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内出血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并发内出血是脾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报告5例诊断和治疗情况。1 临床资料5例脾切除术后并发内出血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6岁,术前均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病人。5例中有2例置负压引流,5例均予第2次开腹抢救,4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患者,施行脾切除术,仍不失为治疗脾亢、防止上消化道出血、消除腹水的有效手段。优质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984~1994年采用脾切除术治疗38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1 精神护理贯穿于病人整个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观察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加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方法 2002年10 月-2011年10月, 采用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 (部分患者加做胃底大弯侧部分切除术), 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患者。随访1~9年, 观察疗效。结果 结果 共手术治疗43例, 其 中择期手术27例, 急诊手术16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6.8年, 止血率为100%。术后死亡1例, 死亡原因为从事重体力劳动后 再出血。2例解黑色柏油样大便, 均经保守治疗后消失。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结论 左侧经胸食管切开曲张静脉缝扎 加贲门周围血管再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对晚期血吸虫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例行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腹腔镜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巨脾切除术的3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恢复资料(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脾脏长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脾脏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静脉血栓、胰漏等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优先脾...  相似文献   

5.
因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病因、病理、临床特征、预后有其特殊性,故其围术期处理也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围术期处理的难点问题,包括超低血小板、广泛严重粘连性巨脾、术中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处理对策,旨在指导晚期血吸虫病临床救治工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285例,肝炎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综合征1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胃癌5例,外伤性脾破裂35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3天,连续查血小板,然后根据情况定期复查。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计数升高,以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最为明显,大多数能在术后2周左右自行降至(100~300)×109/L,部分患者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可恢复,无一例血管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鄱阳县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医之一,全县有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800余例。2000年开始对全县晚血病人施行免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03年,本站对部分巨脾型晚血脾切除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patient、contrlled、epcdural、enalgesia、PCEA)取得了较好镇痛效果。PCEA对晚血脾切除后病人的术后有何影响,作者等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较多,其中腹腔内出血可危及病人生命.1992~2004年12月在本院外科行脾切除术的病人中,有7例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现将观察、诊断及抢救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脾切除术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18例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3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脾功能亢进均消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两组各有1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近远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脾切除术或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浆中心钠素(ANP)的浓度。方法对在湘岳医院2002~2003年间住院的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取静脉血2ml,采用放射免疫技术非平衡法,在γ计数器上直接测定血浆ANP的浓度。同时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急性、慢性、巨脾型晚期和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等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急性(P<0.01);慢性(P<0.01);巨脾型晚期(P<0.05);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P<0.01)。而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与慢性、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脾型晚期与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与急性、慢性与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体感染血吸虫后,血浆中ANP的含量升高,其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晚期血吸虫病的特征是门静脉区纤维化和门静脉的肝内分枝管腔阻塞,其结果造成窦前门静脉高压。有的材料指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内动脉校有明显扩张,并认为这种扩张是由于肝脏窦状隙高压所引起的。本文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作者选择了5例肝脾型血吸虫病和窦状隙高压患者。接受脾切除术之前及手术中,均通过导管测量门静脉压力。在手术中,用手指压迫肝动脉主干3分钟,测定肝静脉压力,连续3次,每次间隔10~15分钟。脾切除后再测一次窦状隙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17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中巨脾型患者75例,腹水型患者98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单学科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93例(其中巨脾型84例,腹水型109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与单学科治疗相比,多学科综合治疗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缩短(P < 0.01),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P < 0.05),病人投诉下降(P > 0.05);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前时间、腹水消失时间缩短(P <0.01),住院时间缩短、治疗后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投诉下降(P < 0.05)。 结论 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晚期血吸虫病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二者的手术效果与预后,现收集1990年至1998年我院外科手术治疗10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脾切除加肝活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4例,男79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岁(9~67岁)。平均住院43天(14~137天)。1-2 临床诊断依据1-2-1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巨脾(以下简称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1]。1-2-2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以下简称肝炎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 方法 将64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 (对照组) 和临床护理路径组 (CNP组), 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情况、 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及满意率的区别。结果 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患者满意度从81.25%上升至100%。结论 结论 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治疗中实施CNP标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 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544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后远期效果的评价江苏省东台市血地防办公室(224200)施越云为了解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下同)巨脾切除后远期效果,我们对历年来已切脾的544例病人,进行了远期效果观察,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44例晚血脾切除病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内7干扰素(IFN)分布和含量的变化。发现正常人脾内IFN—γ呈弥漫性分布,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间质,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内IFN—γ仅呈零星散在分布,并且多位于细胞内。经半定量分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内IFN—γ含量显著减少,提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内IFN—γ的变化可能在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而引起的充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在临床上很常见,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为探索B超在诊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本院对此作了观察。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6~2005年在本院外科行脾切除术的  相似文献   

18.
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术后都有不同程度发热,而其中类急性血吸虫病发热病例较少,本文报告5例。l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农民,年龄24~32岁,来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5例均作单纯脾切除,肝组织经病理检查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5例都在脾切除术后第l天体温升至39℃以上,下午体温较高。全部病倒无切口感染、隔下感染、肺部感染或其他感染,白细胞10X10‘/L以上,嗜酸性粒细胞0·07~0·23。5例均用2种以上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无明显效果。粪便检查5例都发现血吸虫卵。s例中,s例口服味响丙胺sg川,疗程14d,辅以强的松10mg,每天3次。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方法 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 所附属湘岳医院18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果 16例患者行脾切除贲 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2例患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后因再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分别于术后32、 40个月行脾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随访6~72个月, 未再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论 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适用 于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对3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脾栓塞联合双镜法治疗,术后3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提示脾栓塞联合双镜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微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