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存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9):78-81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椎间孔镜手术组、小切口微创手术组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腰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患者相比,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透视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低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下腰痛、腿痛、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拇背伸肌力、行走能力、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腰椎... 相似文献
2.
3.
4.
5.
6.
目的 观察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肉松解手法结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短杠杆手法配合牵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ODI评分、VAS评分及椎管前后径、椎管橫径、侧隐窝宽度...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腰椎侧凸Cobbs角平均23.4°,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引起临床症状的节段进行后路减压,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采用JOA29评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5.2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改善率为81.4%,侧凸术后平均矫正角度为13.6°,改善率平均41.9%。结论: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选择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20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治疗,中药组手术治疗后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连续服用4周.2组均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均有降低(P<0.01),其中中药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术后3个月2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所有病例随访半年,对照组治愈9例,中药组治愈15例,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为临床引起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将其所压迫的神经根彻底减压松解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伺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创伤,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的共同目标。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NED)的出现最初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开发的新技术,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反复更新,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将NED技术应用到侧隐窝狭窄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8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从大量报道来看,其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意见尚不一致.自1990年6月~2002年6月,作者采用手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研究组给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腰痛评分、下肢痛评分、ODI指数、跛行距离、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为对象,分析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CT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左、右两侧椎间孔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增高,左、右两侧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椎管内径大小、盘黄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椎管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血清TNF-α,IL-6,CRP水平相较于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SF-36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仅出现下肢麻木2例(3.33%),屈髋乏力1例(1.67%);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向下位移导致的腰痛1例(1.67%)。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可显著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内空间结构及术后腰腿疼痛程度,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24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或小时,进行为期半年-2年的随访发现一些患者椎板棘突愈合,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定显示优良率为85.5%.结论: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减压彻底,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脊柱稳定性良好,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状.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常见疾患。随着人寿命的不断延长,腰椎管狭窄症疾病也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大多数患者症状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自2002年6月~2009年3月,我院共手术治疗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29例(简称治疗组),进行疗效分析,并以同期未行本术式的另38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椎管狭窄症属中医腰痛、痹症、痿症范畴。目前 ,诊断该病的主要指征是 CT或核磁共振的检查 ,腰椎椎管矢状径 <15 mm应考虑狭窄 ,<12 m m比较狭窄 ,<10 m m为绝对狭窄。其治疗的非手术疗法是以按摩、封闭为主 ,但疗效亦不尽如人意。笔者对该病的中医证治思路初步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该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腰与下肢两部分 ,即 :腰痛悠悠反复发作 ,前俯减弱后伸加重 ,下肢疼痛、麻木、沉重冰冷。活动时加重 ,休息后减弱 ,重者肌肉萎缩 ,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舌质紫暗或舌下络脉青紫 ,脉沉细。细询病史 ,往往有寒冷潮湿史或腰部扭伤史… 相似文献
20.
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4):3341-334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3例,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结果13例患者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