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小肠移植是治疗永久性肠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它可恢复小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正常饮食,具有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TPN应用于临床以前,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不仅费用昂贵,患者生活质量差,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2].体外静脉穿刺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是当前肝移植手术方式中最成功的手术方式[3].我院于2003年4月成功地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艳 《现代护理》2005,11(16):1297-1298
伴随着器官移植的迅猛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手术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目前,小肠移植已从实验研究发展成为肠衰竭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肠移植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肠移植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于否。我国自199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功进行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小肠移植已成为那些需终身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但同时伴有TPN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障碍)的肠衰竭病人的最理想的治疗选择。现将小肠移植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器官移植的迅猛发展,临床小肠移植手术的发展显得较为缓慢.目前,小肠移植已从实验研究发展成为肠衰竭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肠移植手术期的护理在整个肠移植手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于否.我国自1994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成功进行首例异体小肠移植手术以来,至今小肠移植已成为那些需终身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但同时伴有TPN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障碍)的肠衰竭病人的最理想的治疗选择.现将小肠移植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1例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玲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545
自1989年Grant[1]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术后,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获得突破,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肠衰竭伴不可逆性肝损害患者的手术方法之一[2].2003年4月24日,我院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至术后4个月时,患者移植肠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付楠楠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85-4187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1].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疗法。在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应用于临床以前 ,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 ,不仅费用昂贵 ,患者生活质量差 ,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1] 。小肠移植的开展较晚 ,我们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0月15日成功地实施了亲体供肠 ,小肠部分移植术 ,首次采用了更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并将整体化护理首次应用于小肠移植护理工作中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受体 :患者 ,男 ,61岁 ,大学文化 …  相似文献   

7.
随着肝移植手术的不断开展,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减少,而许多围手术期因素成为影响肝移植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我院成功开展肝移植14例,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30~68岁,平均55.1岁。1例为重症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2例为肝门胆管癌并肝功能衰竭,11例为肝癌患者。1.2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完全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EN)。术后1~3d每天需摄入总热能100~125.5kJ/kg,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各占50%,主要通过TPN补充。术后4d,每天需摄入总热…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任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1-145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TPN,随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0例患者顺利完成TPN,除1例死亡,49例均未发生TPN的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TPN,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方法。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肿瘤自身消耗、疾病对饮食的影响等,围手术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合理的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小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通常在术后12-24h恢复。目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已受到广泛重视。现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患者作一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4~5d肠内营养(E 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6~10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0~18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 H4~7d。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行肝段切除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干预组术后早期给予序贯性肠内营养(SEN)。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比较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改善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8d前白蛋白恢复较对照组快,体重下降、上臂围减小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N在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方面优于TPN,是肝段切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郑锦锋  孔三囡  李秀凤 《现代康复》1999,3(9):1124-1125
短肠综合征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所致的严重吸收不良,并发生临床营养障碍的症侯群。这些病人的小肠往往仅保留在150cm所以.它们的营养摄入不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患的康复。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发展使短肠患得到很好的营养支持.但随着TPN的长期应用发现除了价格昂贵外。还易出现众多的并发症,故非长久之计。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途径,如何使有限的残余肠发挥最大的吸收功能.增加其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这对患的生活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1例肠综合患营养惜疗的康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术式及围术期治疗原则。方法:系统回顾我院1994年2月-2002年2月两年间收治的小肠闭锁患儿68例,手术采用闭锁两断肠切除,端端斜形单层一期吻合术,围术期辅以周围静脉径路全静脉营养,术后4天对28例肠功能恢复不良患儿鼻饲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结果:本组患儿术后存活56例,治愈率82.35%,疗效满意。结论:先天性小肠闭锁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保障吻合口通畅和良好的愈合;围术期护理和治疗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周围静脉径路全静脉营养既便于操作和护理又能基本上满足患儿机体营养发育的需要,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措施;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应用于术后肠功能恢复不良患儿,对闭锁远端肠功能的恢复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背景:急性肝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病情复杂,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普通肝脏移植有着明显不同。目的:总结急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7例,年龄15-69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23例(其中乙型合并丁型肝炎2例),Wilsons病7例,3例为毒蕈中毒,2例不明原因药物肝脏损害,1例雷公藤多甙中毒,1例为外伤行肝脏部分切除后失代偿,1例尸体肝移植后患者。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3-1740d,中位生存时间为634d。患者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76%,1年存活率为63%,2年存活率为58%。9例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包括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目前急诊肝移植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出血、感染、排异反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移植围手术期间每一环节的处理,对于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TPN,随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0例患者顺利完成TPN,除1例死亡,49例均未发生TPN的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TPN,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辅助性肝移植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肝移植是指在保留患者肝脏或部分肝脏的情况下,将供肝异位或原位植入受体内,以使肝功能衰竭患者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功能得到代偿。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时间短且没有无肝期,对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有些情况下,只需原肝的20%左右的肝组织,大大增加了移植肝的来源,是肝移植技术的新突破。手术配合既不同于普通的外科手术又有别于全肝移植.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治疗中肠内营养(EN)比全胃肠外营养(TPN)更常用。EN更符合生理特点,比TPN能更快地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并且减少细菌移位,同时其费用低、脓血症发生率低。主要靠TPN营养的患者若进行少量EN可以保护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安置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