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尿道下裂患者中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教材,配制生动的声色、动画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其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 患者的疾病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满意度达到100%,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媒体技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健康教育更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更有利于患者掌握,对护理现代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病人疾病好转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病友会,个别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对58例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对有关知识掌握及腹膜操作的熟练程度。结果58例腹膜透析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及腹膜透析技术的掌握明显高于教育前,并对自护充满了信心。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51例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交流法、操作考核法、观察法、咨询随访等方法比较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总评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患者对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明显效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因人制宜,及时加强巩固患者所学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PD的依从性,降低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主要采取多媒体集体授课的教育形式,并采取个别指导面对面交流,辅以播放VCD光盘,发放家庭腹膜透析手册等.结果: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腹膜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患者的教育-再培训体系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我中心151例腹膜透析门诊随访患者实施发放健康教育知识小册子、电话随访教育、患者定期回院随访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上门家访教育、网络互动知识问答以及开设特殊人群的复训等一系列的教育-再培训后,对门诊腹膜透析随访患者进行透析相关并发症的统计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腹膜透析随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完善的教育-再培训体系能促进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法将90位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均有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路径是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选择腹膜透析替代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腹膜透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入院频率。方法 1)评估分析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宣教时存在的护理问题。2)制作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媒体进行健康教育。3)利用多媒体,利用模具现场示范,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留取互动时间。4)发放和健康教育幻灯内容相似的健康教育手册。5)健康教育后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操作及理论的考核。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感染率为:平均18例患者1次/月,自从2009年6月~2011年1月实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工作以来,腹透感染率下降为:平均33例患者1次/月,置管后立即进行全程规范化教育的38位患者至今未发生腹膜炎。结论腹透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是否成功中起很关键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统一规格,统一形式,能够提高选择腹膜透析替代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减少腹膜透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田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137-137,140
目的:总结护士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门诊回访式健康教育的体会。方法:对本院腹透中心的CAPD患者进行门诊回访式健康教育,并随机抽取5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患者依从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对护士专科知识和技术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对专职腹膜透析护士的专科知识和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特别是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通常可由患者在家中自我进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患者掌握腹膜透析的基本技术,可提高患者对肾脏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无菌观念,防止发生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应用健康教育的程序,通过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患者培训课程,向腹膜透析患者传授腹膜透析知识及技术。结果与结论:提高了患者规范性操作水平,减少了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尿毒症病人腹膜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的老年尿毒症病人64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和健康教育路径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患者住院天数为9.00±2.42天,住院费用为11789±1100元,并发症减少,满意率为95.83%,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率为94%,按传统护理方法护理的患者住院天数为12.00±3.19天,住院费用为14500±1400元,满意率为78.13%,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率为5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调查与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患者个体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示范、询问交谈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知识及需求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腹膜透析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均较教育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现状的需求调查与研究,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少再住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主要替代疗法之一,健康教育在帮助腹膜透析患者积极治疗、改善透析充分性、提高疾病自我管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腹膜透析健康教育人员选择、对象、模式、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C A P D治疗的157名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腹膜透析病人76例纳入实验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C A P D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我院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对实验组进行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评估,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在住院期间,对手术置管后病人及家属进行操作培训、居家腹膜透析环境要求培训,考核合格后出院,出院后进行及时的家访和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腹膜透析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及腹膜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病人腹膜透析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提高(P<0.05),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可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长期腹膜透析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提供依据.方法 将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系统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腹膜透析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均较教育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PD的充分性及连续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经济、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PD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对55例行腹膜透析的病人,在入院宣教、术前、术后教育、指导出院等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回顾。结果: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医护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病人建立及形成一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科曾做腹膜透析的患者195例,观察其并发症并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腹膜透析后的科学护理,使其掌握更多的腹透知识,能够减少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从而使透析顺利进行。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1]。  相似文献   

18.
王玉姝  刘丹  张春波 《吉林医学》2008,29(24):2388-2388
近年来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成为晚期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可家居透析,操作简便,患者生活方式更接近正常人。但每位患者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的不同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对长期腹膜透析的患者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状态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常见,护士应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腹膜透析患者及家属对抑郁的认知和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霞  吴婷 《新疆医学》2014,(12):128-129
在腹膜透析治疗中,普遍存在着患者不依从现象,明显影响着治疗和预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的腹膜透析知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腹膜透析质量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系统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治疗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针对我科收治的21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我科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教育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燕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52-1556,1559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比较2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分与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ESCA评分、HPLP评分以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所有病人上述指标均高于出院时(P<0.05~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