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rnold-Chiari畸形与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Arnold- Chiari畸形与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关系。方法 通过 MRI检查对 2 9例颅颈交界处畸形病人脊髓空洞的发生情况及其与 Arnold- Chiari畸形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rnold- Chiari畸形较其他颅颈交界处畸形更易发生脊髓空洞。结论  Arnold- Chiari畸形是导致脊髓空洞的主要原因 ,且临床表现不典型 ,如能早期发现 ,手术矫正畸形 ,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确实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术式。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1990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143例病例,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术后MRI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寻找其间的规律。结果:术前MRI显示,有空洞者比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后颅窝更加紧密。术后症状均缓解,MRI显示空洞均减小,但后颅窝减压术者可见小脑扁桃体回缩,而脊髓空洞一腹腔分流术者小脑扁桃体回缩不明显。结论: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不能以单一因素来解释。脊髓蛛网膜下腔,特别是颅颈结合部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是各种病因的共同点。因此,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是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中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5例,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寰枕减压硬膜成形术,以疏通蛛网膜下腔,部分病例同时给予自体硬脊膜束髓内-蛛网膜下腔分流;治疗组21例,给予"手术+中药"方法治疗,手术方式同对照组,并口服中药生精活血汤,每日1剂,共服4~6个疗程。术后随访1~4年,根据症状改善及脊髓空洞缩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中药"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丹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53-1754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Ⅰ型畸形(A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将51例ACM-Ⅰ合并SM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21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营养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卧床及体位练习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等优质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ACM-Ⅰ合并SM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并术后加强护理15例.结果:经过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体位和切口的管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36岁。因"左手麻木伴感觉障碍14年,加重2个月"于2011年10月10日入院。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麻木,痛觉减退,近2个月左手麻木,感觉障碍加重,以拇指、食指、中指、环指桡侧半掌面症状明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致正中神经损害,给予切开减压术,术后症状未见改善,于2011年9月22日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颈椎MR示:C_1~T_8上部水平脊髓内见条状TI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楚,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与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8.08-2011.08收治的Arnold-Chiari畸形7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后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前后对患者加强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监测、体位和切口的管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手术切除术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13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无变化者2例,加重者0例。应用颅后窝枕骨大孔区骨性减压和寰枕筋膜切除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Chiari畸形是一种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及椎管内,第四脑室及延髓随之下移,且部分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目前Chiari畸形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后颅窝减压、硬膜成形并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 ACM—SM 动物模型,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8只健康家犬分为模型组(6只)和对照组(2只),测定梗阻前后压力。向模型组犬寰枕间隙置入梗阻物。观察犬的行为改变,行颅底及颈胸段脊髓 MRI 检查和病理学观察。结果:梗阻前后枕大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差异非常显著(P<0.01)。梗阻后:t1与 t2间无显著差异(P>0.05);t2与 t3间有显著差异(P<0.05)。t1与 t3间差异较显著(P<0.02)。术后模型组6/6犬有行为异常,5/6犬数有脊髓空洞形成,组织学观察与人类空洞及脑积水周围结构一致。结论:枕大孔处蛛网膜下腔梗阻,导致枕大池压力升高,使Ⅳ脑室 CSF 冲开中央管上口进入中央管,反复冲击中央管,并向外膨胀破坏室管膜进入脊髓突质,从而形成与中央管相通的多房空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术式和注意点。方法 总结113例ACM-S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结果 该组113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03例(91.15%)。并进行1年随访,获得随访102例,68例脊髓空洞消失,32例明显缩小。结论 在后颅窝减压基础上显微镜下松解小脑扁桃体与周围的粘连、恢复脊液循环是有效治疗ACM-SM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韩易  张少军  姜之全  刘后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80-1281,1284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ACM-Ⅰ)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Ⅰ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上抬至枕骨大孔水平,枕大池较前扩大。随访3~30个月,无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35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7.50%;脊髓空洞缩小者33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82.50%。结论: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Ⅰ合并S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4年来我们共收治脊髓空洞症9例、其中有4例为Arnold-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均经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因头晕,走路不稳,胸背部痛觉减退16年,耳鸣、气短、饮水呛咳伴四肢无力2年,于1993年7月就诊。  相似文献   

16.
蔡洪  王星  刘谊  陈忠 《四川医学》2009,30(6):929-930
目的探讨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我科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对收治的15例经MRI证实的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2例复查头颈部MRI。结果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有效率为93.3%,无手术死亡者。结论MRI是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最理想、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是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Chiari畸形是一种脑部构造上的畸形,一般分为四个类型,Ⅰ、Ⅱ、Ⅲ以及Ⅳ型,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Ⅰ型,而脊髓空洞是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两种疾病的病因均不清楚,在临床上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后颅窝减压、膜性减压、硬膜下减压以及脊髓空洞分流术等。本文就四种常见的手术方法进行解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4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I型(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其中行后颅窝减压12例,后颅窝减压并SM切开引流术24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术8例,小脑扁桃体切除并Ⅳ脑室闩部假膜切开术4例。结果: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MRI复查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术、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手术是治疗CMI合并SM的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脊髓空洞穿刺、松解四脑室正中孔蛛网膜粘连为主,达到解除后脑受压,解除粘连,恢复枕大孔区CSF循环通畅的目的。结果:随访24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好转2例,术前有头痛、颈痈或肩臂病症状者均有显著减轻,3例自觉症状无变化,复查MRI显示21例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松解四脑室正中孔蛛网膜粘连,恢复枕大孔区CSF循环通畅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3种手术方法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13例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16例)行单纯骨性减压,B组(55例)行骨性减压+硬膜扩大修补,C组(42例)行骨性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比分析手术有效率、空洞闭合率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A、B、C组分别随访12、45、36例患者。A、B、C3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41.7%(5例)、91.1%(41例)、88.9%(32例),B、C组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4例(33.3%)、36例(80.0%)、27例(75.0%),B、C组空洞闭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2例)、14.5%(8例)、14.2%(6例),术后一过性头痛发生率分别为37.5%(6例)、54.5%(30例)、59.5%(2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0.276,P>0.05);B、C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并皮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27.3%(15例)、31.0%(13例),A组为0。C组死亡1例。结论 骨性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减压与骨性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手术疗效相当,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整体效果优于单纯骨性减压,是治疗Arnold-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