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LC+EST)(n=20);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LC+LCBDE)+T管引流组(n=20);C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组(n=20);对比分析三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率等并发症指标.结果 LC+EST组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禁食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均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疼痛发生率、胆漏率低于LC+LCBDE组(P<0.01),但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率高于LC+LCBDE组和开腹组;三组间术后结石残余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倒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术中置穿刺式空肠造口管,术后20~24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静脉液体输入治疗和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化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7天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的共20例ABO血型不符的肝移植病例,并探讨同类患者可能的治疗方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实施ABO血型不符肝移植20例,其中ABO血型不相容(ABO-incompatible,ABO-Ⅰ)16例,ABO血型相容(ABO-compatible,ABO-C)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3.3±9.2)m.结果 除术前MELD评分外,ABO-C及ABO-Ⅰ组围手术期其他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死亡5例(ABO-C组2例,ABO-Ⅰ组3例),1年生存率75%.死亡原因为围手术期多器官衰竭2例,肝癌复发2例,脑出血1例.ABO-Ⅰ组术后发生排斥反应2例,术后远期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20例患者中,术后早期发生血肌酐升高共11例,发生率55%,其中6例术前即有血肌酐升高,此6例患者术后血肌酐升高时间均超过7d,其余7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在术后7d内降至正常.结论 门静脉血流复通前行脾脏切除术,应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静脉应用前列地尔的治疗方案,对于有选择性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40例阑尾炎手术患儿,20例行快速康复外科,20例行传统方法,观察术后第2天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罔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 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 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 h、术后24、48、120 h五个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3+CD6+CD56+).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在手术2 h、术后24、48 h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0 h CD3+CD16+CD56+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4+、CD4+/CD8+在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而NK细胞则在手术2 h和术后24 h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大鼠眼轮匝肌失神经支配后肌细胞直径与酶含量的变化,为临床面神经损伤最佳手术修复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面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及比色分析技术,分别观察面神经离断术后第1、3天,第1、2、4、6、8周眼轮匝肌肌细胞直径和Ca2+-ATP酶、Na+-K+-ATP酶含量的变化.结果:面神经离断术后眼轮匝肌肌细胞直径从正常值降到只占正常值的20%;Ca2+-ATP酶、Na+-K+-ATP酶的灰度值亦分别从术后1天的(1.24±0.17)、(8.55±0.36)增加到术后8周的(1.42±0.10)、(9.74±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面神经离断术后眼轮匝肌肌细胞直径、Ca2+-ATP酶、Na+-K+-ATP酶含量下降,并且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提示面神经损伤修复手术应早期进行,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病人30例,年龄30~64岁,随机分为2组(n=15):术后静脉镇痛组(Ⅰ组)和术后硬膜外镇痛组(E组),术后分别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72 h.E组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Ⅰ组药物成分为:芬太尼20 μg/ml、咪达唑仑0.1 mg/ml和托烷司琼0.04mg/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EA剂量1 ml,锁定时间20min;E组硬膜外注射0.25%布比卡因5 ml后行PCEA,药物成分为: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4μg/ml和咪达唑仑0.05 mg/ml.术后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 h、1 d、3 d、5 d、7 d时测定皮质醇浓度、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 与Ⅰ组比较,E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和皮质醇浓度降低,CD3+、CD4+、NK细胞和CIK细胞水平升高(P<0.05),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硬膜外镇痛可改善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8.
对1例孕37+6周胎龄腹部畸形新生儿,在保持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实施产时腹裂修补术,术后20 d进行Ⅱ期修补术.随访10个月,新生儿腹壁外形美观,发育正常.提出多科协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种药物联合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 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1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进行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6例,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2例,DDP 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HCPT+DDP组38例.DDP6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3 d后HCPT 20 mg+生理盐水6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至满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 min.术后定期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复发. 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HCPT组36例患者中复发12例.DDP组32例患者中复发11例.HCPT+DDP组38例患者中复发5例,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PT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用HCPT或DDP,但其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道憩室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首诊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道憩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Ⅰ期尿道成形术的方法 、憩室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部位、憩室裁剪术中所见等.结果 首诊治疗尿道下裂266例,Duckett术式187例(含Duckett + Duplay术式32例),Onlay术式48例,Snodgrass术式22例.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式9例.术后并发尿道憩室20例,均发生于Duckett术式(含Duckett + Duplay术式)术后.憩室裁剪尿道修复术后随诊6个月以上,2例术后发生尿道瘘,2例术后再次发生憩室样扩张,1例术后尿道狭窄,余一次治愈.结论 憩室裁剪尿道修复术是治疗尿道憩室样扩张的手术方法 .Ⅰ期尿道成形术时避免尿道狭窄和裁剪新尿道宽度适中可防止尿道下裂术后尿道憩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FCIA)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肝炎产妇,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术后采用PCIA.S组舒芬太尼2μg/kg+阿扎司琼10mg+生理盐水至100 ml;F组芬太尼20 μg/k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术后4、8、12、24、48h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肝功能指标;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4、8、12、24h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术后4、8、12hS组Ramsay评分、BCS评分显著高于F组(P<0.05).术后48h内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肝功能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芬太尼镇痛作用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轻,对肝炎产妇的肝功能影响不大,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肝炎产妇剖宫产术后的PC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恢复尿道连续性。方法总结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多发性创伤伴后尿道断裂20例术中、术后尿道扩张术治疗结果。结果20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主排尿。定期尿道扩张术1年,20例随访1~5年。无一例二次手术。结论尿道会师牵引术+术后定期尿道扩张术是有效治疗后尿道断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全麻+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全麻+硬膜外麻醉组(Ⅱ组).Ⅱ组全麻诱导前30 min至术毕持续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连续3 d间断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部位取双侧合谷和内关穴.2组患者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和CD8+水平及CIM+/CD8+.于术后4、8、12、24、48、72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24、48、72 h镇痛药用量.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5 d内CD3+水平升高,术后1 d内CD4+水平升高,术后3、5 d时CD4+/CD8+升高,Ⅱ组术后4、8 h时VAS评分降低,术后24、48、72 h镇痛药用量减少(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增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年龄19 ~ 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20),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Ⅰ组和Ⅱ组术前鞘内分别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术后48 h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镇痛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降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与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5 mg+芬太尼15 μg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前鞘内注射吗啡0.2 mg+芬太尼25 μg在提供等效术后镇痛效果的前提下,安全性好,且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特点及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规律随访的140例心脏移植受者的病史资料.术后患者均接受抗细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其中87.8%的患者术后以抗病毒药物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术后患者行咽拭子、痰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和粪培养进行微生物监测,统计感染时间及病原体等资料.结果 心脏移植受者感染发生率为42.9%(60/140),随访期间共发生感染84例次,64例次(76.2%)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内,均治愈;20例次(23.8%)发生于2个月以后,其中4例患者死亡.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感染多见,预后佳;术后晚期真菌和病毒感染占较大比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因"胃癌术后20 d,腹痛腹胀3 d加重伴呕吐半天"急诊入院(2014-07-30)。患者20 d前因确诊为胃癌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病理提示胃体小弯侧溃疡型腺癌ⅠA期;患者术后第17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自行缓解未就诊。术后20 d白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残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结石112例临床资料,行肝叶(段)切除术29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肝叶(段)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结果:术后残石28例(25.0%),经胆道镜等技术取石后残石4例(3.6%),再次手术2例(1.8%).结论:残石率为3.6%,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配合胆道镜治疗,可有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 cm,平均3 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 ~2 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 ~7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33 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 结论 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胫骨远端截骨延长治疗儿童胫骨骨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6岁.4岁余时不慎摔伤致左小腿上段肿痛,伤后出现感染,经治疗后好转.伤后4个月发生左胫骨近段感染并病理性骨折,在当地医院住院行抗感染治疗;8个月行病灶清除术;12个月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取右侧髂骨植骨术,术后左膝内翻畸形日渐加重;20个月余(2009年8月17日)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结肠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和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38~ 69岁,体重45 ~ 67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 μg/kg,随后以0.5 μg·kg-1 ·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和速率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比;于T0、T3时采用RT-PCR法检测血循环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阳性表达,记录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T2、T3时CD3+、CD4+、CD4+/CD8+比、NK细胞水平降低,D组T2、T3时CD3+、CD4+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T2、T3时CD3+、CD4+、NK细胞水平升高,T3时血循环CK20 mRNA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循环微转移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