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体现在对人体生物电的改变上。这种改变 ,即可影响到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 ,甚或对人体某些部位的病理变化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有人动物实验证明 ,足三里穴上施加一定强度的磁场 ,对家兔病理状态下的胃电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人体的足三里施以一定强度的磁场 ,作用又如何 ,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笔者临床观察磁场对正常人浅表性胃炎及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人空腹状态下胃电图的影响 ,观察结果表明 ,在人体足三里穴施加磁场对浅表性胃炎及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人胃电图均具有明显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受…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胃炎的方法一般采用西医输液治疗,我院采用祖国中医针炙足三里穴位,注射雷尼替丁注射液配合治疗急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对黏膜组织学改变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CAG)胃镜下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改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4例胃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研究,分别计算胃镜下典型表现对CAG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64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22例,CAG与浅表性胃炎(CSG)合并42例;病理结果CAG32例,CSG22例,CAG与CSG合并10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为70.31%。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不高,均在52%以下。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疣状改变、铺路石样改变特异性分别达到84.21%和94.74%,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伴黏膜不平、颗粒样改变其特异性达到100%。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肠上皮化生的阴性预测值都在75%以上。结论 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都不高,胃镜下某些表现对CAG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胃镜下CAG的各种典型表现对病理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个多阶段,多基因累积的结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和基因的改变。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对阐述中药作用机理,开发确切疗效新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共4组,采用喂养0.02%的氨水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选用胃苏冲剂灌胃。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结果:穴位贴敷和对照药物均可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提示穴位贴敷优于对照药物。结论:穴位贴敷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具有粘膜营养作用;显著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具有调节胃肠蠕动作用。而且穴位贴敷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增加细胞保护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针灸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针灸治疗,取胃俞、中脘、足三里等。对照组36例采用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8%。结论:针灸合理配穴具有改善胃内酸碱环境,增强胃黏膜保护功能,加快胃黏膜炎症消退等的作用,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方法 大鼠以去氧胆酸钠等建立慢性萎缩性骨炎(CAG)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组、胃炎冲剂大剂量组、胃炎冲剂小剂量组、叶酸组和模型组,观察胃粘膜炎症,检测血浆胃动素(MTL)浓度、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 各胃炎冲剂组胃粘膜镜下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胃炎冲剂可使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SOD、SS明显升高(P<0 05),使MDA、MTL显著降低(P<0 05)。结论 中药胃炎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粘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医学》1996,17(1):54-55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广元821厂职工医院(610006)陈建国慢性糜烂性胃炎(ChaOI。l。,,。。。[VVgV。-tritis;简称CEG:l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现将我院198...  相似文献   

9.
萎缩性胃炎(AG)是人体整体免疫力(细胞、体液、局部免疫)低下,多种因素长期作用而表现胃局部、常伴肠化的病症。"脾为之卫"、"四季脾旺不受邪",表现脾的免疫防卫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脾是免疫应答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重要基地,人体免疫系统的屏障之一。由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是从器官组织的解剖学定位出发,强调生物化学某一环节的改变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联系,与中医学整体的生理病理观有更多的切合点,本文旨在从免疫小分子蛋白质组表达规律的角度观察与AG脾气虚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益胃生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益胃生新法,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艾灸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获效满意,有效率95.7%,显效率8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随机将7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40μg/mL MNNG造模)、模型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位1组(40μg/mL MNNG造模+穴注)与穴位2组(60μg/mL MNNG造模+穴注)。穴注组均于造模10周开始以黄芪、当归注射液等份混合注入足三里穴。造模31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及胃粘膜屏障的改变。[结果]随造模浓度的增加,胃粘膜损伤,粘膜上皮细胞连接减少、间隙增宽,其变化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数呈正相关(均P<0.05)。穴注组均细胞间隙明显缩小,胃粘膜损伤减轻(均P<0.05)。[结论]黄芪、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可以抑制实验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应用磁疗法治疗某些疾病,目的是从人体外部施强磁场从而治疗某些疾病。本文是通过测定人体本身磁场来诊断疾病。目前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都在研究人体磁场并有新的突破。人的心脏、脑肺等部位都能产生微弱磁场,其原因是这些器官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约(100mv)而建立起动作电流,这个电流在体外建立磁场。另一方面由于在肺内有与空气一同吸入的微粒磁性物质积蓄以及肠胃中也有与食物一同进来的磁性物质,还有细胞裂变引起的电位差等等。这些磁性物质因受地磁或其它外部磁场作用被磁化为磁铁在体外显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保同  王德元 《中原医刊》1995,22(3):110-11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马保同,王德元我院在1993年7月至12月,对胃镜下病变粘膜进行活检并作尿紊酶叹附试验,对268例慢性浅表生胃炎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取材对象: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食欲差,病程在...  相似文献   

14.
胃炎是指由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小儿胃炎已成小儿长期腹痛的主要病因,为小儿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此病根据病情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后者的发生率高,一般通过胃镜检查就可以确诊.但是慢性胃炎大多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而且易复发,不易治愈.急性胃炎多为继发性,由对胃刺激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因病因较易发现,所以诊治起来比较容易.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小儿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碱性反流性胃炎是胃切除术后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自纤维胃镜应用后才引起重视。此病多由于胃切除术后幽门解剖和功能丧失,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致胆汁和十二指肠碱性消化液向胃的反流。胆酸中胆盐和溶卵磷酯破坏了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向扩散,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炎症、出血、糜烂等病变;胃窦切除后血清胃营养因子胃泌素减少,更加重胃炎的改变,即碱性反流性胃炎。其次,胃排空滞留,由于胃运动机能下降,排空时间延迟,亦有利于细菌在冒内生长繁殖,正常的胆汁沉积,也可使胃粘膜发生炎症改变,这也是产生反流性胃炎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罗燕军  于皆平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3):161-162,164
近年来,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血流(GMBF)变化的研究,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GMBF的改变;2. GMBF的影响因素;3. GMBF改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影响。一、 胃粘膜血流测定方法GMBF的测定方法很多, 通常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包括主动脉墨汁灌注法、 氨基吡啉清除法、 同位素标记微球法、 中性红清除法等, 它们只能测定总的GMBF状况, 不能对GMBF进行连续测定, 其中后三种与胃酸的主动分泌有关, 在缺乏胃酸主动分泌时测量结果不准确。第二类测定方法包括氢气清除法、 器官反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四君子汤加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 60例CAG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服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30例针灸上、中、下脘及足三里并服四君子汤加味,28天一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后,复查胃镜并取组织活检,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上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CA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对综合法制作的CAG大鼠模型给予活血化瘀中药预防及治疗。CAG的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采用AgNO3染色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免疫组化标记(LSAB)法,细胞凋亡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法。[结果]0AG大鼠的胃粘膜细胞AgNOR计数、PCNA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活血化瘀中药预防和治疗组对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对CAG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改变进而恢复CAG的细胞及腺体数目是其防治CAG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疣状胃炎病因和病理。方法 选择胃镜下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56例,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并作病理学诊断;另选慢性浅表性胃炎58例作对照研究。结果 疣状胃炎Hp感染率为66.07%,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为31.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疣胃炎病理改变呈重度炎症改变者占64.29%,慢性浅表性胃炎占36.2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 (1)疣状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2)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临床上应重视其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20.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EG)是一种在内镜下和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临床常见。现对经内镜诊断的27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