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动态心电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笔者收集了100例有心律失常者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律失常及ST-T异常变化的检出率,井同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比普通的心电图记录准确,为医生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由小型记录仪连续24h记录受检查者动态心电图变化,可获得24h的心率、心律不齐、不正常的QRS渡群形态ST段移位等心电图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娟 《中外医疗》2011,30(17):85-8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75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并将2个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等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该组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程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尤其是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早搏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频发性、多源性、成对早搏、短阵速以及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在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变化,增加了检出率,也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正心电图是特殊诊疗专业士官的主干课程之一。心电图诊断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起重要作用,但心电图教学内容抽象、数据标测繁多、理论知识深奥,常被学员认为是难学、难以入门的课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压力为动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心电图全程构图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心电图全程构图教学法1.1基本知识构图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是全篇心电图基础和理论的高度概括,其内容包括心电图的概念、心电  相似文献   

4.
早在1978年美国心脏协会(ACC)就制订了心电图报告指南,但近三十年来无论心电图技术、解剖学认识、病理学、电生理学、心电图的遗传信息基础,还是异常心电图与临床疾病的联系,特别是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心电图的存储和分析等,使上述各个方面都有很多发现、发展和创新。鉴于此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协会(AHMACC/HRS)于2009年联合发表了新的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建议。《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电图随着增龄、体质、胸廓形状、心脏位置及是否有心脏病等而有所不同,心电图的改变也是各式各样的。本文对1035例60岁以上的老干部心电图分析如下: 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0~1993年间为我市1035名老干部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其中男性723例,占69.85%,女性312例,占31.15%,凡是心电图示右室大者均结合X线,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每位受检者均作常规心电图检查。 二、年龄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是60~65岁组,正常心电图型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2例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在持续脑室内压力监测时的一系列心电图动态记录,对不同颅内压水平时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2例中9例心电图异常,其中5例颅内压大于40mmHg者心电图均异常,心电图改变以窦缓、窦速、窦不齐和ST-T波改变为主,同时可出现房早、交界处逸搏等心律失常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颅内压恢复正常后,心电图也基本恢复正常。作者认为颅内压增高是引起心电图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社区医院患者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某社区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将心电图波形图远程传输到三级甲等医院心电图网络会诊中心,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心脏异常的检出率。结果比较常规心电图及远程心电图结果,发现除了Q-T间期及心率指标有所出入外,其他心电图波形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采用远程心电图检查发现期间收缩、房室肥大、窦性停搏、阵发性室上速、缺血性ST-T异常改变、阵发性房颤等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心电图检查中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其中远程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陈旧性心肌梗死、房室阻滞等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社区医院患者就诊中检查的心电图图形基本一致,且远程网络心电图操作简便,对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诊出率,有效缩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时间,避免社区心电图检查延误病情的情况,值得在社区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电监护日益普及,而护理人员心电图知识严重滞后。对此,必须提高学校心电图教学效果,而心电图基础理论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作者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教学目的、内容、步骤、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心电图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健康老年人体质心电图评价标准。方法测量了10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61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66.1岁)之间的退休教职工的心电图。其中79人的心电图均为正常老年人心电图,根据这些老年人的心电图表现把心率、心电轴、PR间期、QTc间期、SV1+RV5、ST段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健康老年人体质的指标,对这79名老年人的心电图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心率、心电轴、PR间期、SV1+RV5、ST段变化等5项指标作为适合健康老年人心电图评价的指标并且制定了标准。将79例受试者的各指标根据本标准进行了评价。结论建立了正常健康老年人体质心电图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模拟导联动态心电图已在临床普遍使用,大量资料表明,它在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但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又发现这种模拟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范围、程度不能提供准确的依据,甚至于不如普通心电图,因此探讨一种既能24 h动态记录,又能像普通心电图一样准确定位的动态心电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桂凤  张田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87-3088
心电图学为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心电图知识,通过重视心电图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课件制作、系统总结及强调提高教师素质,在心电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学是反映心脏电学活动的一门科学,熟练的掌握各种心电图特点是学好<诊断学>、<内科学>(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学)的关键.在医学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由于心电图学理论抽象,内容繁多,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电图学教学质量,并找出影响心电图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从2000年开始,改革现有的心电图学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心电图学教学课程体系,并于近年来用于实践,提高了心电图学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例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总结分析了256例心脑综合征心电图资料。方法:256例均在发病24h内做首次12导心电图描记,第3~7天内做第2次心电图,发病后20d再做第3次心电图。同时将脑出血按部位及出血量与心电图依次进行比较。所得资料采用X^2检验及百分率统计。结果:256例脑出血病10d异常心电图发生94例,占36.7%,20d时异常心电图发生67例,占26.1%。异常心电图发生209例,占81.6%。心电图异常主要包括波形改变及心律失常两大类。异常心电图最多表现为:窦速、早搏及ST-T改变。结论:脑出血部位不是造成异常心电图的唯一原因,除脑出血部位外,脑出血的量、中线结构偏移程度、意识障碍程度均是导致异常心电图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春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7-2228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20名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9.4%,异常心电图占30.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7.3%)、窦性心动过速(5.6%)、窦性心律不齐(4.4%)、室性早搏(3.4%)、束支传导阻滞(2.0%)、房性早搏(1.8%);除预激综合征外,其他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病窦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和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在异常心电图人群中,有约1/2的人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是缺血性ST-T改变合并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结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高维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2-1393
心电图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心电图教学质量难以有很大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了如学生必须重视心电图的学习、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心电图教学与临床结合、大量阅图反复实践及提高带教者素质等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为针对性地防治心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620名企事业单位查体人员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按性别、年龄将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正常心电图占69.4%,异常心电图占30.6%。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7.3%)、窦性心动过速(5.6%)、窦性心律不齐(4.4%)、室性早搏(3.4%)、束支传导阻滞(2.0%)、房性早搏(1.8%);除预激综合征外,其他异常心电图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病窦综合征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窦性心动过缓和预激综合征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杓形“关系;在异常心电图人群中,有约1/2的人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电图改变,最常见的是缺血性ST-T改变合并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结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天美 《重庆医学》2006,35(21):1978-1979
目的 通过对520例老年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以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20例老年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监测资料。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静态心电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室上性及室性早搏最为常见,各种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也较多。结论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可早期、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存在,为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电学事业发展令人瞩目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心电学的发展情况 陈清启教授:从 1903年Einthoven发明心电图并应用于临床开始,心电学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它不断飞速发展,并且长盛不哀,逐渐由单一学科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心电图学、动态心电图学、运动心电图学、心电向量图学、起搏心电图学、监护心电图学、介入性和非创伤性心脏电生理学、遗传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学、心电仪器工程学和心电网络化管理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心电图实验课是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心电图原理和读懂心电图的关键课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这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挑战。研究对中山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的心电图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综合应用“现身做法”、多媒体教学、病例讨论法、口诀法、比喻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闭卷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心电图判读考试,并与2015级相同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年级考试试题难度相当,2016级心电图判读正确率高于2015级,而理论考试成绩相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满意度大于80%。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及分析心电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多元化的心电图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判图能力及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筛查的分析.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检查与普通心电图检查作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检查比普通心电图检查精确可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悸、胸闷患者的筛查优于普通心电图,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