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急诊护理组接受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预后;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急诊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预后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相近,P> 0.05;干预后急诊护理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急诊护理组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23.51±1.41)min、(14.51±2.61)d短于常规护理组(54.40±12.77)min、(11.40±3.57)d,P <0.05。急诊护理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其中,急诊护理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各有1、1、1、0例,不良结局发生率7.50%;常规护理组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各有3、4、2、1例,不良结局发生率25.00%。结论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减少不良预后,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记录2组康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理抢救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到本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急性期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氧疗护理、大便护理、溶栓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心率、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前区、胸骨后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优质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疼痛,保护心功能,对心源性休克及猝死起到良好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96-19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70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作为观察组,其余50例患者为自行或者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治,为对照组。对记录两组患者病死情况;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后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记录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发生患者;记录发生窦性心律失常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左心衰竭发生率、窦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3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53-35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平局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总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为80.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的发生率(P<0.01),且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基于病史-心电图-年龄-危险因素-肌钙蛋白(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AMI急诊患者82例,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院的AMI急诊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1月入院的急诊患者43例AMI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基于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评估两组急救效率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家属对急救护理满意度[重危症患者家属满意度量表(CCFSS)]。结果 观察组急诊、会诊、球囊扩张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家属对急救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光君 《中国药业》2013,(12):144-14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06例患者,均使用吸氧、严格卧床、溶栓、抗凝等处理,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注射序贯静脉滴注等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药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以及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过敏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时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两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基础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系统分析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期间,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等病症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未有死亡者;研究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1.38±7.87)天,短于常规组的(18.54±5.38)天,两组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极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的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共选择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资料,均为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展开循证护理干预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调控心理状态改善,护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记录2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理抢救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性。方法根据是否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生活方式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复律时间,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大于对照组的70.73%,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协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式,干预组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合理护理干预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时SAS评分、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及心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心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50例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临时起搏器在AMI合并缓慢心律失常中疗效突出,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冠脉再通率、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5.0%(63/84),对照组为59.5%(5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6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胸痛持续时间、干预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改变,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7.8%,对照组为10.7%,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观察2组住院时间、心绞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护理效果、相关时间指标及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拔管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轻度焦虑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度焦虑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康复,减轻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阳凡  何曦  方清  陈霞 《临床医药实践》2023,(10):782-785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理念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DVT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FIB和D-D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能显著降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