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性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痰浊、寒凝等。临床表现常见以下证型;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了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瘀阻等。但临床所见之心绞痛,多在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兼而有之。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症,而很少属于某一单纯典型之证型。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之精髓,自拟中西医方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45例床观察的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前后诸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黄桂珍 《贵州医药》2007,31(8):757-757
绝经前后诸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可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而出现不同症候,临床辩证阴虚者最多占70%~75%,阳虚或阴阳两虚占15%,其它兼夹型占15%[1],临床治疗阴虚者疗效肯定,阳虚者则疗效欠佳.笔者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采用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法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前后诸症3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外因看高原病的发病机理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高原缺氧、严寒、气燥三方面探讨了高原病中医发病机理。认为急性高原病以气虚、阳虚为主;慢性高原病病因病程较久、五脏俱为所累、属虚实夹杂之证。虚、指肺、肾、心、脾之脏气虚损及气血阴阳俱亏、实,指瘀血阻滞,兼有肝服气滞、水停及痰凝,但偏于阴虚血瘀,故舌多紫绛、光而少苔。同时指出,慢性高原不病血瘀之脉多弦滑兼数,重按觉虚,此点与平原血瘀之细涩脉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医儿科杂志》2020,(2):37-40
总结彭玉教授运用运脾益肾法辨治小儿疳证的经验。彭教授用察体观色诊察方法,归纳四大证候群(饮食不节、形体羸瘦、大便不调、精神异常)识别证候体征,分析小儿疳证生长缓慢的病因病机;用5类证候(脾胃虚弱证、胃强脾弱证、脾虚肝旺证、脾肾不足证、阴虚内热证)法辨证,通过论虚实,以判断脏腑的转归。凡夹实证者,宜先治实,后补虚;虚实夹杂者,宜分辨虚实孰轻孰重,决定补虚祛邪孰多孰少。自拟运脾益肾方补运兼施,寓补于运,运中有补,集运脾益肾、消滞化积、益气于一方,体现了运脾益肾、调脾肾、助生长之意,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通过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不足是肝纤维化的内因,湿热疫毒是肝纤维化的外因,内外因素侵扰机体,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又由于正气不足,正不敌邪,日久导致气血痰瘀相互搏结,阻塞经络,最终使得阴阳气血俱虚,肝肾亏损,是本病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该病证在临床多见,除可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脏腑病变波及于心而致。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淤血阻脉而引起。虚实可兼有或相互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皆由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内生风、火、痰,瘀而成,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早期以阴损为主,临床多见阴虚阳亢,后期阴损及阳,多见阴阳两虚(包括气阴两虚)、瘀血内阻等,症状错综复杂.治疗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人体气血协调,阴平阳秘而达到血压合适,稳定的状态,同时消除临床症状.处方用药虽多变,然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调和阴阳为总旨.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后3个方面介绍了史正刚教授运用补肾通窍法治疗小儿智能迟缓的经验。史教授认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养为发病基础,痰瘀交阻、神机失运为病理要素,所采用的补肾通窍法是在补肾助阳、填精益髓、化痰活血、开窍醒神诸法的基础上,融温肾阳、补精髓、化痰浊、通脑络、益神智治疗思想于一体的治法,具有温阳填精、化痰通窍、健脑益智的作用。同时史教授指出:1)在治疗时要抓住精亏、阳虚、痰浊、瘀血的表现特征以分辨证候的侧重;2)病势缠绵,病程较长,非单纯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在疾病过程中,诸证之间相互兼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辨证以虚实兼杂、本虚标实病例多见;3)治疗不能固守单一疗法或固定方药,应谨守病机、圆机活法,方由法出,明辨肾虚、痰瘀、血瘀等病理要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兼顾后天脾胃在预后方面的影响。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浅析胸痹热毒瘀结证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方法 从病因病机上分析胸痹热毒瘀结证的特点,并举典型案例说明清热化瘀法的应用,体现了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特点.结果 胸痹热毒瘀结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据此病机,以清热化瘀法为理论依据的加味四妙勇安汤方治疗胸痹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明显.表明了清热化瘀法与加味四妙勇安汤方是治疗胸痹热毒瘀结证的新的有效法则和药物.结论 清热化瘀法则下的加味四妙勇安汤方的应用,丰富和发展胸痹的诊治理论,对冠心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观点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代糖尿病是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病机演变基本按照以郁、热、虚、损4个阶段发展。仝教授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糖尿病期和并发症期。糖尿病期包括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并发症期包括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此外还有兼夹证:兼痰浊、兼血瘀证,在治疗上主张分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端 《哈尔滨医药》1996,16(2):42-44
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证型。以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内伤虚损等为主要病因,风火、痰、瘀为主要病理环节;眩晕、头痛、情绪不宁、面红升火等为主要见证。 一、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综合历代医家对类似证型的描述,联系目前的临床实践,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肝阳上亢:多因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而产生阳亢之象。或劳伤过度,年老体衰,阴血虚少,失于濡养,肝阳失去制约,引至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指出:"偏风口喁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边,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令口喁僻也"。病起以风邪为主,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风邪入中经络,易与寒、热、痰等邪兼夹,故初期病邪在络,夹寒热之邪,分为风寒、风热两证,中期病邪深入,内居筋肉与痰湿相杂,风痰互结,流窜经络。若久治不愈,正气亏耗,气虚血瘀,颜面长期失去气血濡养则枯槁萎缩,难以恢复;若痰瘀不去,新血不生,则血虚不能濡养经脉、肌肉而成抽搐挛缩之内风之象。病不可截然分开,虚实可互相兼夹,外风与内风也常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亦可兼夹外风,故内外合邪、虚实兼夹为面瘫的病因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血尿由于病程久、病情反复发作,导致肾阴亏虚,若遇外感而成表里同病;阴虚日久,水不制火,相火妄动而成瘀热互结;由于气血失调,脾肾气虚,统摄失司,导致瘀血实邪而成虚实夹杂。笔者采用中药分型治疗顽固性血尿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柯干从气虚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呆证”、“善忘”、“癫证”等范畴。其病机有虚、火、风、痰、瘀之分,治疗有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养肝熄风、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别。柯干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血管性痴呆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脑,脾肾气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瘀阻脑络是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6.
杨泽华教授认为现代眩晕发病的病机重在痰瘀互结。临床上可见先痰而后瘀或先瘀而后痰的病理改变。在辨证中重视探求病因,辨析痰瘀同病是由痰致瘀,还是由瘀致痰,明辨痰瘀的主次轻重,以此决定治疗方向;眩晕从痰瘀论治,临证根据痰瘀为病的先后主次以及轻重缓急,以化痰健脾、活血化瘀为总则,辅以调理气机,根据不同病因兼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等法,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过去人们曾用一般血管扩张药、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支持疗法,但效果不确切[1、2]。1糖尿病概述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范畴,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虚致瘀而目络阻滞,本病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非增殖期DR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为基本病机,目络瘀阻为特点,进入增殖期后则以淤血阻络,痰浊内生及痰瘀互结致目络损伤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汗证临床极为常见,有自汗与盗汗之别,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各种原因所致的汗证其病理变化可归纳为阴阳不调,腠里开合失司,津液外泄及火热夹邪,灼迫营阴,津液外泄二类,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人之气血,尤阴阳水火,平则宁,偏则病。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如水热自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如水溢自流。”汗证可出现在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尤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甲亢、结核病等所致者最为多见,西医药对汗证的治疗实无良药,而中医药辩证治疗汗症则有独到之处,疗效远胜一筹。笔者从汗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辩证施治几方面浅论汗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其病机为鼓胀(水鼓)基础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兼外感风寒,上扰脑络致经络失濡,营卫不和,正虚邪实;辨证为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兼伤寒太阳病症,正虚邪实;治则为清下消补四法,以解肌祛风、生津舒经为主;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联合氟康唑注射液,中药组方为清下消补方与桂枝加葛根汤为主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的水肿。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正虚中气虚、阳虚、阴虚皆可见,亦可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实则多为风热、风湿、湿热、瘀血。护理上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做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