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并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A组),检测各组血脂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结果A组、B组、C组non—HDL—C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ROC曲线对B组、C组的血脂指标进行分析显示,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38,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non—HDL—C的增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分为DN组、非DN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与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CD14,并分析血清sCD14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TC、TG、HDL、LDL的关系。结果T2DM组血清sCD14、FPG、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sCD14与FPG均无相关性(P〉0.05)。DN组血清sCD14水平与HbA1c、LDL呈显著正相关(β=2.89、5.26,P均〈0.05),与sCr呈显著负相关(β=-0.29,P〈0.05);非DN组与其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sCD14水平与DN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HbA1c、sCr和LDL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BUA)和尿微量白蛋白(MAU)。按RHR分为RHR1组(≤69次/min)、RHR2组(70-79次/min)和RHR3组(≥80次/min)。结果高血压患者TG(r=0.152,P〈0.05)、TC(r=0.152,P〈0.05)、LDL—C(r=0.230,P〈0.05)、FPG(r=0.201,P〈0.05)、hs—CRP(r=0.410,P〈0.001)、BUA(r=0.390,P〈0.05)、MAU(r=0.122,P〈0.01)随RHR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HDL—C随RHR的增加而减少(r=-0.510,P〈0.05)。结论1级高血压患者TG、TC、LDL—C、HDL—C、FPG、hs—CRP、BUA、MAU与RHR相关。RHR增加是1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肽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尿微量白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NCN)。根据患者有无DPN分为DPN组及非DPN组,按病程分为〈5a组、5-10a组、〉10a组,比较各组C肽水平。结果DPN组2hC—P明显低于非DPN组,且不同病程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正常者比较,DPN组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的NCV及2hC—P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2hC—P水平与T2DM患者的DPN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WHO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11)岁]和糖尿病组(DM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1)岁]。以同期我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30名(年龄、性别均匹配)为对照组(NC组)。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肱动脉压和踝动脉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病变。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DM和DF组中他汀类调脂药的应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差齐性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M—WallisH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D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较NC组亦有升高趋势[(9.7±5.3)VS(5.4±2.8)VS(8.3±3.4)mg/L,F=8.65,P〈0.01]。在DF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步升高[正常白蛋白尿组(6.0±1.7)mg/L,微量白蛋白尿组(9.0±3.4)mg/L,大量白蛋白尿组(11.7±4.4)mg/L;F=10.22,P〈0.01]。DF组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未使用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VS(8±3)mg/L,t=-1.27,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HbAlc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29,均P〈0.05),与UAER、IMT、HDL—C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1、0.360、0.441,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UAER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HDL-C、UAER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红艳 《山东医药》2007,47(25):68-69
将9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足(DF组)与无DF(NDF组)两组,比较两组的年龄、DM病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纤维蛋白原(Fbg)、体质量指数(BMI)、24h尿微量白蛋白,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NDF组比较,DF组年龄、DM病程、血压、血糖、HbA1C、C肽、LDL—C、Fbg、24h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HDL—C显著降低(P均〈0.05)。非条件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F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Fbg、FBG、24h尿微量白蛋白、PBG、HDL—C。提示严格控制血糖、血黏度,积极治疗各种DM并发症能有效预防DF发生。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炎症指标;血清FK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hs—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hs-CRP、ALT、T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均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KN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β=0.32,P〈0.01,R2=0.40);血清hs—CRP与BMI独立相关(β=0.30,P〈0.01,R2=0.37)。结论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完全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选取T2DM患者132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根据ACR分为A组(43例)、B1组(52例),B2(35例)N组(35例)。分别测定TG、TC、HDL—C、LDL—C、ApoA、ApoB、HbA1及ACR。结果:(1)DM各组间TG、LDL—C、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2)血脂及Apo各水平在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ACR与TG(r=0.614)、LDL—C(r=0.368)、TC(r=-0.412,P〈0.05)吴负相关。结论:DN较DM患者伴有更明显的血脂及载脂蛋白代谢紊乱。脂质紊乱与DN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长期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8—2004-11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实验室的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正常饮食组(DN,n=10)、糖尿病高脂饮食组(DH,n=10)、糖尿病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及正常Wistar大鼠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于胰岛素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根据血糖和血胰岛素值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A130/AG30)和修正的B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U。留取空腹血浆测定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留取尾部胰腺组织测定胰腺内TG和FFA。结果 与DN组和NC组相比,DH组血和胰腺内TG及FFA计量明显增多(分别为对DN组,P〈0.01、P〈0.01;对NC组,P〈0.01、P〈0.01;时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此外,△130/ΔG30和MBCI显著降低(分别为对DN组,P〈0.01、P〈0.05,对NC组,P〈0.01、P〈0.01)。胰岛素治疗后,与DH组相比,胰腺内TG和FFA计量明显下降(分别为P〈0.01、P〈0.01),同时A130/AG30、MCBI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喂养可导致T2DM大鼠胰腺内FFA和TG沉积,并进一步损伤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治疗对高脂饮食所致的上述影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3年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共23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体感诱发电位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诊断糖尿病肾脏病变(DN),采用眼底检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依次分为DPN组(97例)和非DPN组(142例)、DN组(74例)和非DN组(165例)、DR组(87例)和非DR组(152例),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相关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3-硝基酪氨酸.采用独立t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HbA1c、OASHS均是DPN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2、2.93、3.54,P<0.05),糖尿病程、HbA1c、收缩压、OASHS均是DN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1、3.23、1.67、9.58,P<0.05),糖尿病病程、HbA1c、OSAHS是DR患病与否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7、2.89、2.54,P<0.05).OSAHS组血浆3-硝基酪氨酸高于非OSAHS组[(121.6±9.3)比(87.5 ±9.1) nmol/L,t=4.36,P<0.05].结论 T2DM患者中OSAH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血管病变(PAD)与DFU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T2DM患者278例,按其是否合并DFU分成糖尿病足溃疡组(DFU,102例)和糖尿病非足溃疡组(NDFU,1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生化特征和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相互作用指数(S)评价DPN与PAD的相加相互作用.结果 与NDFU组比较,DFU组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R、DPN和PAD发生率均升高,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TC和LDL-C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U相关影响因素有:HbA1 c、DPN、PAD、Hb、Alb和FIB(OR分别为1.41、3.66、3.00、0.98、0.79和2.51).DPN和PAD对DFU的相加相互作用指标RERI、AP和S分别为3.45(95%CI:1.22~8.56)、0.29(95%CI:0.02~0.58)和1.45(95%CI:1.03~4.96).结论 血糖控制欠佳、合并DPN和PAD、营养不良及FIB代谢失衡是DFU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DPN和PAD对DFU存在相加相互作用,同时患有DPN和PAD可增加DFU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 结果 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 结论 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SHBG是否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血清标记物。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1例,根据腹部B超分为有NAFLD组和无NAFLD组。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肝酶、血脂、血糖、胰岛素、甲状腺功能及性激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HBG与代谢指标及脂肪肝患病率的关系。结果有NAFLD组125例,男85例,女40例,平均年龄(57±12)岁;无NAFLD组156例,男85例,女71例,平均年龄(61±13)岁。有脂肪肝组血清SHBG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26±9)比(44±6)nmol/L,t=-10.4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HBG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独立正相关(p=0.316、0.200,均P〈0.05),与腰围、甘油三酯(T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促甲状腺素独立负相关(β=0.175、-0.243、-0.163、-0.205,均P〈0.05)。按血清SHBG水平由低到高四等分将患者分成4组,随着SHBG的递增,年龄、HDL—C逐渐递增(趋势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腰围、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IR逐渐递减(趋势P均〈0.05)。将SHBG第一分位患脂肪肝的比值比(OR)设为1.00,随着SHBG四分位数的递增,经全因子校正后,第二至第四分位的OR(95%G,)分别为0.39(0.14。0.88)、0.20(0.07~0.57)、0.08(0.02~0.26)(趋势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SHBG水平与年龄、腰围、HDL.C、TG及HOMA—IR显著相关;低水平SHBG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评估脂肪肝的一项重要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联。方法412例T2DM住院患者,按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T2DM组,比较两组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与MS组分的关联。结果MS组心血管疾病(CVD)和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T2DM组。多元逐步回归显示,HDL-C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平均动脉压、HDL-C和MS组分数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MS及其组分与CVD和DN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DN患者235例(DN组),单纯糖尿病患者102例(DM组),测定两组踝肱指数(ABI)及其他相关指标,研究下肢动脉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DN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63.0%)高于DM组(11.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DNPAD+组、DNPAD-组、DMPAD+组、DMPAD-组的年龄、SBP、DBP、LDL-C、FPG、肾小球滤过率(GFR)、纤维蛋白原(FBG)、UAlb/Cr、24h尿蛋白定量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N组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是SBP、UAlb/Cr、GFR、24h尿蛋白定量;DM组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是SBP、DBP、24h尿蛋白定量。结论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和尿蛋白可能是DN患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的预警因子,应对其进行筛查,并给予积极的治疗,从而减少或延缓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