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丁质室内植入雪旺氏细胞对神经再生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作为神经再生室,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2mm进行桥接。在几丁质室内植入粗品雪旺氏细胞(rsc)和不植入rsc,并与骨骼肌桥接进行了比较。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显微解剖、神经电生理测试、辣根过氧酶(HRP)逆行示踪、组织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植入和不植入rsc在术后8周近端再生神经纤维均与远端纤维连接,但不植入rsc再生神经的形态、方式和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  相似文献   

2.
几丁质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采用经酸碱处理提纯的精制蚕蛹壳几丁质,不含蛋白质,杂质,肽类及水分,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可吸收性的生物管道,作为神经再生室,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选用体重250~300gWis-tar大鼠,实验组20只,以骨骼肌桥接作为对照组10只.术后4,8,12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组织学检查和HRP(辣根过氧化酶)逆行示踪法鉴定.结果显示:神经电生理测定术后8周几丁质桥接组测到大鼠腿部肌肉收缩并记录到微弱的电信号波形,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4周几丁质桥接近端再生神经纤维已长入到远端;对实验组术后8周进行HRP逆行示踪,结果在脊髓腰膨大段灰质前角均见到HRP标记的运动神经元,其细胞主要集中在L5,6和S1节段.本文临床应用4例,尺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浅支损伤1例,经6~18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桥接大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的肌  相似文献   

4.
小间隙桥接周围神经损伤Gap-43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采用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套管内Gap-43 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SD 大鼠78只,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其中6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原位缝合,另6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桥接法修复.1组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4 d、28 d以吻合口为中心,取上下各5 mm共1 cm坐骨神经提取总RNA,采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Gap-43 mRNA含量变化.结果 鼠周围神经中Gap-43 mRNA含量在正常组织有低水平表达,在损伤后1 d即升高,在损伤后28 d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坐骨神经内表达水平.桥接缝合组Gap-43表达高于外膜缝合组.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其Gap-43基因表趋势相似,但由套管形成的封闭空间蕴含了较高的神经再生相关因子,有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30℃和室温下反复冻融的大鼠异体腹主动脉桥接大鼠10m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同时用经相同处理方法的异体坐骨神经和异体腹腔静脉桥接组作为对照,分别观察1个月和5个月后,结果证实异体腹主动脉桥接组再生神经远端有髓纤维总数、有髓纤维再生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异体神经及异体静脉组。实验结果表明:异体腹主动脉是良好的修复神经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翻转静脉用于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对大鼠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翻转静脉桥接组(IOVG)与常规静脉桥接组(CVG),观察两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于术后2月功能开始恢复,手术后5个月,IOVG与CVG的SFI值分别为-59.81±11.40、-71.59±3.59,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翻转静脉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较常规静脉桥接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脊膜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4个月行光镜、电镜、电生理、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检测证实,异体硬脊膜能成功地修复10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神经成熟良好,恢复传导功能,其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带蒂的骨骼肌桥接,硬脊膜能较快地被宿主组织取代而与神经外膜无明显分界。异体硬脊膜有可能作为新的神经修复材料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采用不同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探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长度极限.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分叉处以上5 mm建立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部分切除坐骨神经后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使神经断端间留有2、5、8和10 mm间隙.8周后常规锇酸染色,镜下观察套管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轴突平均面积、髓鞘平均厚度及腓肠肌平均湿重,并进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8周显示2 mm小间隙组神经纤维已有80%再生,再生效果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间隙距离逐渐增加,神经纤维再生效果逐渐变差;5 mm间隙组再生约60%,效果优于8 mm间隙组(P<0.01);8 mm间隙组再生约20%,优于10 mm间隙组(P<0.01);10 mm间隙组只有1%有髓神经纤维成功长入远端,肌肉湿重降至正常的42.9%.结论 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2 mm左右小间隙套接修复效果最佳,5 mm间隙是修复后周围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的极限间隙,10 mm是神经单靠趋化性、营养作用再生的最大间隙.  相似文献   

9.
异种神经基膜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索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支架用于异种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制作预溃变2周(溃变支架桥接组)和新鲜的兔胫神经进行化学萃取,形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支架(异体支架桥接组),兔新鲜胫神经束(异种神经移植组);切取自体神经15 mm原位移植(自体神经移植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15mm 的缺损.坐骨神经切断后不作移植修复,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和疼痛试验,用美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吻合口、移植体中央和远侧神经段的再生神经纤维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再生有髓纤维的数量、直径及髓鞘厚度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仅有溃变支架桥接组、支架桥接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动物患肢行走逐渐恢复.6个月时,针刺患足可引起背部肌肉收缩和下肢屈曲反应;术后6个月行SFI检测,溃变支架桥接组为-36.2%±9.7%,支架桥接组为-30.7%±6.8 %,自体神经移植组为-33.9%±11.3%,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溃变支架桥接组与支架桥接组移植体中央横切面再生神经呈微束状分布.透射电镜观察见再生神经纤维具有正常的形态和结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溃变支架桥接组再生有髓纤维的数量和直径均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的水平(P>0.05);但溃变支架桥接组再生纤维的髓鞘厚度明显小于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用化学方法萃取的兔神经基膜管支架能移植于大鼠,成功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为应用动物神经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1.
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应用于几丁质室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神经固定的可行性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48只,左耳颞山脚内面神经缺损均用几丁质室桥接,固定颞骨内面神经的方法为实验组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粘合法,对照组采用缝合法及自然放置法,术后1、3个月进行功能测试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 医用胶粘合作用强,能将颞骨内面神经固定于几丁质室内而不引起几丁质室变形,豁裂;粘合法神经再生成功率高,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密集,功能恢复良好,优于缝合法和自然放置法,结论 几丁质室修复兔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应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固定颞骨内面神经切实可行,方法简便,省时,神经再生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chitin sheet interposition with and without brain ganglioside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hypoglossal nerve fibres was studied in the ra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 5mm length of the nerve. At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labelled motor neurones, indicative of the axonal repair process, on the side treated with chitin and gangliosides was higher than on the control side (where 5mm of the nerve was simply resected). The ratios of HRP-positive neurones in the right hypoglossal nucleus (treated side)/left hypoglossal nucleus (intact side) was 0 in the 5mm-resected group, 53% in the chitin-grafted group, 88% in the ganglioside (0.2 microg)-injected group, 90% in the ganglioside (2 microg)-injected group, 91% in the chitin with ganglioside (0.2mg)-injected group, 91% in the chitin with ganglioside (2 microg)-injected group and 85% in the autograft group,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5 mm-resected group and chitin-grafted group, ganglioside-injected group, chitin with ganglioside group and autograft group, and between the chitin-grafted group and ganglioside-injected, chitin with ganglioside and autograft groups (P< 0.005,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chitin and gangliosides stimulated the regeneration of severed motor nerve fibr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hitin and gangliosides might be therapeutically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neuronal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研制工作中神经导管材料和雪旺细胞移植的有关问题。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有关人工神经研究方面的文献,重点叙述在桥接神经缺损的移植体和雪旺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硅胶、涤纶、聚四氟乙烯、聚交酯及几丁质等生物材料均可作为桥接神经缺损的神经导管,以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较为。在神经导管内放置丝状内支架可增加再生轴突通过的距离。雪旺细胞经体外纯化和培养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将雪旺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14.
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面神经下颊支,制成15mm的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模型。左侧用甲壳素涂层聚丙交脂-乙交脂共聚物[poly(L-lactide-co-glycolide),PGLA]神经导管修复;右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术后5周、10周和14周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电镜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5周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右侧自体神经修复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4周左侧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自体神经修复侧再生神经质量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神经修复再生纤维密度优于神经导管修复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体神经修复侧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纤维束形成少,面肌联带运动程度较导管修复侧严重。结论:甲壳素涂层PGLA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5.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d应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 bound to 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 A、C组术后3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d和14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几丁质管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含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分别造成8mm的缺损,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8、16周,分别取8只兔进行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 实验侧术后8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有髓神经的髓鞘厚,板层结构清晰;术后16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不同类型神经纤维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2只SD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B组:两支管内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注入NGF和CNTF。术后12、16周行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olmes银染示B组CNTF侧再生纤维均较NGF侧再生神经外膜薄,纤维排列整齐,粗细均匀;硫代乙酰化胆碱染色示B组CNTF侧呈棕红色的阳性纤维较NGF侧数目较多,粗细均匀,排列整齐;而碳酸酐酶染色则显示B组NGF侧呈褐色的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及排列稍较CNTF多。电生理检测见NGF侧再生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潜伏期较CNTF侧长,而波幅较低(P<0.05)。结论CNTF促进运动纤维再生的相对作用较强,而NGF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感觉纤维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再生条件液中活性蛋白的分离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神经再生条件液的生物活性。方法以SD大鼠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采用自然胶电泳分离法,将分离的各蛋白带分别与新生SD大鼠的后根神经节进行共同培养。结果应用自然胶电泳分离,神经再生条件液在分子量为67~669ku区域有8条蛋白带。其中分子量在232~440ku区域的蛋白条带具有神经营养和趋化作用。结论神经再生条件液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几丁质及几丁糖与雪旺氏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为了观察几丁质及几丁糖对雪旺氏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新生Wister鼠坐骨神经及臂丛神经的雪旺氏细胞接种于几丁质膜片及几丁糖液上,在培养1,3,7天时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发现,几丁质及几丁糖上生长的雪旺氏细胞占94%,成纤维细胞占6%;对照组雪旺氏细胞占71%,成纤维细胞占29%。几丁糖内的细胞数多于几丁质膜片上的细胞数。认为,几丁质及几丁糖与雪旺氏细胞有着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几丁糖液优于几丁质膜片,两者均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