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的体质特点,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规律.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亚健康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对甘肃省两所高校亚健康教师进行体质分类.结果 两所高校教师男性亚健康比例为68.45%,女性亚健康比例为71.36%;亚健康教师总人群平和体质比例较低,男教师痰湿、阴虚体质比例较高,女教师阳虚、气虚体质比例较高.结论 甘肃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教师人群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前苏联的布赫曼教授提出,近年来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关部门对我国广东、江苏等省市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调查表明,高校教师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尤其以30~40岁发生率最高。高校中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更是高发人群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乒乓球运动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对某高校教师进行心理亚健康人群选查.对适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40名某高校教师进行乒乓球练习干预测验,并以CMI量表和SCL-90量表检测、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受训教师CMI身心状态均值和SCL-90的测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大部分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以乒乓球练习为手段的干预对心理和生理有良好的纠正作用.结论乒乓球运动手段对心理亚健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科学合理的进行乒乓球练习能够使人们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研究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亚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新乡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新乡市58.60%的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亚健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对8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总发生率为66.89%;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与年龄、性别、职称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人群的亚健康成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指出压力大、缺乏身体锻炼、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素质欠佳是其产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运动干预对策,以其为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人群亚型症状特征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考察亚健康人群不同亚型的症状学特征。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以特征根λi≥1为公因子提取原则,对1 828例亚健康样本人群59个症状变量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果KMO统计量为0.85;Bartlett’s球形检验2χ=22 506.58,P<0.001;经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提取出17个公因子,结合医学知识,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7个亚健康亚型。结论亚健康人群在不同亚型下有不同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8.
“走出亚健康 ,远离亚健康” ,如今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约占 70 % ,另有 15 %属于健康人群 ,15 %属于非健康人群。在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中 ,亚健康状态者高于 70 %。 2 0世纪末“中国城镇居民最担心的问题”调查表明 ,“担心生病住院”首次跃居人们关注问题的第 1位。本刊即将陆续刊载亚健康系列专稿 ,望读者朋友多加关注。亚健康者占到7成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生存现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为适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的管理体制也进行着改革。大部分昔日安于清贫、潜心教学和科研的高校教师,现在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本文试从心理压力与价值定位两方面分析高校教师在谋求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1生存现状众多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正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广东省教育工会近来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约一成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二成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七成属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又有约1/3至1/2的人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边缘状态。2005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的一项8 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2.2%的教师反映压力大,教师生存状况堪忧。有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约有61.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1]。同期,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对8所高校近千名教师体检的统计数据显示,有73%的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高校教师不再轻松,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透支体力,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堪忧,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了解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索其防治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00名南宁市高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表,对所选对象进行了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西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7%,其影响因素涉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其中以劳动强度过大为主.结论:广西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体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加重,并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表现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亚健康是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恶性疾病与亚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人群,并呈上升趋势,亚健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利用现代仪器,对2576例体检者进行检查,探讨亚健康人群生理、病理变化特点。为防治亚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运动;重视健康体检等.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指处于健康(约占人群总数的15%)与疾病(也占15%左右)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未患病,但已有不同程度的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的人群的身体状态。许多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以为自己是健康人,实际上在面对同样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时,亚健康人却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轻松承受,因此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以及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是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前奏。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一、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亚健康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人…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时症状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 ,现代社会中符合健康标准的人群约占总数的 15 % ,已被确诊患病的人群占 15 %左右 ,而占 70 %左右的人群是属于第三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人群是指具有一项以上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主要指高龄、高体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和高负荷 (体力和心理 ) ;在快节奏与竞争的剧烈的现代社会中 ,高心理负荷的主要表现为过分紧张、焦虑不安以及心情忧郁、闷闷不乐等心理障碍[1 ] 。1 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分布[2 ,3 ]10年前我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 1% ,现上海市区已达 4% ,已接近 1997年美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时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例亚健康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36.4%)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9.2%),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3大常见症状(占52.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613例,73.2%),而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1.3%)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4.3%)与阴虚质82例(9.7%).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健康状态以30~39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以疲劳、失眠、疼痛为常见状态,而且亚健康状态人群心理状态趋向不稳定、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并已影响该人群的整体生存质量,提示制定亚健康干预方案时需注重疲劳、失眠、疼痛状态的重点干预.运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性干预时,应根据其体质特征多为阳虚质、气虚质采用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吉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中医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调查研究852例吉林省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中医证候分布与亚健康原因相关性的研究.采用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 852例亚健康中,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高学历、已婚、女性高校教师为亚健康的主体.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心肝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心肺气虚证、肝火证、心火证、胃火证.且单纯证型较少见,多为几个证型相兼.结论 高校教师亚健康情况与社会生活因素、生活方式、个体因素有关,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状态、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产生很大影响,应积极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找出这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北京)人口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诊断与分型的研究>亚健康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西城区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1 000人进行亚健康症状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调查人群间亚健康总分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亚健康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组的亚健康总分最高,为(52.78±1.28)分;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医疗工作者的亚健康总分在不同职业中最高,为(53.70±0.84)分.经逐步法筛选自变量,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为工作竞争、接受超出能力的工作;保护性因素为参加体育锻炼、有谈心的朋友、白天停顿休息放松.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且女性更容易出现,工作、社会环境因素是诱发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应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调整其工作、生活、行为方式,预防亚健康状态并阻止其向疾病转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学生在学习、经济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增,由于他们过度承受压力,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容易产生疲劳,最终导致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有疾病的占20%,而75%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而在亚健康人群中主诉疲劳的占24%[2]。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我国人群的亚健康状况调查表明[3]:亚健康发生率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由此可见,亚健康对人类的威胁已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了。疲劳性亚健康是以疲劳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建立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方法 选择城市不同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年龄、职业、职业因素、生活因素和生活事件等影响因素作为重要参教,观察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通过调查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分析不同职业亚健康人群所处的"健康"状态,确定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的量化分级标准,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结果 建立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多级预警模型超越了对传统亚健康概念的界定,是从新角度对亚健康问题的再审视.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今后开展健康干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论 全社会高度重视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状态,把包括卫生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合理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竭力避免和降低"亚健康"向疾病方向移行或重叠.  相似文献   

20.
孙涛 《医学综述》2012,18(4):560-562
从亚健康状态界定和亚健康人群筛查的研究思路入手,提出"三步法"研究亚健康人群易发疾病体质基因检测标准化方案,研发中医体质基因分析软件和基于疾病发生的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基因芯片。建立重点亚健康人群预警监测平台,为中医药综合调理亚健康状态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依据。建立全国示范性亚健康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基地,深化学科的内涵建设,带动相关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下的亚健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