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影响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编号,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前40为一组,后40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 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l,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1、2及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TNF-α水平;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后1、2及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及AST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再灌注后1 h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量、肝组织和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达峰值,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相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Kang K  Jiang HC  Zhao MY  Sun XY  Pan SH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24-928
目的 研究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CSE/H2S)系统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 将72只健康Wistar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硫氢化钠组(IR+NaHS组)、IR+DL-炔丙基甘氨酸组(IR+PAG组).采用Pringle法夹闭30 min后恢复血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1、3、6 h取材检测血清H2S水平和CSE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0水平、肝组织中凋亡蛋白TNF-α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状态以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的血清H2S水平以及CSE活性均明显上升(P<0.05),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增高(P<0.01),凋亡蛋白TNF-α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NaHS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P<0.01)、减少细胞凋亡蛋白表达(P<0.05)及减轻肝脏损伤(P<0.05),而应用抑制剂PAG则结果相反.结论 CSE/H2S系统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防御体系,应用外源性H2S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凋亡,从而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RNA干扰肝脏Kupffer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大鼠TNF-α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载体或TNF-α shRNA.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组、空载体组和shRNA组.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40 min,再灌注6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Kupffer细胞TNF-α mRNA、血清TNF-α、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PB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shRNA组再灌注6 h后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Kupffer细胞TNF-α mRNA水平、血清TNF-α水平(56.6±6.7 pg/ml比87.8±8.7 pg/ml和96.5±7.3 pg/ml,P<0.05)、肝组织中MDA含量(93.4±13.3 nmol/mg比133.5±12.4 nmo1/mg和136.7±13.6 nmol/mg,P<0.05)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22.4±4.6 U/mg比12.2±3.1 U/mg和11.4±2.9 U/mg,P<0.05).结论 RNA干扰Kupffer细胞TNF-α基因的表达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I重组腺病毒(AdsTNFR I)过继阻断体内TNF-α的生物学活性,探讨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缺血再灌注-sTNFRI组和肾缺血再灌注-Ad-LacZ组.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取各组大鼠尾静脉血,制备血清.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sTNFR I、抗氧化酶T-SOD、CAT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抗氧化酶T-SOD、CAT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TGF-α、MDA显著增高.可溶性TNF-α受体I重组腺病毒(AdsTNFR I)过继给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后,T-SOD、CAT、可溶性TNF-α受体I(sTNFR-I)显著增高,TGF-α、MDA显著降低.结论 AdsTNFR I可中和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并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降低MDA水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匹立尼酸(Wy14643)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280 g,随机均分为五组:W1、W2、W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组).阻断左、中侧肝动脉及其门静脉(缺血约70 %)90 min后再灌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操作同前但不阻断血管.缺血前1h,W1、W2、W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Wy14643 1、5、10m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4h后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 再灌注4h后,S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其它四组(P<0.05);W2、W3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预先给予匹立尼酸可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30、60和180 min血清TNF-α、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IL-1β mRNA和MIP-2mRNA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PC组血清TNF-α含量于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显著低于IR组(t=2.512,P<0.05).而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30 min后即显著低于IR组(t=2.427,P<0.05).GPC组血清中IL-1β含量和肝组织中IL-1βmRNA表达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IR组(t=2.731,3.825,4.372,3.371,3.972,4.685,P<0.05).GPC组MIP-2 mRNA表达于缺血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显著低于IR组(t=2.593,5.429,P<0.05).结论 TNF-α、IL-1β和MIP-2等炎性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GSH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MIP-2的生成,并发挥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C组)。后处理组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1h、3h及6h抽血进行血清ALT、AST活性及TNF-α表达测定,免疫组化测定肝脏NF-kB活性及ICAM-1的表达。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及IPC组再灌注后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增高,肝脏NF-kB活性明显增强,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IR组相比,IPC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NF-kB活性及TNF-α和ICAM-1表达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kB的活性,降低了TNF-α和ICAM-1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3组,每组15只。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NO、ET-1的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6 h时的NO、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各组血清NO和ET-1水平在1、6、24 h之间的变化以6 h最为显著。大鼠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r=-0.970,P0.01)。结论高渗盐水预处理改变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与ET-1的水平,且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激发血清NO的水平、降低ET-1的水平,使两者的动态平衡向良性方向发展而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