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C_3补体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成分3(C_3)水平。结果病例组IgE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病例组IgG、C_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Ig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_3补体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可加强免疫球蛋白及C_3补体的监测,从而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0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其中男138例,女68例,年龄3~14岁。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在性别间无差异(P>0.05);血中IgG降低与尿蛋白含量有关,尿蛋白含量越大,其降低越明显;血中IgG降低与血浆白蛋白有关,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其IgG降低越明显;IgA和IgM在各组间无差异;IgA肾病患者IgA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膜增生性肾炎(P<0.01),IgM肾病患者中IgM升高者明显高于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1);IgG的降低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因感染而复发者血中IgG降低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存在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可能与患儿体液免疫有关。IgG降低与尿蛋白的多少有关;同时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了4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gG、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M在支气管肺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组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损伤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IgG、IgA、IgM、IgE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儿童作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的患儿血清的IgG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IgM、IgE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IgA与正常儿童无差异。结论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IgG、IgA、IgM、IgE的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指标(C3、C4)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IgM(2.96±1.07)g/L高于对照组的(1.48±0.51)g/L, IgA(1.74±0.49)g/L、IgG(4.91±1.19)g/L低于对照组的(2.46±0.72)、(12.76±2.8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3(0.94±0.17)g/L低于对照组的(1.33±0.3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肾病综合征诊断中应用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患者治疗期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组采用平喘止咳贴,敷贴于患儿膻中、肺俞、大杼、定喘及天突穴,分别在每年的初伏、中伏以及末伏3个阶段连续敷贴3 d,连续敷贴3年后观察2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36.8%,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病患者15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3组,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IMMAGE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IgG、IgM及IgA.结果 急性肝炎组患者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G、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等肝病中可作为检查患者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对于诊断肝病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激素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方法选取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Ⅱ期手足口病患儿97例(手足口病组),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激素亚组44例和非激素亚组53例;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非激素组按治疗标准进行治疗,激素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及14d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治疗前Ⅱ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gM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回降,恢复健康对照组水平,但IgA、IgG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激素组治疗后IgA、IgG高于治疗前,而IgM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的抗炎作用得到进一步验证,但需重视此后的免疫功能恢复减慢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载脂蛋白(Apo)及补体(C)在肾病综合征(NS)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NS患者作为观察组,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A(Ig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补体3(C3)、补体4(C4)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M、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poA1、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NS患者血清中IgM、IgE、ApoA1及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IgG、C3及C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临床检测NS患者血清中Ig、Apo以及补体,对N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44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对重症肺炎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病毒、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对于小儿重症肺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儿免疫力,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罗氏诊断MODULAR DPP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采用重氮比色法测定总胆红素;采用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 自动凝血分折仪凝固法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慢性乙肝组以及慢性重型乙肝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肝组较慢性乙肝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的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治疗无效患者的PTA值显著低于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IgM和TBIL水平无效组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TBIL、PTA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动态观察相应的指标来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RA患者41例,其中活动期27例,非活动期1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RA活动组、RA非活动组血清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RA活动组与RA非活动组血清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血清C3水平均高于RA非活动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RA非活动组与对照组血清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清IgA、IgM、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gG可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清C3可作为观察RA活动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37-3138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状态与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同时纳入50例同期健康体检患儿作为空白组,检测哮喘患儿与空白组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7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肺功能监测,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与空白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分别为(0.844±0.283) g/L比(1.176 ±0.312)g/L,(6.642±0.653) g/L比(8.963±0.876) g/L,(1.638±0.255)g/L比(1.151±0.217)g/L,两组血清IgA、IgG、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57.78%(x2 =9.675,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变化FEV1、PEF、血清IgA、血清IgG、血清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血清IgA、血清IgG明显升高,血清IgM明显降低,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儿童哮喘存在免疫蛋白紊乱,IgA、IgG、IgM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能够更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与其强效调节免疫球蛋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所体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SHB)70例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受试对象,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对照组、CHB组和SHB组三组患者的IgG、IgA及IgM水平成逐级增高关系,即SHB组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观察后发现,病情好转患者IgG、IgA及IgM水平低于未好转者,PTA水平高于未好转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反映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其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IA)评分分为活动期SLE患者50例(SLEDIA评分≥5分,活动组)、非活动期患者50例(SLEDIA评分≤4分,非活动组),另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按入院先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间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M和Ly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IgM和Ly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6.
马建波 《中国药师》2014,(2):260-261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po,tid,连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A和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和IgM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其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间收治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病情状况分为重型组和一般组,选同期健康献血的51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一般组和重型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这两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重型组与一般组进行比较,IgG、IgA、IgM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有显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恶化组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外,恶化组患者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对于患者的肝功能的情况能起到直接反应的作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是诊断乙肝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氨肽口服冻干粉预防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未患过手足口病且平时身体健康的在我院保健门诊就诊1~2岁儿童按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198例和对照组285例。观察组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每日1支,共4周;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同时按自愿原则分别于入选时、3个月时及发病时检测小儿血清IgG、IgA和IgM。比较两组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时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19例发病,发生率9.6%,对照组50例发病,发生率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gG、IgA和IgM在3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病时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IgG、IgA均显著低于发病前的水平,但IgM水平明显高于发病前水平;观察组发病时患儿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病高峰在7月份,而对照组发病高峰在5月份。结论:脾氨肽可能通过提高小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维生素D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调节作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57/60),对照组为83.33%(50/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A、IgM、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应用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可提升治疗效果,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氨肽预防手足口病发病的效果。方法将未患过手足口病、且平时体健的1~2岁保健门诊患儿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198例,服用脾氨肽,每日1支,共4周;对照组285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同时按自愿原则分别于入选时、3个月时及发病时检测小儿血清IgG、IgA和IgM。比较两组手足口病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时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12例发病,发病率6.1%,对照组38例发病,发病率13.3%,两组相比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gG、IgA和IgM在3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时两组患儿的IgG、IgA均显著低于发病前的水平(P〈0.05),但IgM水平明显高于发病前水平(P〈0.05);观察组发病时患儿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具有差异显著;观察组发病高峰在7月,而对照组发病高峰在5月。结论脾氨肽可通过调节小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对预防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