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腹泻病的620例患儿分别进行轮状病毒、锌元素和 CK-MB 检测及大便细菌培养,了解腹泻病患儿大便细菌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与血清锌、CK-MB 水平的关系。结果620例标本有320例细菌培养和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51.61%;感染组锌缺乏水平与 CK-MB 升高水平明显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CK-MB 水平明显高于锌正常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比例较高,应重视进行病原学检测;感染性腹泻患儿容易引起锌缺乏与 CK-MB 升高,特别是锌缺乏的腹泻病患儿更易引起 CK-MB 升高,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0-6岁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测。结果在收集的207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85例(41.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76例(36.7%),腺病毒阳性6例(2.9%),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例(1.4%);检出致病菌24例(11.6%),主要以沙门菌为主(6.3%)、其次为志贺菌(2.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结论成都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对出现在夏秋季及有不沽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对出现在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应加强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感染.同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将对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腹泻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小儿粪便标本459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HRV),培养法分离病原菌。结果(1)2103例病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8%,其中 HRV 1778例,细菌264例,真菌42例,HRV合并细菌感染15例,寄生虫4例。(2)腹泻小儿 HRV总阳性率为39.0%,其中男性39.5%,女性38.3%,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HRV腹泻主要发生于10~12月,其阳性率高于52.0%,高发年龄为7~36个月。(3)沙门菌和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中主要致病菌,检出164例,占58.8%(164/279),每年6~8月高发,多见于1~5岁的小儿;(4)条件致病菌性腹泻的病例每年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结论小儿腹泻病原体繁多,HRV腹泻秋冬季最常见,细菌性腹泻夏季最常见。加强腹泻小儿粪便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与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17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各项电解质指标,经细菌培养和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鉴定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原.【结果】病毒性腹泻患儿并发电解质紊乱为80.6%(50/62);细菌感染性腹泻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与病毒性腹泻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种小儿感染性腹泻均可引起低钾血症,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意义;高氯血症可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但尤以病毒性腹泻多见.【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儿伴血清电解质紊乱,了解电解质紊乱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及时治愈。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感染状况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573例腹泻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1573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共检测出各类阳性病原893例,总检出率56.77%(893/1573).轮状病毒(RV)、细菌、真菌、原虫检出数分别为437例、381例、66例、9例,检出率依次为27.78%、24.22%、4.20%、0.57%.381例细菌感染标本中大肠埃希氏菌131例、克雷伯菌76例,该两株细菌占细菌总数的54.33%(207/381).结论 小儿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细菌次之,真菌亦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加快RV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是有效减轻RV疾病负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赫尔曼埃希自(E.hermanii)是伯杰氏细菌分类学手册新1版1卷(Vol1984年)增加的新种.有报道在感染伤口中分离出.我院于1996年3月从导尿液中分离出一株无动力赫尔曼埃希首。病例患者女,37岁,因发热、尿疼、腹部游走疼痛伴腹泻来院就诊.查体:重度贫血貌,以往曾患多种慢性疾病(类风湿20余年,胃溃疡,胆结石等)。T38.5℃血液WBC48X109/L、N0.89g、L0.11,小便镜检;WBC+++、脓C+、RBC+;大便镜检:Wat++、脓C+。人院后导尿液细菌培养分离出该菌,计数大于10’/IIil,连续两次培养均为该苗纯培养。大便培养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技术结合示差脉冲伏安(DPV)法,建立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小儿腹泻病原菌分析。方法通过基因比对与引物设计,建立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 检测方法。采用LAMP 技术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其他8种干扰菌以及对不同浓度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扩增,结合DPV法评价其特异性及灵敏度。将200份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同时采用LAMP方法与培养法进行检验,对比2种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统计近2年该院门诊及住院小儿腹泻病例,初步分析其常见腹泻致病菌种类及比例。结果设计出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 检测方法,该法只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扩增,对其他干扰菌不扩增,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LAMP法最低检测限为10 CFU/mL,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200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LAMP法与培养鉴定法检测的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2年内该院小儿腹泻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709株,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志贺菌(34.23%)、大肠杆菌(15.40%)、铜绿假单胞菌(12.96%)、弗劳地枸橼酸杆菌(7.82%)、沙门菌(6.36%)、白色念珠菌(6.11%)、肺炎克雷伯菌(4.40%)、产气荚膜梭菌(3.67%)、变形杆菌(3.42%)、其他菌(5.63%)。结论设计出了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够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94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281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1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95例(69.4%),阴性86例(30.6%),分离出病原菌207株,其中G^-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48株),G^+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29株),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最多(12株)。结论:本院烧伤患者烧伤创面的菌种构成已发生改变,条件致病菌已成为主要病原菌,可能与近年来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有关,应重视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敏化凝集颗粒技术测定256例腹泻患儿粪便(发病7d内)中RV抗原(RVAg),对RVAg阳性且伴有肠外临床症状的患儿作相应的血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结果 256例患儿中粪RVAg阳性71例,阳性率27.73%。31例RVAg阳性伴心率异常患儿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16例,27例RVAg阳性伴肝肿大患儿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9例。32例RVAg阳性伴轻度脱水患儿中钠(Na^ )异常8例,钾(K^ )异常13例。21例RVAg阳性伴中、重度脱水患儿中除剩余碱(BE)有17例和pH值有5例低于参考范围外,其余血气指标均在参考范围内。结论 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敏化凝集颗粒技术可早期确诊RV感染。及时发现RV感染患儿肠外其他脏器损伤并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的生物学因素与小儿脂肪泻的关系。方法通过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婴幼儿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145例,包括轮状病毒腹泻与细菌性肠炎2组患者。145例婴幼儿患者标本中75例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型腹泻,74例是由各种炎性反应引起的感染型腹泻。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标本组设为观察组,由各种炎性反应引起的腹泻标本设为对照组。利用胶体金法和显微镜镜检观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结果用显微镜镜检发现脂肪泻呈阳性44%,而白细胞镜检呈阳性(+~++)则只有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照组中,发现脂肪泻呈阳性为7%,而白细胞镜检成阳性(+~++)为71%(P <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引起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中,轮状病毒感染是夏、秋、冬季常见的病因,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患儿脂肪泻。因此,患儿脂肪泻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4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40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32例(80%),其中常见细菌阳性23例(57.5%),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非典型病原体9例(25%),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直接从粪便中检测腹泻患者的致病菌。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快速检测粪便中志贺菌及EIEC(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ial基因片段,与通过培养鉴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8份腹泻患者粪便中通过便培养检出的阳性标本10例,用PCR方法检出甜阳性的标本15例。其中甜阳性,粪便培养阴性的标本5例,经x^2检验,两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PCR方法直接检测粪便中甜基因是检测腹泻患者致病菌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7月某院肠道门诊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173例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留粪采样后,均再由专职护士指导后采样;指导前的采样标本为A组,专职护士指导后的采样标本为B组,两组均为173份标本。将两组标本送检志贺菌、肠埃希菌、沙门菌、弧菌等肠道致病菌培养,分别计算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173例患者中,共检出有致病菌者113例(65.3%),包括志贺菌63例(36.4%)、大肠杆菌21例(12.1%)、沙门菌7例(4.0%)、弧菌属17例(9.8%)、其他菌属5例(2.8%)。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81,P〈0.05),两组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1,P〈0.05)。结论采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的相关检测对诊断前列腺炎的意义。[方法]采用EPS常规检验,衣原体(CT)检测,EPS支原体(Uu、Mh)和EPS细菌培养等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0例受检者中,取材合格515例,合格率88.79%;EPS常规正常181例(35.15%),卵磷脂小体减少(少许~++)236例(45.83%),白细胞(WBC)〉10个/HP293例(56.89%),pH值≥7.0195例(37.86%),EPS-Uu培养500例,阳性119例(23.8%),EPS-CT检测191例,阳性17例(8.9%),EPS细菌培养162例,培养出致病菌44例(27.16%),检验出Uu(+)119+CT(+)17+致病菌44,占31.04%(180/580)。[结论]EPS常规检验结果和Uu感染与前列腺组织炎症程度及症状轻重相关关系不明显,卵磷小脂体的多少与EPS-WBC的数量没有负相关,EPS-WBC数量与EPS-p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本组15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痢疾及细菌性肠炎共61例,病毒性肠炎95例,均做了粪便病原学鉴定和病毒抗原诊断。其中大便轮状病毒DNA阳性95例,福氏志贺菌28例,痢疾志贺菌18例,鼠伤寒沙门菌5例,致病性大肠杆菌10例。以同期查体健康、1个月内无感染史的儿…  相似文献   

16.
梅玲 《临床医学》2004,24(10):49-50
目的:条件致病菌所致腹泻的病原学分析。方法;对三年来临床粪便培养标本分离的有氧条件致病菌共336株进行菌种分布的分析和对三种临床腹泻类型进行菌种分布的比较。结果:引致腹泻的条件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01%,肠杆菌科占56.83%,假单胞菌属占15.19%,孤菌科的气单胞菌属9.53%,真菌占5.65%。结论:条件致病菌所致腹泻,急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为主,迁延性和慢性以肠杆菌科为主。应严密监测实验室中无病原菌生长而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的粪便培养情况,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对116例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抽取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痰液做痰培养同时做血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应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标本做培养阳性82例,阳性率70.7%。远高于血培养的26.7%。82例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2株。革兰阴性(G^-)杆菌在我院儿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致病菌的比例较高,达63.9%,超过革兰阳性(G^+)球菌的30.3%。药敏测试结果显示,G^+球菌对头孢噻吩、奈替米星、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已超过80%,而普遍对万古霉素敏感;G^-杆菌对泰能均敏感,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比较敏感.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应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标本做培养能较好地检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致病菌.是可靠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以抗生素为主的西药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腹泻汤”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组(40例)及以自拟方“腹泻汤”为主的中药组(40例)均治疗3天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感染性腹泻的总有效率达90.91%,明显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8.79%)及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46%),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单用中药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总有效率达88.46%,对非感染性腹泻总有效率也达78.57%。结论:腹泻汤在治疗小儿腹泻病中具有抗炎、解痉、健脾、利湿、止泻之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导致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茵及肠道病毒,获得该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东部地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1095例,进行致病菌常规培养,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1095例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215株,阳性率为19.63%,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多.为57.04%,产毒性大肠埃希茵为37.04%,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为5.19%,检出1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其次是沙门菌(4.11%);再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茵(2.28%)。肠道病毒的总阳性率为23.83%,其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04%、13.97%、0.73%和0.64%。结论每年6~12月为细菌感染腹泻的高峰期,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茵、沙门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2岁的低龄儿童应警惕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秋、冬季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针对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特点,应及时做好监测工作,应高度重视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解质紊乱与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用ISE法测定25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钾钠氯,用偶氮砷III法测定患儿血清钙,经细菌培养和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鉴定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原。结果病毒性腹泻患儿并发电解质紊乱80.7%(75/93);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在细菌感染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虽然各种小儿感染性腹泻均可引起低钾血症,但在细菌组与病毒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意义;高氯血症可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性腹泻多见。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感染性腹泻患儿伴有血清电解质紊乱,了解电解质紊乱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及时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