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华  陈小华  丁爱民  邱国庆 《当代医学》2021,27(32):156-158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对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无明显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显示无任何疾病的60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宝石能谱CT检查,分别测定3组足踝关节不同部位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并分析血尿酸与尿酸盐沉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骨皮质及骨松质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且对照组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浓度呈正相关(r>0,P<0.05),血尿酸水平与骨松质及骨皮质尿酸盐沉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宝石能谱CT在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显示尿酸盐沉积程度,为临床上早期诊断痛风病症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痛风的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尿酸钠盐沉积。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血管较稀少的胶原纤维组织及肾脏等部位 ,亦可见于睑板、角膜、巩膜层或大动脉、心脏等少见部位。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侵害不同的器官时病理改变不尽相同。1 痛风急性期关节改变关节在急性病变时滑膜表面充血、水肿 ,可见有针状的尿酸盐 (尿酸钠 )结晶沉着 ,伴有浆液、纤维素渗出及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尿酸盐结晶也可见于滑膜细胞及滑膜间质 ,呈类似串珠状排列。因为尿酸盐是水溶性的 ,福尔马林可使结晶溶解 ,所以制作组织切片时不要用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PH、不同温度条件对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尿酸盐沉积的机制,为阐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机理及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改变PH和温度,考察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盐结晶形成情况,并观察UA浓度的变化。结果:PH降低或温度降低,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导致高尿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高尿酸血清中尿酸浓度降低,当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尿酸浓度降低更明显,尿酸以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导致尿酸浓度下降显著。结论:PH降低和温度降低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
及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第2代DECT对最痛部位包括手腕关节或肘关节或膝关节或足踝关节及腰椎、骨盆和骶髂关
节进行扫描。用DE Image view处理软件独立分析、评价,以检查部位有绿色伪彩结晶沉积作为诊断依据。记录患者人口统计
学资料、血尿酸水平。3 例痛风患者穿刺活检检查尿酸盐结晶,与DECT结果进行比对。10例入组时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
沉积的慢性痛风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部位DECT,比较治疗前后尿酸盐沉积情况。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组、
AS组、RA组DECT(+)分别为98.4%(60/61),13.3%(4/30)、6.7%(2/30)(χ2=95.522,P<0.05)。21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
DECT(+)为95.2%(20/21),4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DECT(+)为100%(40/40)。3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分别为60.7%
(37/61),30%(9/30),23.3%(7/30)。3 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DECT(+)分别为97.3%(36/37), 44.4%(4/9), 28.6%(2/7)(χ2=
24.197,P<0.05)。痛风组共发现344 处尿酸盐结晶, 最常出现结晶沉积的部位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22.1%)、第一趾中远端
(19.8%)、跟骨(17.4%)、胫骨下端(13.4%),AS组共发现17处尿酸盐结晶,RA组共发现5处尿酸盐结晶。3例穿刺活检发现尿
酸盐结晶的痛风患者, DECT 在活检部位均检测到绿色标记的尿酸盐沉积。10例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慢性痛风患
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DECT,发现局部尿酸盐结晶减少。结论DE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痛风
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及随防。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代谢性障碍性疾病,而尿酸是以钠盐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一直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双能CT检查能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组织。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双能CT检查在发现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3]。笔者采用双能CT检查检测患者肿痛关节是否存在尿酸盐结晶沉积,探讨双能CT检查在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痛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莉 《医学综述》2007,13(21):1626-1628
痛风由尿酸盐结晶沉积诱发关节炎性反应,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尿酸的产生增多和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而尿酸盐结晶通过炎性介质诱发炎性反应,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和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对痛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痛风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四肢关节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离法处理图像,依据关节内有无尿酸盐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对两组尿酸盐沉积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研究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临床诊断痛风结节患者均存在尿酸盐结节沉积,4例临床初诊未发现痛风结节而双源CT双能量检测出3例尿酸盐结晶沉积,总检出率高达96.55%;双源双能量CT检查对尿酸结节沉积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查体。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诊断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关节炎是山千嘌吟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病程迁延则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