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T2)、取乳内动脉(T3)、切开心包(T4)、吻合前降支(T5)、吻合对角支(T6)、吻合后降支(T7)、缝合心包(T8)和缝合胸腔(T9)9个时间点,分别用NICOM和SwanGanz监测患者的cI和CO,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T1、T3、T4时间点,NICOM与SwanGanz监测CO的相关系数曲线比较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50、0.877(P〈0.05);CI的相关系数曲线较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819、0.804(P〈0.05)。结论在心脏解剖位置不变的条件下,NICOM与Swan Ganz的相哭性较好,可为围术期目标管理提供无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七氟醚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萌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7,13(16):1272-1274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全身麻醉剂,它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呼吸道没有刺激作用,可以快速洗出,适用于面罩下快速诱导,可以安全地用于成人、儿童、老年人及困难插管患者的麻醉诱导。因此,七氟醚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七氟醚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柏安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03-103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51.2±8.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78.4±9.7)min,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广沂  黄焕森 《当代医学》2011,17(22):94-95
目的观察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6月的接受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给予传统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呼吸频率、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不同的麻醉诱导后均出现心率加快现象。实验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较传统麻醉长,停药至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在小儿择期外科手术中具有麻醉快,可调节,刺激小,苏醒快,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吸入高浓度七氟醚诱导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浓度七氟谜对小儿进行诱导麻醉,观察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儿ASAI级,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s,麻醉气体经Blease8500麻醉机及Blease七氟醚专用挥发器吸人,采用小儿呼吸回路。氧流量调至4L/min,将面罩紧扣患儿口鼻,七氟醚挥发器刻度调至7%,将开始吸气时作为0s,每5秒测试1次睫毛反射。睫毛反射消失后,记录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5%,氧流量调至2L/min,继续吸入并辅助或控制呼吸。每5秒测试刺激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并记录。待患儿疼痛反应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静注琥珀胆碱.2%利多卡因、喉头喷雾行气管内插管。观察指标: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血压、脉搏SpO2、心电图和呼吸频率。并观察有无呛咳、喉痉挛、呕吐、分泌物增加等兴奋期的表现。结果:睫毛反射和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分别为(49±7)s和(155±10)s;麻醉诱导期间SpO2〉98%,未发生呛咳、喉痉挛、呕吐、分泌物增加现象,与诱导前比,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反应消失时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浓度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实验组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2组患儿的诱导及苏醒时间,麻醉费用,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诱导及苏醒时间均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减小,且入室时的SpO2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十分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拔管后SpQ2为98.5±0.3,实验组患者拔管后SpQ2为98.7±0.2,综合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苏醒时间短,起效快,手术室的停留时间短,费用低,对患儿的呼吸循环功能造成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曹观海 《中外医疗》2014,33(1):113-114
目的探讨比较休克患者分别使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的循环变化。方法将目前在该院治疗的100例合并休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七氟醚麻醉诱导;B组: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对每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进行记录,并对比两组间在麻导前后的变化,对七氟醚用于休克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麻醉诱导后对A组和B组的SBP、DBP、MAP数值进行比较,A组数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七氟醚对休克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其效果要好于单纯使用异丙酚诱导,通过数据可知,七氟醚麻醉诱导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和维持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8.
牛政 《甘肃医药》2015,(3):204-206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法,将60例外科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患儿更为平稳,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能够达到手术麻醉要求,而且明显降低苏醒躁动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正兰 《求医问药》2014,(16):182-183
目的:探讨用七氟醚对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实施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接受全身麻醉的6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在这两组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前,我院使用氯胺酮对对照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使用七氟醚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时间、手术后苏醒的时间、麻醉的费用以及在进行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SP(收缩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手术后苏醒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其麻醉的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的S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的SpO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七氟醚对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实施麻醉诱导可有效地缩短其进行麻醉诱导的时间、手术后苏醒的时间,减少其麻醉的费用,降低其进行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的SP及HR。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七氟醚吸入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浓度七氟醚吸入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新生儿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高浓度组诱导开始前吸氧去氮,患儿采用吸入七氟醚8%,待患儿意识消失、疼痛反应消失后,辅助通气,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5%。低浓度组吸入七氟醚从0.5%开始,每呼吸三次增加1%,逐渐增加至5%。结果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相比,睫毛反射、疼痛反映消失时间和诱导到气管插管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0.05)。高浓度组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呛咳、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多等兴奋期反应。低浓度组诱导过程中,出现明显体动19例,误吸2例。结论高浓度快诱导法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迅速,麻醉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赖军华  李敏  刘欢 《医学综述》2012,18(10):1548-1549
乳酸作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产生与排泄的平衡,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由呼吸或者循环衰竭导致的组织缺氧,会引起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血乳酸升高可极大地增加乳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血乳酸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不仅可以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预测组织缺氧情况,防止引起其他严重症状。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璇  吴坚 《医学综述》2009,15(13):1944-1947
肠黏膜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因子入侵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功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休克、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进行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肠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对于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涛 《中外医疗》2015,(4):14-15
目的:观察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门诊收入的脓毒症5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血动力指标的监测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监测(对照组)、PiCCO监测(研究组)指导临床治疗(液体复苏、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收缩药物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初始值比较(P<0.01);研究组患者入院3 d内不同时点GEDI、PPV、SVV检测值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去甲肾上腺素和就诊1周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予以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后期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式的改进在急危重患者中抢救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以来经治的35例各种原因致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极度困难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的基本术式,借鉴PDT穿刺技术替代床边纤支镜引导下直视穿刺方法,即在第1,2或2,3软骨环水平横行切开皮肤,切口长度=螺旋切开器的外径×π/2(切口长度=切割器周长/2,精确计算可减少损伤。),套管针接注射器后垂直穿刺进针(注射器内有2%利多卡因2 ml),同时回抽注射器,见有气泡就确定进入气管中。拔除针芯,置入导丝。将旋转切割器沿导丝旋入,退出切割器,置入气管导管即可。结果应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方法实施的手术,使患者均顺利建立了人工气道而获救,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有效地避免了纤支镜自身侵入性操作对气管壁损伤,减少了设备,简化了手术步骤,达到了床边纤支镜引导同等效果。结论改进后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的术式更安全,可控性更强,准确性更高,更易于非外科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吴燕  印卫芩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8-1120
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随着对谷氨酰胺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补充谷氨酰胺可减少重症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94-96+100
目的 探讨床边超声检查对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床边超声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床边超声组采用床边超声的测定参数值进行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对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予以相关指导。两组患者均在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且均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最后比较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下腔静脉(IVC)内径、呼吸变异指数(R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比较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复苏前后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液体复苏治疗后各时间点即治疗后6 h、12 h、24 h的达标率。结果 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其中床边超声组的各参数除RVI均升高,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复苏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在复苏6 h后较复苏前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床边超声组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采用床边超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钟映玉  肖百芳  李鲤 《河北医学》2010,16(11):1344-1346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182例ICU患者采用外周动脉穿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留置有创测压期间,有效地对危重患者的血压、心率、血容量、血气分析进行了及时监控,动脉穿刺及测压成功率达90%以上。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对指导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变化,评价持续心排量监护仪监测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心功能状况的价值。方法 重症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4例,手术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2、4、6h利用持续心排量监测仪测定并计算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外周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左室每搏功能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dex,L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dex,RVSW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等指标,连续HP多功能检测仪测定右房压(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CI、LVSWI、SvO2、DO2I、SVI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升高,术后SVRI、PVRI、MPAP、PAWP较术前下降明显;其余指标较 术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症瓣膜患者手术后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明显好转,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持续心排量监测仪为评价心脏瓣膜手术后的疗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梁绍诚 《医学综述》2010,16(15):2320-2323
目前,国内外有人在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应用特殊营养素(比如: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生长激素等),以达到加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目的。现就特殊营养素对氮平衡、免疫功能、烧伤、炎性反应及胃肠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予以综述,并评价特殊营养素在外科危重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潘海卿  汤秋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20-121,12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危重患者胃瘫的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危重患者89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危重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和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胃动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防治危重患者胃瘫,降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