均为hTERT阳性表达者。结论 (1)hTERT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2)hTERT在肝癌组织诊断中,小肝癌阳性率高于影像学诊断,癌旁组织诊断中,hTERT优于影像学诊断。(3)hTERT具有预示肝癌复发、转移的作用,可能成为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中hMLH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48例肝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和2 5例正常肝组织的hMLH1mRNA表达分别为62 .5 % (3 0 /4 8)、10 0 .0 % (2 3 /2 3 )和10 0 .0 % (2 5 /2 5 ) ,蛋白表达分别为60 .41% (2 9/4 8)、91.3 0 % (2 1/2 3 )和10 0 .0 0 % (2 5 /2 5 )。hMLH 1表达与肝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hMLH1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升高为(3 .5 62±0 .2 3 3 ) %。结论 hMLH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功能缺陷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