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针刀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针刀加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90例采用小针刀加椎间孔根注射治疗 ;对照组A70例采用针灸牵引推拿治疗 ;对照组B5 0例采用单纯椎间孔注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进行对照观察共 2 10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 6 .7,有效率 31.1% ,无效率 2 .2 % ,总有效率 97.8% ,随访复发率 3.6 % ;对照组A治愈率 17.1% ,有效率 75 .7% ,无效率 7.2 % ,总有效率92 .8% ,随访复发率 5 7.1% ;对照组B治愈率 18% ,有效率 6 2 % ,无效率 2 0 % ,总有效率 80 % ,随访复发率 5 6 %。结论 :小针刀加椎间孔注射治疗 ,明显优于针灸牵引推拿治疗和单纯椎间孔注射治疗 ,有近期和远期疗效都较好 ,且有作用持久不易复发的特点 (P <0 .0 1) ,而B二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均较低 ,复发率都较高 ,且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8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三维正脊疗法治疗7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结果:经3个月以上的随访,优462例,良191例,可74例,劣41例。结论: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三维正脊仪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采用三维正脊仪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大程度地让突出的椎间盘移位和还纳 ,以解除各种疼痛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次性牵引整复成功率高。一般资料1 5 0例中男性 84例 ,女性 66例 ;年龄 1 7~ 35岁者 46例 ,36~ 45岁者 60例 ,46~ 5 5岁者 40例 ,5 6岁以上者 4例 ;  相似文献   

4.
翁浩达 《中医正骨》2004,16(2):50-51
自1998年2月~2002年8月,作者采用三维正脊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PILD)是好发在脊柱下腰段的脊柱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除累及椎间盘以外,还涉及椎间小关节、神经、血管、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患者出现腰痛,活动受限或下肢串痛、麻木、肌无力等,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三维正脊仪是近年来临床治疗PILD疗效最肯定,疗程最短的方法.我院2001年7月~2008年11月应用2000型ZJY-A型三维正脊仪治疗PILD患者243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金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95-179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发生在脊柱下腰段的脊柱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10月应用三维正脊疗法,辅以针刺、中药熏蒸、中药外敷及穴位注射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1例,总有效率达95.32%。该疗法有操作简单、无痛苦、安全、无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手术疗法。围手术期护理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0例,探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P)的疗效及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椎间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曲安奈德行椎间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对照组采用理疗、腰椎牵引患者138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妥乐平联合曲安奈德行椎间孔阻滞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义 《吉林中医药》2006,26(10):30-3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9例,A组单用硬膜外腔注射,B组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和疼痛的改善情况,以判定其疗效。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P>0.05),而优良率分别为64.10%和89.74%,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治疗后的VAS值亦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交好疗效,但中西医综合治疗对本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硬膜外腔注射,中西医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缓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向量技术,将突加载荷作用于病变椎间盘,松解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方法:采用三维正脊仪治疗1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结果:经3个月以上的随访,治愈440例(35.5%),显效474例(38.2%),有效264例(21.3%),无效62例(5.0%),总有效率95.0%。结论: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笔者临床上治疗多以手法为主结合牵引、药物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疗效较好,病人容易接受。现将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终合症,以腰4~5,腰5-骶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多发以20~50岁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同侧低位双腰椎间盘突出较单个间盘突出的发生率低,我院2001-2005年间收治同侧低位双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现就诊疗中的一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现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的症状主要源于整个脊柱相关结构。无论何种原因引起骨骼、关节、神经根、肌肉筋膜、韧带软骨异常,都会导致腰痛症状。其中最常引发的原因为肌肉、韧带等的损伤和与年龄相关的退化。腰痛的病因分类中,依据不同年龄人群,分类有很大差异,中青年人群约97%为人体力学性、1%为非人体力学性、2%为内脏性疾病,人体力学性腰痛中72%是腰部扭伤和过劳,11%是椎间盘退行性疾患、14%为椎间盘突出。在老年人群中主要为脊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用中药、针灸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5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5例,第一组采用中药治疗,第二组采用针灸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在中药、针灸两组疗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中药、针灸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同;而中药、针灸与中药合针灸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针药配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独采用中药或针灸治疗。结论:针药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中,腰腿疼患者越来越多,在门诊就诊患者中有1/4~1/3为腰腿疼患者,在全国各大医院中均设立脊柱外科或椎间盘治疗中心,都采用一般传统治疗方法。或手术切除椎间盘,或传统保守疗法,近期效果尚可,但远期疗效欠佳。我科自2002-2006年共统计收治3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运用姿态调衡法治疗180例;与传统保守疗法治疗180例进行比较,近远期疗效均有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邓胜勇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52-52,5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结果。方法:中西医结合牵引,硬膜外注射法等观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治疗隆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4%,治愈率80%,而破裂型及游离型的有效率71%,治愈率为4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高,无痛苦,避免出现手术中后的并发症,但对选择病例方面应首先隆起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西综合疗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针刺、推拿、药物治疗以及功能锻炼。最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52例患者中35例治愈,16例有效,1例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1%。结论:中西综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小针刀治疗,配以中药内服治疗。结果:经两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20例(26.3%),显效41例(53.9%),有效10例(13.2%),无效5例(6.58%),总有效率为93.4%。结论:本法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 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采用推拿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痊愈43 例,显效67 例,有效3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96.0% .结论: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