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肿瘤治疗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靶向治疗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等[1]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观点,由此开创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发现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主要有干扰素、白介素12、白介素18、血小板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反应素、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及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等[2].其中O'Reilly等[3]发现的内皮抑制素最为理想,它不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且不产生耐药,毒副作用轻,较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
Wu JX  Xu BL  Huang WL 《癌症》2005,24(3):376-384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以抑制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有望成为抗肿瘤新疗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血管生成抑制素Endostatin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7年O‘Reill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分离到一种新的20kD具有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Endosiatin,它对牛它细血管内皮细胞、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有特异的抑制增殖作用,而对非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如NIH3T3,A10平滑肌细胞等则无增殖抑制作用,实验证实大肠杆菌生产的复性及未复性的Endostatin及杆状病毒生产的重组Endostatin均有抑制鸡胚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臣  罗荣城 《肿瘤》2000,20(2):149-151
Foolkman[1]于 1 971年就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的。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研究 ,这一理论已得到公认。目前认为 ,实体瘤的生长取决于两类细胞的数量 ,即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两者相互依存 ,任何一种细胞群的增减必然会导致另一细胞群的相应增减[2 ] 。因而 ,抑制任何一类细胞生长的药物都具有肿瘤治疗作用。前者即以细胞毒药物为主的肿瘤化学治疗 ,而后者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抗血管生成疗法 ( antiangiogenic therapy)。由于肿瘤化疗带来的严重毒副反应和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耐药问题无法解决 ,使得人们把治愈肿瘤的希…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恩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MTS/PMS系统测定不同浓度恩度对HUVECs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恩度在相同时间内诱导HUVECs和HepG2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情况;通过迁移/侵袭实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和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恩度对HUVECs迁移/侵袭和体内外管腔形成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恩度持续作用72h,对HUVECs具有抑制增殖,且在50~200ng/m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而对HepG2细胞未见明显作用.药物处理方式的不同,恩度对HUVECs诱导凋亡和迁移/侵袭作用差异显著;对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未见明显影响.高剂量的恩度对HUVECs体外管腔形成和鸡胚尿囊膜的血管发生及成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复杂的管腔,并显著影响血管的成熟;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及迁移/侵袭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原发性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生长的分子机制,O’Reilly等从一个原发性肺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的小鼠模型上,分离纯化到一个由原发瘤产生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瘤生长的多肽,并命名为血管稳定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ng-2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评价两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率(68.24%,58/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7.14%,3/42)(P<0.0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57.65%,49/85)也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4.76%,2/42)(P<0.0001)。Ang-2和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Ⅲ、Ⅳ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1)。Ⅲ、Ⅳ期乳腺癌组的Ang-2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组(P=0.01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Ang-2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1)。Ang-2和VEGF两指标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ng-2及VEGF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抑制素 (Angios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系ECV 3 0 4的抑制作用。 方法 利用MTT法分析结果 ,实验分为 :1 .将血管抑制素与细胞同时加入 ;2 .先接种细胞 ,培养 2 4h后再加血管抑制素。结果 血管抑制素对ECV 3 0 4的抑制作用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 血管抑制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人血浆中分离出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并以此进行胃癌转移模型治疗试验,以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以Sepharose亲和层析柱从血浆成分中分离出纤溶酶原,再用弹性蛋白酶酶切,经Sepharos 4B-Lysine亲和层析柱分离出血管生成抑制素.以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内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肿瘤种植当天给实验动物24μg(1.2mg/kg)血管生成抑制素腹腔内注射,以后每天给以12μg(0.6mg/kg);以相同剂量的纤溶酶原腹腔内注射作为对照,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作为空白对照;治疗共进行3周,肿瘤种植后10周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体积,观察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8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ndostatin及VEGF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组织Endostatin和VEGF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2)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ndostatin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0/48)和66.67%(36/48),Endostat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3)在晚期卵巢癌组织中Endostatin的高表达率及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卵巢癌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卵巢癌组织中Endostatin高表达和VEGF阳性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短于Endostatin低表达和VEGF阴性患者,但二者累计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dostatin与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反映了卵巢癌疾病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和促进因子之间的平衡调节。  相似文献   

12.
p16蛋白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p16蛋白、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5 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 .7%和 79.2 5 % ,其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无关 (P >0 .0 5 ) ,p16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VEGF的表达则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OPN和VEGF的表达在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OPN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联合表达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以及在乳腺癌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1996~2001年间手术,并获随访的乳腺癌患者70例,分为5年内复发转移组40例(A组)和无瘤生存5年以上组30例(B组),纤维瘤组织10例(C组)及正常乳腺组织15例(D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OPN在7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2.86%,与C组及D组的OPN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OPN和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关;A、B组间OPN表达及它与VEGF的联合表达经χ2检验及Log-rank检验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OPN与VEGF正相关(P<0.05),r=0.421。结论OPN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在乳腺癌中它与VEGF的表达正相关。两者高表达患者易发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组织中Syk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v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和其它分子指标的关系.方法:半定量PCR法检测Svk 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Svk、cerbB-2、组织蛋白酶D和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体组织中Svk mRNA和Sy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Sky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术后远端转移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但与c-erbB-2、Cath-D、VEGF等肿瘤转移相关因子以及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Svk蛋白表达减少与乳腺细胞恶向性生长及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iNOS和VEGF检测。结果 iNOS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1%和 5 8.2 %。iNOS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 <0 .0 5~ 0 .0 1)。VEGF高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iNOS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NOS可能参与VEGF诱导的肿瘤血管形成 ,iNOS和VEGF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COX-2及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96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COX-2 mRNA和VEGF mRNA分别在87.50%和83.33%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而仅在16.67%和31.25%癌旁组织中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OX-2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OX-2 mRNA、VEGF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COX-2的表达同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PTTG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50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10例组织中PTTG、VEGF的表达.结果 PTTG、VEGF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F=8.5,P〈0.01)。结论 PTTG、VEGF异常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对肿瘤新生血管起关键作用,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恶性肿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乳腺纤维瘤患者30例为良性肿瘤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性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女性的血清VEGF表达,然后统计分析3组妇女的血清VEGF表达、阳性情况,并分析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与其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的血清VEFG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0.05),阳性率93.3%(28/30)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的13.3%(4/30)、10.0%(3/30)(P<0.05),但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肿块直径<2.0 cm、2.0~5.0 cm、>5.0 cm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组织类型乳腺导管癌、乳腺乳头状癌、乳腺单纯癌、乳腺髓样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阳性表达级别1级、2级、3级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升高,与病理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他分子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VEGF mRNA的表达,并以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中HER-2,ER,PR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VEGF121mRNA、VEGF165mRNA在乳腺癌组织,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2-ΔCt值分别为:0.5733±0.1764、0.310±0.098,0.2961±0.0845、0.2657±0.0342。乳腺癌组织的VEGF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HER-2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中表达分别为18.8%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VEGF与HER-2,ER,PR表达不相关(P〉0.05)。HER-2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γ=-0.335,P=0.005;γ=-0.300,P=0.012)。结论 VEG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但与ER,PR表达不相关。HER-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1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对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为C7、C14、C21、C28组,实验组为T7、T14、T21、T28组,每组6只,对照组植入空白粒子(0Bq),实验组植入125I粒子(14.8MBq)。观察粒子植入后瘤体生长情况,分别在粒子植入后7、14、21、28 d四个时间点处死两组荷瘤裸小鼠。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植入125I粒子后,实验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抑制率为53.27%。粒子植入28 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肿瘤组织的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