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合激光照射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以10.6μm~650nm复合激光照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犊鼻穴及非穴对照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问卷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犊鼻穴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和功能程度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P=0.000和P=0.014),而对照点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0~P=0.699)。犊鼻穴组和对照点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1~P=0.983)。结论:犊鼻穴激光照射对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疗效,这一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因样本偏小和对照组脱落率较高,犊鼻穴效应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明确,应在此初步研究基础上,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以犊鼻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关于以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筛选分析以犊鼻穴为主穴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针灸能明显缓解此疾病带来的疼痛症状,犊鼻穴作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第一常用穴,却尚无一个优选的治疗方法。结论犊鼻穴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常用穴,但其辨证取穴及疗效评价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激光灸与针复合治疗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用激光灸与针复合治疗仪照射犊鼻穴,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犊鼻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行走痛、久坐站立痛、日常生活能力、上下楼能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灸与针复合治疗仪可有效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120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功能锻炼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WOMAC总分、疼痛程度评分、僵硬程度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波长激光照射C57黑鼠犊鼻穴对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透明质酸(HA)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健康C57黑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给予不同激光照射治疗.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6μmCO2激光组、650nm激光组及复合激光组黑鼠的血清前列腺素E2显著降低(均P<0.05),假治疗组黑鼠血清中的前列腺素E2也显著降低(P<0.05);而黑鼠血清中透明质酸的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假治疗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10.6μmCO2激光、650nm激光和复合激光均可明显降低黑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含量,对透明质酸含量的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长针"通经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6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33例。治疗组运用火针结合长针"通经法"治疗,先取患侧犊鼻穴、内膝眼、鹤顶、阿是穴,用火针速刺;出针后运用长针针刺代秩边、阳陵泉透阴陵泉、膝阳关透曲泉,膝中穴朝关节腔方向刺入。对照组为单纯普通常规针刺,取患侧犊鼻穴、内膝眼、梁丘、足三里、阳陵泉、血海、阿是穴,得气后留针,2组均留针30 min, 1次/d,连续治疗10 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整体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变化,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VAS均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VAS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火针结合长针"通经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敏  王敏华  江勇  徐磊 《光明中医》2007,22(7):27-2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灸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选穴:血海、梁丘、鹤顶、内、外膝眼、阴、阳陵泉);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科芬汀(萘丁美酮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是治疗中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  田丽芳 《中国针灸》2013,33(2):105-108
目的:比较针刺内关、太冲穴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关太冲组(20例)和常规组(24例).内关太冲组针刺健侧内关及患侧太冲穴,若两侧同时患病则取双侧穴位;常规组针刺患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疼痛、僵直和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01);内关太冲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疗效相当,但前者取穴更精简、更便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紫康膝冲剂结合辅助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积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总疗效及临床表现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紫康膝冲剂结合辅助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50nm-10.6μm复合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性以及与红光照射相比,在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是否具有更好疗效。方法:48名膝骨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到两组(每组24人),分别接受650nm-10.6μm复合激光或红光照射犊鼻穴,每次治疗20min,第一疗程(共2星期)每星期治疗3次,第二疗程(共4星期)每星期治疗2次。主要结果采用McMaster大学关节炎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进行打分。并对患者关于疗效的自评、治疗的副作用及盲法的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第一疗程,但有12名患者在第二疗程脱落。由于第二疗程的脱落率较高,故只对第一疗程的数据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WOMAC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复合激光组及红光照射组患者WOMAC得分与基线期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WOMAC得分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疗效的自评及脱落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自己所属分组的猜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对自己所属分组的猜测未对其WOMAC得分改善率及对疗效的自评产生影响(P〉0.05).结论:复合激光和红光照射犊鼻穴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有疗效,需扩大样本量,控制脱落率,以进一步观察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针刺与氦氖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犊鼻穴上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疼痛和晨僵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火针刺骨法配合拔罐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针刺组,每组50例.综合组采用火针刺骨法配合患膝局部拔罐推拿综合治疗,火针刺骨法以阿是穴为主,隔日1次,拔罐推拿每日1次;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穴取患膝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等穴,每日1次,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积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后综合组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临床治愈率为38.0% (19/50),优于针刺组的20.0%(10/50,P<0.01).结论:火针刺骨法配合拔罐推拿综合疗法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佳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梁丘,血海及阴陵泉穴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穴并用华佗牌SDZ-II电子针疗仪治疗,配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对照组35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行体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即刻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镇痛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医院自制泥灸,覆盖患膝;对照组穴取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用温针灸。观察比较两组骨关节指数(WOMIC)评分、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8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日常活动及WOMAC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僵硬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但中药泥灸在疼痛缓解时间上快于温针灸(P0.05)。结论:中药泥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较温针灸缓解疼痛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退汤加味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5例,诊断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有关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临床及放射学)。用骨退汤加味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膝关节疼痛度、膝关节活动与疼痛的关系、活动度、行走距离等症状,进行病情轻重程度评分。结果:本观察组45例经8周治疗,缓解16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1.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改善率为40.57%。结论:应用骨退汤加味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疗效,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31例)和安慰艾灸组(28例),分别将治疗艾炷和安慰艾炷粘贴在内膝眼、犊鼻、阿是穴处给予艾灸治疗,每次每穴3壮,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统计治疗3周、6周时的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6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46 m最快步行时间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使用UT-325数字温测仪记录膝关节疼痛最明显的治疗点艾灸前后温度变化.结果:艾灸组治疗3周、6周及随访时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安慰艾灸组随访时僵硬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周及随访时,艾灸组较安慰艾灸组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P<0.05).艾灸组治疗6周后46 m最快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而安慰艾灸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艾灸后治疗点温度为(49.81±3.10)℃,安慰艾灸组为(40.98±1.67)℃,两组均较治疗前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0.001,P<0.01),艾灸组温度升高更明显(P<0.001).结论:艾灸可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91-93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补肾益气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部选取7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热敷配合口服补肾益气中药口,对照组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对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定以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量化评分显著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估(LKSS),治疗组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热敷配合补肾益气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衡训练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指数评分分别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主动关节活动度及患膝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AROM、WOMAC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平衡训练配合中药熏洗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该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烫疗药组(治疗组)和玻璃酸钠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并按照《膝关节功能及效应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烫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