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研究旨在建立成功率高、稳定的人肾细胞癌原位动物造模方法.方法:采用人肾细胞癌细胞(786-0、ACHN)进行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原代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及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周筋膜内法建立原位移植裸鼠模型,采用PET/CT、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清生化检测等手段观察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情况,评估4种方法的建模效果.结果:人肾细胞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ACHN组成瘤率(90%)高于786-0组(30%);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786-0原位注射组、ACHN原位注射组、ACHN皮下移植瘤引瘤后原代细胞原位注射组、ACHN组织块肾包膜下包埋组和ACHN组织块肾周筋膜内包埋组的成瘤率分别为33%、80%、90%、100%和20%,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率最高,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低分化肾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4种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效果最佳,为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方法 以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接种于裸小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壁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 (成瘤率 )为 1 0 0 %、局部淋巴结转移率 1 0 0 %、远处淋巴结转移率 90 %、肝转移发生率为 75%。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 1 4周 ,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 /转移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裸小鼠人侵袭性结肠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高侵袭模型,为侵袭性结肠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包膜下和BALB/c nu/nu小鼠皮下,以前者肝转移肿瘤组织和后者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分别种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BALB/c nu/nu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比较两组小鼠在原位成瘤率、肝转移率、淋巴转移率、腹腔种植率及脾、肺转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14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和肝脏转移率(100%、65%)高于对照组(75%、30.8%)(P<0.05);术后第21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肺脏转移率及脾脏转移率(100%、5%、15%)与对照组(85%、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肝脏转移率、淋巴转移率以及腹腔种植率(90%、65%、60%)均高于对照组(41.2%、23.5%、23.5%)(P<0.05)。结论:将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组织用于建立裸小鼠的原位移植癌模型,能够模拟高侵袭性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瘤块采用OB胶粘贴法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原位移植瘤的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6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仅为55.6%和33.3%;皮下组织块移植OB胶粘贴法的原位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为93.3%和80%。皮下瘤块的原位移植瘤中MVD值和VEGF的表达高于细胞悬液法鼠移植瘤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皮下组织块OB胶粘贴法为优,且肿瘤血管新生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过表达IL-18 基因对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HCT-116 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含人IL-18 基因片段的载体,采用慢病毒转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人IL-18 的CRC HCT-116 细胞株HCT-116/IL-18,CCK-8 法检测HCT-116/IL-18 细胞与野生型HCT-116 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两组细胞内IL-18、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损伤修复酶(PARP)蛋白的表达。将HCT-116、HCT-116/IL-18 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左右两侧腋下,观察成瘤性及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IL-18 及PCNA的表达。结果:IL-18 基因在HCT-116 细胞内过表达,可延缓HCT-116 的增殖(P<0.05 或P<0.01);与HCT-116 细胞相比,HCT-116/IL-18 细胞内PARP表达明显增强,PCNA、Cyclin D1 表达减弱(P<0.01)。HCT-116/IL-18 细胞系在裸鼠体内成瘤率明显降低,成瘤率为43%,与对照组比较其移植瘤成瘤时间晚、生长慢、肿块小,且HCT-116 / IL-18 异种移植瘤PCNA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过表达IL-18 基因对HCT-116 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8调控细胞周期和促进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高侵袭模型,为侵袭性结肠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方法:将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小鼠脾包膜下和BALB/c nu/nu小鼠皮下,以前者肝转移肿瘤组织和后者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通过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分别种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BALB/c nu/nu小鼠盲肠浆膜下层,比较两组小鼠在原位成瘤率、肝转移率、淋巴转移率、腹腔种植率及脾、肺转移率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术后第14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和肝脏转移率(100%、65%)高于对照组(75%、30.8%)(P〈0.05);术后第21日,实验组原位成瘤率、肺脏转移率及脾脏转移率(100%、5%、15%)与对照组(85%、0、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肝脏转移率、淋巴转移率以及腹腔种植率(90%、65%、60%)均高于对照组(41.2%、23.5%、23.5%)(P〈0.05)。结论:将免疫功能正常小鼠筛选出的结肠癌肝转移组织用于建立裸小鼠的原位移植癌模型,能够模拟高侵袭性结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将60只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5-Fu组、蟾毒灵低(BL)、中(BM)、高(BH)5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给药持续7d。用药结束后第24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裸鼠,完整取出肿瘤,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抑制率;剩余裸鼠观察带瘤生存期;TUNEL法检测原位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5-Fu组、BL组、BM组、BH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6%、45.6%、56.2%、58.5%,肿瘤体积与NS组比较明显缩小(P<0.01);BL组、BM组带瘤生存期与NS组相比较明显延长(P< 0.05)。TUNEL结果显示蟾毒灵用药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NS组(P<0.0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结果显示蟾毒灵可抑制Bcl-xL基因表达,促进Bax基因表达(P<0.05)。结论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Bcl-xL基因和促进Bax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蟾毒灵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其磁共振表现。方法先建立H22腹水瘤小鼠模型,抽取癌性腹水,制备H22小鼠肝癌细胞悬液,然后开腹直视下分别将0.02ml的H22细胞悬液(5×105)注入20只BALB/c小鼠的肝实质内。MRI观察肿瘤体积及其影像学表现,取肿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留取10只荷瘤小鼠观察自然生存期。结果肝的原位成瘤率为100%(20/20),肿瘤自发消退率为0(0/20),荷瘤小鼠自然生存期为18~28天,平均为21.7±1.1天。MRI检查术后7天肿瘤平均体积为(7.76±1.33)mm3;术后14天肿瘤平均体积为(126.31±42.03)mm3;肿瘤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病理切片证实肝脏成瘤。结论成功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MRI是一种可用于发现、追踪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无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生长及其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XJ  Dai Y  Shang Y  Li Y  Zhen YS 《癌症》2005,24(6):641-645
背景与目的:力达霉素(lidamycin,LDM,又称C鄄1027)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烯二炔结构的抗肿瘤抗生素,在体内外对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力达霉素对小鼠结肠癌26皮下、盲肠、肝内、脾内移植瘤以及肝转移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结肠癌26移植于小鼠皮下、盲肠浆膜下(原位移植)、肝内等模型及脾内移植肝转移模型,力达霉素静脉给药一次,实验结束时计算力达霉素对移植瘤及肝转移瘤的抑制率,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结果:0.025、0.05、0.1mg/kg力达霉素对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64.8%、78.2%和94.2%,对盲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7.5%、71.5%和93.0%,对肝内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4.5%、82.3%和92.8%,对脾内移植瘤抑瘤率分别为9.2%、25.8%和70.2%;对肝转移灶的总抑制率分别为34.6%、50.7%和76.3%,对>2mm转移灶的抑制率分别为56.6%、56.7%和90.8%。用LEICAQWINV3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转移病理切片,以肝脏病理切片中肿瘤转移面积占所检查肝脏病理切片总面积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0.1mg/kg力达霉素对肝转移灶的抑制率为71.2%。结论:力达霉素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26在皮下、盲肠、肝内和脾内移植瘤的生长,对肝转移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人类胃癌低分化细胞系SGC-7901体外培养、传代并扩增后,收集细胞行皮下种植成瘤,鼠间传代至第6代,以皮下肿瘤组织块原位种植于裸鼠胃壁建立动物模型。种植后第9周处死裸鼠,观察原位种植瘤生长、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测定荷瘤裸鼠血清癌胚抗原(CEA)值。结果 原位移植瘤种植成功率100 %,胃周淋巴结转移率93.3 %,移植瘤可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脏器转移,荷瘤裸鼠CEA值明显高于正常裸鼠(P<0.01)。结论 应用SGC-7901细胞系可成功建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