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旋转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旋转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V5 0 0 0数字成像系统 ,对 3 0例患者实施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8例次。其中脑动脉 8例 ,颈动脉 2例 ,四肢动脉 7例 ,肝动脉 2例 ,肺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腹主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以及子宫动脉 5例。结果  3 0例患者 2 8例良好地显示了病变处血管起源、走行、分布、数目、轮廓以及假性动脉瘤的瘘口。结论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所检查部位的血管结构 ,对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叶远树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2):193-193,196
遥控对比剂跟踪血管摄影技术(Blous Chsaingimage)是一种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大范围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适用于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的血管检查,在观察血管解剖和血流方面,较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期间,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24例病例施行了48次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48次。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相似文献   

3.
故障描述:1.AC Consle开机过程中停留在欢迎界面时间过长,设备启动不正常. 2.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自动重启. 故障分析:1.AC Console硬件故障; 2.AC Console控制板(例如 CPU板)异常; 3.AC内部通信CAN线损坏(AC Console和AC CPU板中间的连接线); 4.SYSCO系统硬盘损坏或系统硬盘内的应用软件故障.  相似文献   

4.
DSA中斜位造影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2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没有显示病变或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加摄斜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行旋转 DSA。结果:83 例次各动脉斜位造影中 59 例次清楚显示病变。结论:斜位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对比剂追中农DSA技术在胸、腹主动脉、髂及四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25例患者进行40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的Mask Before程序,用控制手丙控制导管订的移动,获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DSA图像。结果 40例产欠造影中,35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87.5%,5例次造影质量欠佳,占12.5%,经非减影处理后仍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对比剂追踪DSA能准确显示从胸至四肢的大范围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多段血管结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旋转DSA应用于头颈部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 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头颈部的应用。方法 使用Siemens Multistar TO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有血管病变的45例患者首先分别进行常规正侧位DSA检查,而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对其中18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所有18例患者(颅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4例,处咽部纤维瘤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15例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避开对比剂的重叠,3例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资料与方法 15例患者经DSA诊断为MMD,分析其临床特点及DSA表现,并与CT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CT示脑出血11例(其中原发脑室出血6例),脑梗死3例,1例正常;DSA示双侧病变14例,单侧病变1例.所有病例均见颅底及基底节区异常增生血管网及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脑缺血症状或CT提示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叶或颅底多发出血或梗死灶的中青年患者应考虑MMD可能,DSA可确诊MMD,并对侧支循环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DSA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动物实验中DSA图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材料与方法 分析100只大白兔肾动脉、25头次小猪肝动脉栓塞前后的DSA图像。结果 大白兔肾动脉图像中,优者75只次,占75%;良者20只次,占20%; 者5只次,占5%。小猪肝动脉图像中,优者18头次,占70%;良者4头次,占16%;差者3头次,占12%。结论 动物术前准备、术中呼吸运动的控制,对比剂的适当应用、滤过材料的选择、术后图像的后处理等对保证动物实验中的DSA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SA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例健康志愿者及5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DSA灌注造影,对其中10例进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后再次进行DSA脑灌注检查,评价支架成形术后的脑血流改变。结果:4例健康志愿者的DSA脑灌注造影显示实质期脑染色均匀,血供丰富。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脑灌注造影显示,47例患者实质期脑染色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10例支架成形术后DSA脑灌注造影与术前相比脑实质染色有明显的增强。结论:DSA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总体描绘脑部血供的分布、脑实质的染色及异常改变,客观评价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DSA对小肠血液循环状况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小肠血液循环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 健康杂种犬 7只 ,随机分为三组 :正常组 (n =2 )、血管加压素组 (n =2 )和直动脉结扎组 (n =3 )。分别于正常状态、血管加压素作用状态 (静滴后 1h、滴注完毕后 3 0min及 2h)和直动脉结扎状态下行肠系膜前动脉和 (或 )小肠动脉造影 ,观察血管造影表现 ,并检测各种状态下实验肠段肠壁血液pH ,PO2 。 1周后切除实验肠段病检。结果  ( 1)正常组犬肠系膜前动脉造影示血管树显示完整 ,各级分支丰富 ,肠实质对比剂显影浓密。小肠动脉造影示血管弓、直动脉和肠壁内血管网显示清晰。造影前后 pH及PO2 值无明显差异 ,病检结果为正常。 ( 2 )血管加压素组犬于静滴血管加压素后肠系膜动脉分支收缩 ,肠实质对比剂显影变浅淡。停药后 3 0min分支收缩基本消失 ,但肠实质显影仍浅淡。停药 2h后完全恢复正常。各时间点pH及PO2 值无明显差异 ,病检结果正常。 ( 3 )直动脉结扎组结扎区对比剂显影密度明显减低 ,但见侧支供血。pH及PO2 值于结扎后 15min时明显降低 ,但于 1h时回升。病检示肠黏膜轻度缺血性损伤。结论 DSA可较全面、准确的显示各种状态下小肠血液循环的状况 ,并能明确显示缺血肠段侧支血供的有无、来源及数量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晰的患者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弹簧圈2例,聚乙烯醇微粒(PVA)3例。结果20例中13例造影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6例,动脉瘤5例,局部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2例,动脉侵蚀1例,局部血管痉挛1例。10例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后3d出血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DSA检查对于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较好。栓塞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旋转DSA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旋转DSA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被应用在神经放射领域,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旋转DSA已经能使我们获得三维重建图像(3D DSA).近年作为临床上较为实用的工具,已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及腹部实质脏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本文就旋转DSA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视触发对化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技术对颈部血管的应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其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2年经MRA检查患者中临床表现有脑供血异常,疑颅内、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均进行透视触发CE-MRA和DSA检查的病例资料共28例进行分析。结果 CE-MRA检出狭窄部位30处,其中狭窄程度50%以上14处,完全闭塞6处,50%以下10处。 DSA检出狭窄部位28处,其中狭窄程度50%以上8处,完全闭塞4处,50%以下16处。2处MRA疑轻度狭窄,DSA未见异常;2处MRA示完全闭塞(颈内动脉),而DSA示狭窄率90%以上。结论透视触发CE-MRA简便易行,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可以作为可疑颈部及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双源CT血管成像与常规和三维DSA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和三维旋转DSA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9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DSCTA和DSA检查,用2种方法分别评价动脉瘤的检出率、形态、长轴及动脉瘤瘤颈/短轴(N/D)比值.动脉瘤N/D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长轴比较采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95例患者,DSA在63例患者中检出67个动脉瘤,DSCTA在60例患者中检出64个动脉瘤,32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DSCrA检测动脉瘤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100.0%、100.0%、91.4%.DSCTA对长径33 nnn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一致,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长径<3 mm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O%和100.0%.DSA与DSCTA所测动脉瘤N/D比值分别为0.46±0.14、0.51±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0,P>0.05);长轴中位数分别为4.9、4.8 m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09,P>0.05).结论 D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与常规和三维旋转DSA相比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 ,对颅内的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 ;对 82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 ,术后行旋转DSA检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结果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 76例 ;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 ,检出动脉瘤 82例。其中 71例行GDC或EDC介入栓塞治疗 ,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 ,71例介入栓塞的病例中 ,67例全部栓塞 ,4例 90 %栓塞。 11例手术夹闭病例均完全夹闭。结论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为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 ;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纯生  郑晓林  洪国斌  何强  黄桦   《放射学实践》2010,25(2):208-210
目的:探讨对比剂团注跟踪造影技术(Bolus Chasing)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对33例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并与传统DSA分段造影法(12例)进行对比,分别比较二者的患者X线吸收剂量、对比剂用量、造影完成时间,并对团注跟踪造影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和传统DsA分段造影法完成单侧下肢动脉造影患者x线吸收剂量分别为(11.00±1.37)mGy和(22.33±2.23)mGy,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9.27±1.92)ml和(28.50±2.28)ml,造影完成时间分别为(4.38±0.49)min和(12.37±0.84)min,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进行下肢动脉造影较传统分段造影技术具有使用对比剂少、检查时间短、图像直观等优点,且能一次性准确显示全下肢血管的解剖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I与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特点评估能力的差异.方法 4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分别行颈动脉MRI及DSA检查.颈动脉MR检查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PDWI)及增强T1WI;颈动脉DSA检查分别摄取颈动脉的正位像和侧位像.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的病变特征,包括纤维帽的状况、斑块内出血和钙化.计算Kappa值分析MRI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应用配对卡方检验检测两种方法对溃疡斑块的检出差异.结果 89支血管的MR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MRI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的M(范围)为50%(16%~78%),DSA显示为47%(7%~73%),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2,P<0.01).MRI发现34支血管具有斑块纤维帽破溃,DSA发现10支血管具有溃疡斑块(x2=20.346,P<0.01).此外,MRI发现37支血管有斑块内出血,71支血管有斑块内钙化,而DSA均不能显示.结论 MRI可以准确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在显示溃疡斑块、斑块内出血以及钙化方面较DS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Stereoscopic DSA is performed with alternate exposures from a twin focal X-ray tube (6,5 cm focal separation). Excellent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erial DSA images of the cerebral vessels are obtained with separation of overlapping parts of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vasculatu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SA has been enhanced by use of stereoscopic 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