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放疗病人各临床情况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681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慢性肺病史、合并化疗及放疗面积、放疗剂量、胸部不同肿瘤与RP的关系。结果:本组RP发生率为10.57%。慢性肺疾病、合并化疗、乳腺癌、肺癌、照射面积≥15cm^2、照射剂量≥50Gy与RP发生相关,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与RP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慢性肺疾病、合并化疗、乳腺癌、肺癌、照射面积≥15cm^2、照射剂≥50Gy时,RP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前后血清中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的变化在预警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的价值。方法 对39 例在2017 年7 ~ 12 月期间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 者进行随访,留取放疗开始前及放疗开始后的1,2,3,4 个月内的血清,将其分为RP 组(9 例)和非RP 组(30 例),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KL-6 水平的变化。结果 放疗前,RP 组和非RP 组的血清KL-6 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147), 而从放疗开始后的1~4 个月,RP 组的血清KL-6 水平显著高于非RP 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t=6.977,P=0.001 和t=0.530,P=0.602), 对放疗前后KL-6 水平增高比值进行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显示最佳诊断界限为1.4,灵敏度,特异度和AUC 分别为66.7%,96.7%,0.934。结论 血清KL-6 水平在监测食 管癌患者发生RP 方面有重要意义, 当食管癌病人接受放疗后血清KL-6 水平升高且与放疗前水平之比大于1.4 时,提示 该患者罹患RP 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ET-CT研究^18F-FLT、18F-FDG摄取在肿瘤放疗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荷Walker 256肿瘤Wistar大鼠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48 h分别行^18F-FLT与^18F-FDG PET-CT显像,定量测定放疗前后肿瘤^18F-FLT与18F-FDG摄取(肿瘤部位ROI内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同部位软组织相同面积ROI内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每克肿瘤组织摄取放射性百分比(%ID/g))及肿瘤组织Ki-67阳性指数,统计分析放疗前后肿瘤摄取的变化以及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后24 h及48 h大鼠肿瘤部位18F-FLT放射性分布较对照组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LI-Ki-67在放疗后24 h及48 h均明显降低(p<0.001).放疗后24 h及48 h的^18F-FDG放射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P>0.01).放疗前后^18F-FLT及^18F-FDG摄取(T/NT)与%ID/g均呈正相关(r分别0.807和0.813).结论:Wistar大鼠Walker 256肿瘤放疗后早期,18F-FLT摄取降低,且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而18F-FDG摄取降低不明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不明显.^18F-FLT可用于Wistar大鼠Walker 256肿瘤放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γ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干扰素-γ(IFN-1)在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半胸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实验动物模型.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照射组(R1~R3组),照射+药物组(D1~D3组)。其中D1~D3组大鼠在照射后第1天开始腹腔皮下注射IFN-γ 5万U/d,至照射后60d停止。每周记录1次Wistar大鼠的临床表现,分别在照射后2、4和12周取材,行常规病理检查,胶原纤维染色,观察IFN-γ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结果:照射后R组与D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02),D组肺泡炎较R组轻微、发生时间推迟,且进展缓慢(P=0.002),放射性肺纤维程度较R组减弱,但差异无显著性(P=0.137)。D组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低于R组(PⅠ型=0.035,PⅢ型=0.040)。结论:IFN-γ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过程中抑制了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有效减少了照射后的放疗反应.提高了实验动物在照射后的存活质量,延迟放射性肺泡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其发生的程度。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轻度减弱,可能与随访时间有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珍珠层粉联合维生素B12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鼻咽癌放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每次放疗前后将珍珠层粉均匀涂于患者照射野皮肤,至全程放疗结束,出现皮肤损伤后,增加维生素B12局部用药。对照组照射野皮肤出现皮肤损伤后,局部用金因太外喷。结果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损伤发生时间、治疗治愈率、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珍珠层粉联合维生素B12局部用药,对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2~12月应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前即在照射野喷奥克喷,对照组放疗前照射野皮肤按常规不采用任何保护。结果:当放射剂量≥50Gy时治疗组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为40%(12/30),对照组为90%(27/30);治疗组至放疗结束仅发生轻度(1~2级)放射性皮炎,而对照组有40%(12/30)的患者发生了中重度(3~4级)放射性皮炎。结论:奥克喷能有效地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Tc^m-HL91显像评估肝癌放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放疗组小鼠采用6MeV电子线,单次剂量15Gy进行放疗,对照组小鼠不进行放疗。两组小鼠均于放疗前、放疗后3天及放疗后5天经鼠尾静脉注射37MBq(0.1ml)^99Tc^m-HL91,4小时后SPECT采集小鼠前位平面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长径(A)和最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最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小鼠,取肿瘤称重并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计算肿瘤切片坏死面积百分比(PNA)。结果:肿瘤^99Tc^m-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放疗组小鼠放疗后T/NT、Rv3、Rv5、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T/NT与Rv5及PNA均不相关(P〉0.05)。放疗3天时T/NT增加量与Rv5成正相关,与PNA成负相关。放疗3天时T/NT摄取增加组的Rv5大于摄取减少组,PNA低于摄取减少组(P〈0.05)。结论:放疗后^99Tc^m-HL91乏氧显像可用于监测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Tcm-HL91显像评估肝癌放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放疗组小鼠采用6MeV电子线,单次剂量15Gy进行放疗,对照组小鼠不进行放疗。两组小鼠均于放疗前、放疗后3天及放疗后5天经鼠尾静脉注射37MBq(0.1ml)99Tcm-HL91,4小时后SPECT采集小鼠前位平面图像,计算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长径(A)和最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最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小鼠,取肿瘤称重并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计算肿瘤切片坏死面积百分比(PNA)。结果:肿瘤99Tcm-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放疗组小鼠放疗后T/NT、Rv3、Rv5、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T/NT与Rv5及PNA均不相关(P>0.05)。放疗3天时T/NT增加量与Rv5成正相关,与PNA成负相关。放疗3天时T/NT摄取增加组的Rv5大于摄取减少组,PNA低于摄取减少组(P<0.05)。结论:放疗后99Tcm-HL91乏氧显像可用于监测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奥克喷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克喷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51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倒。放疗前后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对照组26例,放疗前对照射区皮肤未采用保护措施,观察皮肤损伤程度。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奥克喷外喷能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皮炎( radiodermatitis )是经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皮肤黏膜在放射线照射后引起红斑、脱皮、瘙痒、疼痛,甚至出现水泡、溃疡,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出血及坏死等症状。研究结果显示,约有87%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上述症状,放射性皮炎已成为最常见的放疗后并发症[1]。放射性皮炎的治疗通常使用维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超氧化物歧化酶类、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中药等药物治疗,辅以亲水性凝胶、毫米波照射、高流量氧疗等物理疗法和常规护理措施。随着中医在放射性皮炎的临床防治与护理的发展应用,中医疗效显著、造价低廉、毒副作用少等优势逐渐显现。目前仍然没有统一推荐的放射性皮炎中医防治及护理的方法,现就近年来放射性皮炎中医防治及护理方法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临床资料和物理学参数方面对未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予以分析,以指导临床放疗计划有效设计、安全执行。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调强放疗、未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59例,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患者临床特征及物理学参数指标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入组患者中,33例(55.9%)放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其中9例(15.3%)发生3级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放疗期间合并有肺部感染、平均肺剂量(MLD)等剂量学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显著相关(P〈0.05)。尤其是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放疗计划设计中MLD≥13 Gy、V30≥13%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放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MLD、V30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制定放疗计划中要充分考虑,避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时的临床物理参数及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行3DCRT的初治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双肺体积、是否行同步化疗、放疗总量和布野方式等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采用靶区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放射性肺损伤患者(RP组)3DCRT的靶区和肺组织剂量参数的变化;比较RP组和非RP组(未发生肺损伤患者)放疗后静脉血中淋巴细胞(LC)数、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CD4~+/CD8~+。结果:食管癌肿瘤直径、同步化疗和放疗总量均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相关(P0.05);RP组的双肺受照平均剂量(MLD)和肺V25、V20、V5均明显大于非RP组;RP组与非RP组放疗后的LC、CRP以及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放疗前后LC以及CD3~+、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炎性反应病理过程,与放射物理参数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过程中,根据所用放射源、放疗剂量、照射面积和照射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奇痒、剧烈疼痛、大量渗出、糜烂和水疱,一旦损伤破溃就不易愈合,形成久治不愈的溃疡。据统计肿瘤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皮肤放射损伤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因其造成放射治疗的被迫中断,影响了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了确保病人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照射野皮肤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分析胸部放疗部位与心脏早期损伤的关系,评价其在心脏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接受胸部放疗的肿瘤患者分为A组(经前胸照射)和B组(经前胸、后背对穿照射)。放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SRI参数测定。结果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A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明显减低(P〈0.01);B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后壁的SRs、SRe减低(P〈0.05);A组、B组左室舒张功能(E/A)减低(P〈0.01);放疗后A组左心室前壁、前间隔的SRs、SRe较B组减低(P〈0.05),B组后壁的SRs、SRe较A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放射线直接照射部位心肌功能较易受到损伤,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定量分析胸部放疗患者心脏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优越性。方法:选取直肠癌术后复发需行放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同步化疗,对比两组生存率、放化疗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与常规放疗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第1,3年生存率(P〈0.05),且可降低放射性皮肤反应,消化道、泌尿系放疗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复发的直肠癌患者行三维适形照射优于以往常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辐喷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6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后行放射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31例)放疗期间对照射区皮肤采用抗辐喷外喷,对照组(n=30例)放疗前后对照射区皮肤未采用保护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程度。结果观察组Ⅰ级损伤占51.6%,Ⅱ级以上占48.4%,Ⅲ级以上占3.2%,对照组Ⅰ级损伤占26.7%,Ⅱ级以上达73.3%,Ⅲ级以上达13.3%,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辐喷外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比亚芬和赛肤润乳膏与喜疗妥乳膏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3~12月入住我院8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喜疗妥组于放疗前后予喜疗妥乳膏涂抹于照射野皮肤,实验组于放疗前予赛肤润乳膏,于放疗后予比亚芬涂抹照射野皮肤,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阳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放射性皮炎反应程和Ⅱ度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出现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化疗期间阳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喜疗妥组(P<0.05);放射性皮炎反应程显著低于喜疗妥组(P<0.05);Ⅱ度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出现时间明显推迟(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联合应用比亚芬和赛肤润乳膏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炎的发生,还能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反应程度,减少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曹新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98-2699
目的 探讨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43例的临床资料,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颞叶35例(双侧10例,单侧25例),脑桥8例,采用CT和(或)MRI诊断.诊断后予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多种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43例随访率100%,30例仍存活,5例死于放射性脑病,8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鼻咽癌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CT、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尽早给予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鼻咽癌患者经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反应明显减轻,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三乙醇胺乳膏预防乳腺癌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预防乳腺癌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50例术后需要胸壁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第1次放疗后研究组就予三乙醇胺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放疗皮肤护理宣教,不涂任何药物。结果两组均无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研究组症状较轻的Ⅰ级皮肤损伤比对照组多(P〈0.05),症状较重的Ⅲ级皮肤损伤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R-CRT)不同靶区的设计对放射治疗效果及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4例应用3D-CRT治疗的65岁以上、病理确诊的NSCLC病人,其中以原发病灶、同侧肺门及淋巴引流区为放疗靶区的病例36例(A组);以原发病灶及累及淋巴结为靶区的病例58例(B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放射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MST)、1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4.795,P〈0.05),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及心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NSCLC病人淋巴结区预防照射和累及野放疗,预后无明显差异,累及野放疗可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建议对老年病人采取累及野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