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在57例健康儿童及25例不同程度缺铁的儿童中测定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和血清铁蛋白。发现FEP与血红蛋白浓度(γ=-0.80)和血清铁蛋白(γ=-0.64)呈负相关。血红蛋白低于12.5g/dl或血清铁蛋白低于8μg/L儿童的FEP增加。在一组显然血液学正常的10~14岁儿童中(血红蛋白>12.5g/dl),试用铁剂2个月结果血红蛋白及铁蛋白增加,而FEP减少,提示在铁剂治疗之前作为血红蛋白合成的铁供给是不足的。有一个缺铁患者(FEP15.3μmole/L,血红蛋白5.2g/dl),在铁治疗之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改变能被捡出之前,FEP已迅速下降。在缺铁治疗开始之时,FEP已迅速下降,从而使FEP成为缺铁性贫血体内铁运血停滞的一种生化敏感指标。虽然缺铁性贫血的通常指标即血红蛋白和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但缺铁可能持续存在。于是,在生长期儿童,通常难以平衡铁需要和供给情况,在隐性前  相似文献   

2.
631637 骨髓可染铁与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相关性的初步分析陈蕃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7(4):251~254,1984 正常人312例,血清铁蛋白(SF)高限为212ng/ml,骨髓可染铁(BI)为(+~++)。贫血患者207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BI与SF均低于正常,其他各类贫血患者BI和或SF含量可正常或增高。排除发热、炎症、恶疾疾病和铁治疗的其他患者,SF含量可随BI含量增减而增减,此时SF含量可反映机体贮存铁水平;白血病患者SF与BI呈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铁调素25及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IS患者178例作为病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定,并分为轻型57例、中型62例和重型59例,检测发病后24h、3、7、14和28d时血清铁调素25和铁蛋白水平。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发病24h、3、7、14和28d血清铁调素25[(34.99±10.85)μg/L,(42.63±8.12)μg/L,(47.67±5.29)μg/L,(32.28±5.49)μg/L,(28.64±1.53)μg/L vs(22.65±4.88)μg/L,P=0.000]、铁蛋白[(208.38±22.35)μg/L,(280.56±18.11)μg/L,(299.44±18.07)μg/L,(97.88±15.19)μg/L和(90.67±10.92)μg/L vs(77.51±21.22)μg/L,P=0.000]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在不同时间点以及轻、中、重型患者血清铁调素25、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铁调素25水平与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r=0.992,0.809,P<0.01)。结论血清铁调素25和铁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AI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提示铁代谢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过载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42例年龄≥60岁,病程≥3年的门诊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雄激素、维甲酸、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抗感染、保肝等支持治疗),每周监测血细胞分析、生化、血清铁蛋白(SF),当SF≥1 000 μg/ml时,接受去铁胺祛铁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 42例MDS患者检测出铁过载患者8例,血清铁蛋白为1 000~3 500μg/ml,铁过载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去铁胺治疗,其余患者仍接受常规治疗.去铁胺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铁蛋白降低疗效显著(P<0.05).结论 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及去铁胺治疗对防治老年MDS患者铁过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接受静脉铁剂治疗后铁代谢的变化特点,并观察静脉铁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7天及治疗结束时监测接受静脉铁剂(蔗糖铁)治疗的IDA患者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等铁代谢指标,根据血红蛋白变化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并与口服铁剂进行比较。结果:IDA患者接受首剂蔗糖铁治疗后血清铁及铁蛋白即可达到正常范围,分别为(18.51±8.53)μmol/L和(78.34±28.32)μg/L,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01)。在完成治疗剂量时,患者铁蛋白远高于正常范围,达到(1 679.73±432.15)μg/L(P0.001),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变化不明显[(5.73±2.63)mg/L vs(7.64±3.84)mg/L,P=0.066],仍显著高于正常范围。口服铁剂组患者在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时,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则恢复至正常水平(4.68±2.41)mg/L,但铁蛋白仅为(22.37±7.12)μg/L,较静脉铁剂组治疗结束时明显为低(P0.001)。2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当(100.0%vs 95.8%,P=0.230)。静脉铁剂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IDA患者接受静脉铁剂治疗后血清铁蛋白水平迅速变化,不宜作为停药标准;同时静脉铁剂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健康对照组)。68例NAFLD患者中单纯NAFLD患者24例,伴ALT异常者44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ST、ALT、TC、TG水平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调素(HEPC)]水平,观察NAFLD患者ALT异常与血清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的BMI、ALT、AST、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9.8、8.6、8.5、9.2、2.7,P值均0.05);铁代谢指标SI、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I:(21.7±7.1)μmol/L vs(18.7±6.9)μmol/L,t=2.3,P=0.02;SF:(340.2±257.6)μg/L vs(119.1±81.2)μg/L,t=6.7,P0.01)],HEP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2±5.3)μg/L vs(22.2±6.5)μg/L,t=9.9,P0.01)]。伴ALT异常NAFLD患者的血清ALT、SI、SF水平显著高于单纯NAFLD患者[ALT:(89±58)U/L vs(26±8)U/L,t=7.1,P0.01;SI:(23.4±6.2)μmol/L vs(19.6±7.9)μmol/L,t=2.2,P=0.03;SF:(406.2±290.0)μg/L vs(219.4±112.0)μg/L,t=3.7,P0.01),血清HEPC水平显著低于单纯NAFLD患者[(7.4±4.9)μg/L vs(16.1±7.8)μg/L,t=4.7,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4,P值分别为0.02、0.01)。结论 NAFLD患者存在显著铁超载,且在伴ALT异常的NAFLD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SF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血清铁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NAFLD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原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铁3~5g(平均4.5g),其中2/3分布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约1/3以铁蛋白(ferritin)、含铁血黄素(homosiderin)的形式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正常人血清铁为14.3~26.9μmol/L,铁蛋白男性为15~200μg/L,女性为102~150μg/L。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为2~4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 铁的生理功能不仅参加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而且铁与氧的运输和生物氧化反应关系亦甚密切,还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电子传递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92例缺铁性贫血(IDA)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SF)≤14ng/ml,骨髓幼红细胞铁(BMI)≤15%,血清铁(SI)≤50μg/dl,总铁结合力(TIBC)≥360μg/dl,运铁蛋白饱和度(TS)≤16%及红细胞指数(EI)等6项诊断指标的分布状态,讨论其在IDA的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8名健康成人的血清铁蛋白(SF)浓度,其中44个男性的SF为88.7±41.0μg/L,34个女性的SF为49.0±24.7μg/L.78个各种不同原因所致贫血病人的SF浓度为1.5~399μg/L,骨髓穿刺物的涂片中可染色铁的含量可划分为5个等级(0~4+).这两项检测所得结果呈高度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79,P<0.005,但各组间SF浓度有交叉重叠,个别病例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相差悬殊.铁粒幼细胞百分数与SF亦呈正相关,rs=0.67,P<0.001.SF浓度反映体内铁贮存量比骨髓可染色铁含量更加准确,更有价值.对SF浓度测定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人和缺铁以及铁储存过多的病人,其血清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铁密切相关。白血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常升高,但与储存铁无关。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平均血清铁蛋白为1,278微克/升,较之正常平均值高25倍。这些病人在缓解期(尚接受化疗)的平均血清铁蛋白为1,567微克/升。白细胞的平均铁蛋白浓度也高,在缓解期则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儿童急淋的平均血清铁蛋白浓度为301微克/升。为同年龄健康儿童的13倍。缓解期仍接受化疗的急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静脉输注去铁胺治疗老年人继发性铁过载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例老年继发性铁过载患者应用去铁胺20~50mg/(kg·d),最大剂量用至2000mg/d,加入0.9%氯化钠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6h,每4~5周连续应用5~6d。结果:治疗9个月后,血清铁蛋白从治疗前(2 977.57±506.63)μg/L下降到(2 676.57±532.26)μg/L(P0.01),去铁治疗的反应率为57.1%。结论:间歇静脉输注去铁胺治疗老年人继发性铁过载能显著降低血清铁蛋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8吕52名67血清铁、总铁苗合力、红细胞内游离耳哈琳及血清铁蛋白及定及其脸床慈义/靳怀建…//北京医学。一1988,ID(2)。一78~名0 测定152例各类贫血患者的结果为血清铁(51)、运铁蛋白饱和度(T,)及血清铁蛋白(SF)降低仅见于缺铁性贫血。TS均值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显著降低,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P<。.01),而铁淞幼细胜性贫血、营享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活肝,急性白血病的T“显著高于正常。红细胞内游离原则.卜琳(FEP)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SF增高见于铁粒幼绍胞性贫血,结缔组织疾病,慢活肝,急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急性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升高是否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对411例成人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血清铁蛋白高于5 000μg/L的患者中确诊HLH的比例为36.25%;血清铁蛋白高于10 000μg/L的患者中确诊HLH的比例为55.04%;血清铁蛋白高于15 000μg/L的患者中确诊HLH的比例为63.92%。在血清铁蛋白高于5 000μg/L同时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和(或)肝功损害的成人患者中,确诊为HLH的比例为62.23%;在血清铁蛋白高于10 000μg/L同时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和(或)肝功损害的成人患者中,诊断为HLH的比例为81.33%;在血清铁蛋白高于15 000μg/L同时出现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和(或)肝功损害的成人患者中,诊断为HLH的比例为86.89%。按照血清铁蛋白水平分组,≥15 000μg/L组与5 000~10 000μg/L组、10 000~15 000μg/L组比较,HLH患者比例存在显著差异,≥15 000μg/L组中HLH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升高对成人HLH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铁负荷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给患者应用SF36系统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由注射左卡尼汀前的32.90±14.39上升到52.45±12.56;铁蛋白浓度由治疗前的(500±86.07)mg/L下降到(306±78.19)mg/L.结论 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铁负荷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911299 东北华北六省及天津市血液病学术会议纪要/杨崇礼∥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10).-539 911300 血液病患者血清蛋白与血清铁比值的研究/王体永…∥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12).-656 正常人62例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SF/SI)比值为4.98,急性白血病42例、恶性淋巴瘤15例、再障27例、慢粒白血病9例SF/SI比匕值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略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膜Fas(mFas)及血清可溶性Fas(sFas)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于2001-112002-09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检测骨髓细胞mFas抗原及血清sF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sFas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骨髓细胞mFas抗原阳性表达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5·62±2·2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为(8·80±4·1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8·75±11·20)%(P<0·01);化疗前血清sFas在ALL为(7·92±2·36)μg/L,ANLL为(8·79±3·12)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R组化疗后血清sFas[(4·08±2·24)μg/L]较化疗前[(7·85±1·96)μg/L]显著降低(P<0·01)。结论mFas下调及血清sFas升高所致的Fas/FasL凋亡途径障碍可能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血清sFas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对诊断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意义。方法在6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4例CHB合并ALD、75例ALD和30例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铁蛋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铁;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结果 CHB/ALD和ALD患者血清铁分别为8.04±4.38μmol/L和9.41±3.59μmol/L,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267.54±42.12μg/L和276.16±61.14μg/L,与CHB和正常人比,差异显著(P〈0.05);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ALD患者存在明显的铁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7例AL患者外周血清标本,以1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ELISA法检测2组血清sCD25水平。收集患者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数据、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血沉,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初诊AL患者血清sCD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初诊AL患者中AML-M3患者血清sCD25水平明显低于M2及非M2/3组(P0.05),初诊患者中低/中危组+标危组血清sCD25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3治疗后完全缓解(CR)的AL患者血清sCD25水平明显低于初诊AL患者(P0.01);4初诊AL患者血清sCD25水平与WBC、LDH、SF均呈正相关;5低sCD25组(sCD252 000pg/ml)与中sCD25组(2 000≤sCD25≤4 000pg/ml)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但2组均较高sCD25组(sCD254 000pg/ml)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均P0.05)。结论:血清sCD25在AL患者的病情活动、疗效评估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铁代谢检查对中老年慢性肾衰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中老年慢性肾衰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铁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绘制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及铁诊断慢性肾衰的ROC曲线。结果慢性肾衰组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肾衰组血清铁蛋白高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低于对照组;慢性肾衰组与对照组血清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诊断慢性肾衰的临界值为126.7μg/L,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总铁结合力的临界值为57.2μmol/L,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9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血清铁的临界值为10.3μmol/L,敏感性为44.8%,特异性为80%,ROC曲线下面积为0.579。结论中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清铁蛋白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这些特点对疾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候选基因HFE多态性检测判断CHC疾病活动的价值。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5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病毒感染者131例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126例。采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水平,使用ABIPrismsTM-79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和TaqMan-MGB荧光探针,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FE基因rs2071303和rs9366637位点基因型。结果 病毒感染者SF水平为(97.5±4.1)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202.1±24.5)μg/L,P<0.05】,血清ALT水平为(34.0±4.5)U/L,显著低于CHC患者【(88.4±5.6)U/L,P<0.05】,AST为(37.5±4.2)U/L,显著低于CHC患者【(70.0±5.4)U/L,P<0.05】;病毒感染者HCV基因非Ⅰb型频率为29.8%,显著高于CHC患者13.5%(P<0.05),病毒感染者HCV基因型中混合型频率为9.1%,显著低于CHC患者的21.4%(P<0.05);病毒感染者rs2071303位点GG基因型患者SF水平为(97.6±4.2)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199.5±45.4)μg/L,P<0.05】,GA基因型SF水平为(97.6±4.1)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207.5±34.7)μg/L,P<0.05】,AA基因型SF水平为(96.7±3.7)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198.0±44.8)μg/L,P<0.05】;病毒感染者rs9366637位点TT基因型患者SF水平为(97.4±4.0)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206.4±35.6)μg/L,P<0.05】,TC基因型SF水平为(97.2±4.0)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208.5±34.0)μg/L,P<0.05】,CC基因型SF水平为(99.1±4.5)μg/L,显著低于CHC患者【(178.5±58.6)μg/L,P<0.05】;病毒感染者rs2071303位点AA基因型频率为13.7%,显著低于CHC患者的21.4%(P<0.05),病毒感染者AC单倍型频率为3.1%,显著低于CHC患者的8.3%(P<0.05)。结论 HFE基因多态性与CHC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临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