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6种微量元素(Ca^ ,Mg^ ,Fe^ ,Cu^ ,Zn^ ,Mn^ )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松1mg/次,每周2次,诱导PC感染。10周后将大鼠处死,取脾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PC感染组脾脏中Zn^ +,Cu^ 的含量(23.82μg/g干重,18.31μg/g干重)明显低于对照组(45.49μg/g干重,26.35μg/g干重)(P<0.05),Ca^ ,Mg^ ,Fe^ ,Mn^ 的含量(218.55μg/g干重,234.78μg/g干重,217.96μg/g干重,0.96μg/g干重)变化不明显。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肺肝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肺、肝、脾组织中6种微量元素(Ca2+、Mg2+、Fe2+、Cu2+、Zn2+、Mn2+)的影响。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次,每周2次,诱导Pc感染。10 wk后处死大鼠,检查Pc包囊,实验组分为Pc感染组和Pc阴性组。取肝、肺、脾组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 与Pc阴性组及对照组相比较,Pc感染组肺组织Zn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2+、Mg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2+、Cu2+、Mn2+含量变化不明显;感染组肝组织Zn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g2+的含量增加(P<0.05),Ca2+、Fe2+、Cu2+、Mn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感染组脾脏中Zn2+、Cu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2+、Mg2+、Fe2+、Mn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 Pc感染大鼠肺、肝、脾组织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大鼠肺微量元素变化与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对大鼠肺组织 6种微量元素 (Ca+ + 、Mg+ + 、Fe+ + 、Cu+ + 、Zn+ + 、Mn+ + )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1mg/次 ,每周 2次 ,诱导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10周后将大鼠处死 ,取肺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PCP阴性组及对照组相比较 ,感染组肺组织中Zn+ + 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a+ + 、Mg+ + 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Fe+ + 、Cu+ + 、Mn+ + 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肺组织微量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锌对大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A、B、C三组。A、B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次,每周2次,诱导感染卡氏肺孢子虫。B组同时给予硫酸锌。C组为对照组。第8周将各组大鼠处死,取肺组织印片,检查包囊。结果锌对诱导产生的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严重程度有所减轻。结论锌对大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有一定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三个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国大鼠源卡氏肺孢子虫的基因序列特征。方法:以Wistar大鼠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收集鼠肺,抽提DNA,以PCR方法扩增卡氏肺孢子虫的5SrRNA基因、线粒体rRNA大亚基基因(mtLSU rRNA)、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TS)。纯化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索基因库(GenBank),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三个基因的PCR扩增呈阳性。感染Wistar大鼠的卡氏肺孢子虫5S rRNA基因与gb|S78185|S78185、gb|M28193|PMCRAA两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1.7%;mtLSU rRNA基因与gb|U20173|PCU20173 、gb|U20169|PCU20169两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2%和55.2%;TS基因与gb|M25415|PMCTHYSY、gb|S77510|S77510两个序列同源性均为90.9%。结论 Wistar大鼠感染的卡氏肺孢子虫的三个基因与GenBank内的相应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观察了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在实验感染大鼠不同5个肺叶的分布。在大鼠右肺副叶,左肺叶,右肺前叶,右肺中叶包囊数较多,右肺后叶包囊数最少,右肺后叶包囊数与其他4个肺叶相比,差异均具显著性。提示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大鼠肺组织时,从右肺副叶,左肺叶,右肺前叶,右肺中叶取材检出包囊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病原体 ,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 ,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低死亡率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 SD 大鼠动物模型. 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按体重定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免疫抑制的方法诱导建立PCP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与地塞米松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制作肺印片,经瑞-姬氏复合染色后,检查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制作感染大鼠肺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Pc包囊和滋养体. 结果用地塞米松诱导后,实验组SD大鼠死亡率为0,肺印片阳性率为76.7%(23/30).肺组织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可观察到Pc包囊.实验组SD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体重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下可观察到Pc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结构. 结论采用按体重定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可建立低死亡率PC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PCR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技术检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两次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诱导产生卡氏肺孢子虫;8week后,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PCR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并与Giemsa染色法比较。结果实验组两种大鼠肺组织卡氏肺孢子虫DNA阳性率分别为9643%和100%,BALF阳性率亦分别为9643%和100%,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ALF的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Giemsa病原染色法,肺组织的两种方法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R是一种检出率较高的方法,可作为早期诊断PCP的常规方法,特别适用于BALF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脾及脑组织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的影响。 [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 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肝、脾、及脑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肝组织Fe2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Zn2 +、Ca2 +、Mg2 +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脾组织Fe2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Mg2 +增加 (P <0 0 1) ,Zn2 +、Ca2 +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脑组织Fe2 +、Cu2 +、Mg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Ca2 +增加 (P <0 0 2 ) ,Zn2 +无明显变化。 [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脾及脑组织微量元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PCR技术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 建立大鼠动物模型,肺涂片用吉氏染色法查肺孢子虫包囊,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标本,用PCR技术进行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测,共计实验组大鼠12 只及对照组8 只。结果 实验组大鼠,吉氏染色法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检出率为66-7% ,PCR技术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检出率分别为81-8 % 、50% 和50% 。比肺印片提前2 周检出。对照组大鼠,吉氏染色法未检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在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中,PCR技术测出了卡氏肺孢子虫DNA。结论 在血液标本中PCR的成功应用,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类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非创伤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发病机制,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大鼠肌注地塞米松以诱发肺孢子虫肺炎。每周剖杀,光镜及电镜下对其两组大鼠肺组织进行病原学和病理学观察。对照组大鼠健康,第8wk后体重增加45%,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亦未观察到卡氏肺孢子虫。实验组大鼠慢性发病,第8wk后体重比原来减少约26%。电镜下第4wk、光镜下第5wk开始查见卡氏肺孢子虫,第7~8wk达重度感染,阳性率为66.7%。该虫在肺泡腔内多见,肺间质中少见,在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内也见到。肺组织在实验前4wk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第5~6wk有少量虫体附着于肺泡壁,第7~8wk表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大滋养体伸出丝状伪足与Ⅰ型上皮细胞粘连,该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改变,Ⅱ型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PAK-ELISA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抗原对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价值。 方法 采用SPA-ELISA检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肺孢子虫(PC)抗原,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肺炎患者痰液和血清抗原,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 感染大鼠于用药后第4周,BALF中PC抗原,以及肺组织印片和BALF涂片包囊检查开始出现阳性,但前者阳性率(60%)高于后者(20%和40%),而且全部阳性达到的时间(8周)也早于后者(10周)。第10周有2只鼠血清抗原阳性,但此后又转阴。30例肺炎患者痰液抗原阳性8例,阳性率为26.67%,8例抗原阳性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包囊,符合率为37.5%。血清抗原检测全部阴性。 结论 SPA-ELISA检测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抗原比病原学检查敏感性高,而检测血清抗原不适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相似文献   

15.
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6周建立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并用国产蒿甲醚进行试验治疗。治后大鼠肺组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蒿甲醚可导致卡氏肺孢子虫产生以下3种超微结构改变:(1)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2)线粒体肿胀;(3)核膜破裂。以上改变与戊烷脒对照组相似。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脾肝微量元素与弓形虫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弓形虫病对大鼠脾、肝 5种微量元素 (Fe++、Cu++、Zn++、Ca++、Mg++)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致病组。致病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5× 10 6 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脾、肝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感染组脾组织Fe++、Cu++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Mg++增加 (P <0 .0 1,Zn++、Ca++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感染组肝组织Fe++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Cu++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Zn++、Ca++、Mg++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大鼠脾、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无创性诊断卡氏肺施子虫肺炎。方法采用一对半引物进行半巢式DHFR-PCR检测实验大鼠无创性标本——支气管液、血清及活检标本——肺及肝脏组织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结果从59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中采集到的上述4种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的半巢式DHFR-PCR检出率分别为72.7%(32/44),37.3%(22/59),94.9%(56/59)和36.4%(8/22),而DHFR-PCR的检出率则仅为25%,13.6%,71.2%和9.1%。12只轻度感染的PCP大鼠的无创性标本中卡氏肺孢子虫DNA的检出率由刚提高至41.7%。正常鼠标本及各种病原体对照的半巢式DHFR-PCR均为阴性。结论用半巢式DHFR-PCR无创性地诊断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具有敏感、特异、省时、省力等优点;本文在血和肝中检出卡氏肺孢子虫DNA,提示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中存在虫血症和肺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18.
蒿甲醚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皮下连续注射醋酸可的松6周建立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并用国产蒿甲醚进行实验治疗。经蒿甲醚100mg/kg·次,每日1次连续5d,大腿肌肉注射后,治疗组大鼠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均数较未治疗对照组有所减少,而与戊烷脒治疗组相近,提示蒿甲醚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抗卡氏肺孢子虫新药。  相似文献   

19.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血清抗原及血清抗体检测诊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及双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肺孢子虫抗原,用IFA法检测血清中的肺孢子虫IgG抗体,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的抗原检测于免疫抑制6-8wk后均呈阳性,而对照组大鼠均呈阴性;大多数感染大鼠血清抗原检测为阴性;正常大鼠血清中有低滴度肺孢子虫IgG抗体,感染大鼠抗体滴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但中止免疫抑制后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而肺泡灌洗液中抗原逐渐阴转。结论:肺泡灌洗液抗原检测可用于肺孢子虫感染的诊断,但血清中很难检出这种抗原;血清IgG抗体的上升并不表示为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