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三月(尤其是深秋),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秋木衰败,秋草枯萎,秋花凋零,大自然呈现一种容易让人(尤其是多愁善感的老年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的凄苦悲凉之感。"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这两句动人的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与忧愁。有趣的是,这个"愁"字竟是由"秋"和"心"相叠而成的。那么,秋风秋雨为何愁煞人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秋天的到来和深入,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冷风阵阵,万物收敛,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索之景。这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难免情绪低落,甚至悲忧。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即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诗句,还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为什么人在秋季容易产生"秋愁",而人们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和养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骚客就有"悲秋"的传统。《淮南子》中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元代徐再思则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之句。《红楼梦》里,黛玉病卧潇湘馆,夜听秋雨淅沥,提笔写下《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其实,不只是文学的传承,在心理学上,秋愁与抑郁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期,我们曾关注过此话题,如今,秋风又起,让我们再来聊聊这秋天的心绪。  相似文献   

4.
告读者     
有人说更年期是多事之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人说更年期只要心理健康,就意味着黄金般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5.
秋愁与抑郁     
正大多数秋季抑郁症的程度是轻微的,但如果不能积极应对,可能就会发展。其生理症状表现为:容易疲劳,精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效率下降,无精打采"一叶落而知秋","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在中国,秋天是文化,秋愁也是文化。人为什么会有秋愁?为什么在秋天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甚至得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事”的时节。秋季抑郁有生理原因秋风秋雨易使人抑郁、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怎样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呢?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  相似文献   

7.
正在《礼记·乡饮酒义》便直言"秋之为言愁也",南宋词人吴文英亦曰"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确实,从文字的构成来看,"愁"字由"秋"与"心"相合而成,二者相同的文义与起源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可以理解为古人把秋天的心情就做"愁"的含义了。《红楼梦》作者很懂医道,在塑造艺术形象林黛玉到了秋天见落花而大为伤感,完全符合人们的心理的真实写照。唐朝诗人杜甫,一生命运多舛,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倪合一 《家庭中医药》2005,12(10):30-30
秋天,热与冷的过渡阶段。气候虽冷尚热,湿度日趋下降。物候收敛藏蛰,故秋季养生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精神调养,以保心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秋冬养阴”。现代科学认为,秋凉以后,常是阴沉细雨天气,阳光少而弱,人的脑中松果体分泌之“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故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感叹。特别是阴虚体质之人。值此凄风苦雨而多心烦郁闷。调节之法,一是只要晴天,多到室外活动;二是工作场所及住室,照明要充分;三是注意自我修养,对家事、人事做到“恬淡虛  相似文献   

9.
《东方养生》2008,(9):90-90
进入秋季,萧瑟秋风、绵绵秋雨常常令人顿生愁绪,有些多愁善感之人往往会在这种秋雨中变得精神萎靡不振、忧愁消极。  相似文献   

10.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秋天。秋景、秋色、秋意、秋声、喜秋、颂秋,从汉代刘彻《秋风辞》、晋代潘岳《秋兴赋》,到宋代欧阳修《秋声赋》,描绘秋色,书写秋感,是文人墨客的好题材,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金秋,吟诵品味这些咏秋诗,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同是古人咏秋,由于处境、心情、视角的不同,色调也不同。晋代陶渊明《和郭主薄二首》(其二):"和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诗人  相似文献   

11.
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剧烈,人们的情绪也最不稳定,而且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古人把秋天称为“多事之秋”。 秋季在中秋以前雨水较多,气候的特点是湿重。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棉上身”。秋风肃杀,淫雨霏霏,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易触景生情引起凄凉,勾起忧郁及悲愁伤感的心绪;中秋  相似文献   

12.
金秋养生     
金秋十月,秋雨绵绵,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后凉爽的秋风让我们感觉到,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到了。气温逐渐变凉,早晚的凉意已经逐渐让我们忘记了夏日的炎热,取而代之的是秋天的风沙和干燥。如  相似文献   

13.
苏秋 《养生月刊》2013,34(9):780-783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经历,以"悲秋"、"秋兴"为主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描写的就是林黛玉悲秋忧郁的心态。这并不是文人骚客们无病呻吟,秋天,人们产生种种消沉的  相似文献   

14.
正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清·曹雪芹  相似文献   

15.
健文 《家庭中医药》2002,9(12):40-40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天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诗人刘禹锡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中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  相似文献   

16.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秋季是最容易缺水的季节,随着水分的流失,肌肤也会变得干燥。肌肤干燥并不仅仅是体现在脸上,而是体现在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尤其是足部。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在秋天最干燥的时候,足跟因为干燥起了很多毛刺,一穿袜子剐得生疼,秋燥还会引起足部"起皮"……秋季,要把护足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7.
秋风初来的时候,正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关键时刻。秋季保健不同于平时的保健,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它是使你平安渡过冬季的基础,而防燥、秋冻、顺应,这三种方法,应是我们每个人采取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入秋季后,不少人会出现低沉、消极等抑郁情绪。细看“愁”字,乃是“心”上一“秋”,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仔细观察之后的有意造字还是意外巧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但是,正享受着凉爽秋风的您是否知道,夏天可能已经给您的身体埋下了健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清·曹雪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