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主要是因点突变(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使β-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减少或缺如)所致[1].此外,由于β-珠蛋白基因簇的大片段缺失而导致的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HPFH)和δβ-地中海贫血(简称δβ-地贫)在中国人群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其共同特征是基因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失控而使出生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 F)持续增高[2-3],是一组遗传异质性很大的血红蛋白病[4].目前世界上在不同种族中已报道了至少20种此类因β-珠蛋白基因簇的大段缺失而引起的血红蛋白病,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中国型Gγ+(Aγδβ)0地贫和东南亚型HPFH[3].缺失型β-地贫杂合子与β-地贫点突变杂合子婚配后,有生育缺失突变复合β-地贫点突变患儿的风险,此类双重杂合子患儿多表现为中间型或重症β-地贫,也是需要重点预防的类型.缺失型β-地贫具有特异的表型,在临床上较易被发现,但目前暂时没有相关的基因检测试剂盒上市,给产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分析了10例缺失型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表型,同时因其配偶为常见β-地贫点突变携带者,对这10个地贫家系分别进行了产前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检出重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6月5日至2011年10月30日,共有1089例贵阳市户籍孕妇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地贫产前筛查.采用红细胞指数分析结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筛查血液学表型阳性的孕妇,表型阳性者进一步做地贫基因诊断.应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缺失突变,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点突变,及中国人8种常见和9种罕见的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高危夫妇,于妊娠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 结果 1089例孕妇中筛查出地贫血液学表型阳性者60例,基因诊断确诊为地贫基因携带者53例(4.87%),其中α-地贫20例,β-地贫33例.6对夫妇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均行产前诊断,其中1例胎儿确诊为重型β-地贫,经孕妇同意终止妊娠;4例胎儿为地贫携带者和1例正常胎儿,均继续妊娠至分娩,娩出后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 结论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有效检出重型地贫胎儿,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遗传病,临床上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以α地贫更为常见.目前,国内报道的α地贫产前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常见的3种α地贫缺失型和非缺失型基因突变类型的胎儿产前基因诊断.本研究报道2例极为少见的泰国缺失型α地贫1和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双重杂合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6个囊性肾病胎儿及其核心家系,寻找致病变异,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肾病、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未见异常的胎儿标本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检测,参考数据库Human Genome 19(hg19/GRCh37),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ACMG,2015)及指南应用建议评估变异致病性,对评级可疑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家系WES检出3个家系存在异常突变,其中1个家系的突变为遗传性,2个家系胎儿的突变为新发突变;余3个家系未检出明确致病突变。胎儿1 PKHD1基因c.5869G>A(父源)和c.9455delA复合杂合突变(母源),均为可能致病的变异。胎儿5 HNF1B基因c.826C>T杂合突变,为致病性新发突变。胎儿6 HNF1B基因c.1318G>T杂合突变,为可能致病性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全外显子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对囊性肾病可运用家系核心成员全外显子检测,筛选出候选变异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遗传咨询、再次妊娠的产前诊断或辅助生殖的植入前诊断。本研究检出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可能致病突变位点,1个致病性突变位点已在个别文献报道但是未在国际公认数据库明确为致病突变位点,本研究拓宽了囊性肾病的致病基因位点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突变引物延伸扩增(MOEA)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先用一对外侧引物扩增1.5 Kb β珠蛋白基因片段,再用MOEA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果 完成了6例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其中双重杂合子1例,杂合子3例,正常胎儿2例;经分娩或流产后基因分析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MOEA技术适合于已知点突变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准确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检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在产前基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孕妇夫妇携带地中海贫血的48例风险胎儿的羊水(或脐血)应用单管多重PCR体系和反向点杂交法,进行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共检测出地中海贫血胎儿38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14例,包括东南亚缺失型杂合子(--SEA/αα)2例,东南亚缺失型纯合子(--SEA/--SEA)8例,左缺失型杂合子(-α4.2/αα)1例,右缺失型杂合子(-α3.7/αα)2例,非缺失型点突变(ααT/αα)1例;β-地中海贫血24例,包括CD41-42杂合子16例,CD41-42纯合子2例,-28(A-G)杂合子3例,双重杂合子(IVS2nt654/CD41-42,-28(A-G)/CD71-72(+A),CD41-42/-α3.7)3例。其中10例重型地贫儿引产,1例重型地贫儿产后新生儿死亡,其余均足月分娩存活。所有病例经引产或正常分娩后留取脐带血,作地贫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单管多重PCR体系及反向点杂交法能快速、准确进行α-和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检测,这对于有效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宫颈绒毛取材用于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8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有可能生育地中海贫血(地贫)高危胎儿的孕妇,在早孕期经宫颈绒毛活检(TC-CVS)用于地贫产前诊断,评价,TC-CV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83例孕9~11周行地贫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经宫颈绒毛活检,抽取绒毛行地贫基因分析产前诊断.随访观察孕妇的取材成功率、流产率、感染率.结果:取材成功率95.36%,自然流产率4.3%,宫内感染率1.13%.地贫基因分析共检出重型地贫儿143例,HbH病26例,α和β地贫杂合子共373例.结论:经宫颈绒毛活栓是一项安全可行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用于早孕期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可有效地检出重型地贫儿及各种地贫杂合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群众的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结果进行总结,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群众地贫基因携带率,地贫类型,为本区制定地贫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黄埔区参加出生缺陷工程的5 306对夫妇孕早期抽血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检查到一方或双方初筛阳性者,夫妇均进一步行地贫基因检查,对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夫妇建议产前诊断。结果共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1 338例,单纯性α地中海贫血801例,检出率为7.55%,单纯性β地中海贫血498例,检出率为4.69%,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39例,检出率为0.37%。地贫高风险家庭48户,经产前诊断,确诊10例重型地贫胎儿,均行引产。结论黄埔区的α地中海发生率较广东其他地区稍低,但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偏高,在预防干预时要重视;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的准确检出对于做好优生优育及产前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两个B1型短指(趾)(BDB1)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提取两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致病基因ROR2的第8外显子和一部分第9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提取两例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和羊水细胞DNA,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超声检查评估胎儿表型。结果:两家系中发现同一杂合截短突变c.2273CA(p.S758X)。无创产前筛查的结果表明,家系1中的Ⅲ3胎儿不携带c.2273CA杂合突变,家系2中的Ⅲ4胎儿携带c.2273CA杂合突变,该结果与羊水细胞DNA检测、超声检查的结果一致。结论:c.2273CA杂合突变为两个BDB1家系的致病原因,推荐综合使用多个指标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突变引物延伸扩增(MOEA)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行钐一对外侧引的扩增1.5Kbβ株收 用MOEA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果 完成了6例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其中双重杂合子1例,杂合子3例,正常胎儿2例;经分娩或流产后基因分析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完全一致。结论MOEA技术适合于已知点突变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Lu Y  Lu P  Jin CL  Lin CK  Wu YY  Sun K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69-172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类型分布与表型的关系,并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124例来自东北地区的DMD(106例)及BMD(18例)男性患者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情况,并对30例高危胎儿行产前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测。结果124例患者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9%(61/124),其中41例(41/61,67%)缺失分布于外显子45—53,13例(13/61,21%)缺失分布于外显子8—19,5例(5/61,8%)在上述两个外显子缺失区内均有缺失,2例(2/61,3%)缺失分布于外显子34和43;缺失型患者中有9例发生整码缺失(为BMD患者),49例发生移码突变(为DMD患者)。30例高危胎儿中,17例为男性胎儿,其中10例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者相同;13例为女性胎儿,无一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结论DMD及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东北地区该基因缺失高发区;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当基因发生整码缺失时,临床表型为BMD,而发生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DMD。  相似文献   

17.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2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Ai Y  Liu SY  Yao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17-2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