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云 《山东医药》2009,49(17):42-4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成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血糖控制一般组(B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组(C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C组的妊高征、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M血糖控制满意,可降低孕期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比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接受孕期检查并分娩的应用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者纳入分析(Asp组,n=77),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DM)患者2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55例。选择同期接受孕期检查并分娩的应用人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HI组,n=77)按1:1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对比2组胰岛素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胰岛素最大用量、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分娩结局。2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治疗1周后,Asp组DM患者早餐、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1.1)和(7.1±1.1)mmol/L,HI组则分别为(8.0±1.1)和(7.8±0.8)mmol/L;而Asp组GDM患者早餐、午餐和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6.5±0.7)、(6.8±0.7)和(6.7±0.7)mmol/L,HI组则分别为(7.1±0.9)、(7.3±0.9)和(7.4±0.8)mmol/L;Asp组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组DM患者早餐后2h血糖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3.0±2.2)d,HI组则为(5.0±2.1)d;Asp组GDM患者早餐后2h血糖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为(2.3±1.6)d,HI组则为(4.3±2.6)d;Asp组餐后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比HI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3.9%(DM患者1例,GDM患者2例),HI组为24.7%(DM患者8例,GDM患者11例)(P〈0.05)。Asp组DM患者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新生儿转儿科率分别为4.5%、36.4%,而HI组为18.2%、50.0%;Asp组GDM患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转儿科率分别为10.9%、3.6%、25.5%,HI组则分别为18.2%、10.9%、38.2%;Asp组的分娩结局有优于HI组的趋势,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相比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可明显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面,Asp组有优于Ⅲ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与正常孕妇骨代谢特点的异同。方法比较6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组)与13例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组)血钙、磷、ALP、250HD、CTx、24h尿钙、跟骨超声(SOS)等骨代谢指标的异同。然后将GDM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低、高两种不同剂量钙和维生素D干预至分娩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GDM组血钙、磷为(2.3±0.1)mmol/L、(1.3±0.2)mmol/L,NGT组血钙、磷分别为(2.2±0.1)mmol/L,(1.1±0.1)mmol/L(P〈0.05);GDM组和NGT组24h尿钙均升高;GDMB组24h尿钙治疗前为(11.0±6.9)mmol/L,治疗后为(8.2±4.3)m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GDM孕妇骨代谢特点和NGT孕妇基本相同,24h尿钙均显著增加。GDM可能导致血钙、磷轻度增加。补充足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可使尿钙丢失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并且已生产的70例孕妇资料。孕妇在怀孕24~28周正常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分为确诊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组(28例)与非GDM组(42例),对比两组孕早期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血糖值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 GDM组孕早期空腹血糖值水平较非GDM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各项糖耐血糖值均较非GDM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非GDM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孕妇早期血糖值普遍较非妊娠糖尿病孕妇早期血糖值高,因此当孕妇早期血糖值过高时应引起重视,孕妇状况允许情况下及时进行饮食运动干预,降低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同时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保护孕妇及胎儿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样本群体中探讨不同糖耐量状态孕妇血脂谱及其围生结局,并寻找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50g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GCT)1hPG≥7.8mmol/L的孕妇共2069例,按100gOGTT结果分为NGT(n=911)、IGT(n=422)和GDM(n=736)3组,并测定3组HbA1c、TG、TC、LDL-C、HDL-C水平,以上指标均在24~28孕周获得。结果(1)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孕妇TG、TC、LDL-C、HDL-C均较非孕参考范围明显升高。从NGT—IGT—GDM组,TG逐步上升(P〈O.01),HDL-C逐步下降(P〈0.01),TC和LDL-C无统计学差异。(2)经过对血糖的严格干预后,3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无差异,然而巨大儿的发生率在GDM和IGT组仍明显高于NGT组(14.1%,13.1%7J$6.6%,P〈0.01)。(3)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GTT中的FPG(OR=2.98,95%CI1.63~5.48,P〈0.01)、孕期体重增加(OR=1.12,95%CI1.06~1.19,P〈0.01)为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OR—0.41,95%C10.20~0.86,P〈0.05)。结论妊娠时,血脂各组分较非孕状态明显升高,从NGT→IGT→GDM,TG逐步上升而HDL-C逐步下降。即使经过血糖的严格干预,巨大儿的发生率并不能降低到NGT组水平。FPG水平和孕重增加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1730例行糖尿病筛查试验(GCT)孕妇,根据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耐量异常(GIGT)的孕周分为早期干预组(A组)、晚期干预组(B组)、未干预组(C组),以同期12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D组)。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GDM不同孕期进行干预,分析其对孕妇及新生儿预后的不同影响。发现A组GDM母儿并发症较B、C组明显降低(P〈0.05);B、C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B、C组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较A组明显增加(P〈0.05)。认为对GDM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GDM的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分别测定40例GDM孕妇和40例正常妊娠妇女身高,体重,FBG,FINS;计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PAI-1水平,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对应脂肪组织PAI-1表达情况。结果:GDM组血浆PAI-1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GDM组肥胖孕妇血浆PAI-1均值400.89±45.69ng/ml,明显高于非肥胖孕妇(P〈0.01);血浆PAI-1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P〈0.001);PAI—1在GDM组脂肪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7.5%,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阳性表达率17.5%(P〈0.05);GDM组肥胖孕妇与非肥胖孕妇中脂肪组织PAI-1表达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GDM孕妇的血浆和脂肪组织中都存在PAI-1升高现象,PAI-1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赵庆华 《山东医药》2010,50(13):51-52
目的探讨糖尿病孕妇(GDM)胎儿脐血脂联素(APN)水平与胎儿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GDM孕妇30例,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DMl)12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DM2)1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孕妇25例。孕末期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脐血APN浓度。结果GDM组胎儿脐血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1组脐血APN与DM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DM组二、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低于对照组(P〈0.05)。脐血APN值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608,P〈0.05),与Ea、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呈负相关(r=-0.426、-0.315,P均〈0.05)。结论GDM时脐血APN水平明显增加,APN可作为反映胎儿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胎盘组织形态学异常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GDM患者44例,按空腹血糖是否≥5.8mmol/L分为血糖控制欠佳组(A组)10例和良好组(B组)34例,以同期健康孕妇37名为对照组(C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胎盘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IF-1α和VEGFmRNA及蛋白在胎盘中的表达,并比较各组差别与妊娠结局关系。与胎盘组织HIF-1α、VEGF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例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GDM组(A+B)患者绒毛成熟不良、干绒毛小动脉增厚和胎盘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充盈的发生比例[61.4%(27/44)、38.6%(17/44)、50.0%(22/44)]与C组[13.5%(5/37)、10.8%(4/37)、18.9%(7/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60、8.100、8.450,均P〈0.05);(3)A、B、C3组患者胎盘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13、0.72±0.12、0.47±0.11;VEGF mRNA表达为0.96±0.23、0.75±0.27、0.4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00、33.250,均P〈0.05);(4)A、B、C3组患者胎盘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2.4%、32.4%;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8.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32、28.115,均P〈0.05);(5)胎盘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与绒毛成熟不良(r=0.764、0.875)、干绒毛小动脉增厚(r=0.655、0.885)及毛细血管充盈(r=0.685、0.766)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糖控制状态与胎盘组织中HIF-1α和VEGFmRNA和蛋白高表达有关,可能导致胎盘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异常,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女性产后3-4年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妇女22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4例(GDM组),另外同期分娩的糖代谢正常妇女98名为对照组。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脂百分数。血清学测量包括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及C肽,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敏感指数(HOMA.IS)。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3-4年,与对照组妇女相比,GDM组体重[(61±10)vs(59±9)kg,t=2.023,P〈0.05]、腰围[(78±9)vs(76±8)cm,t:2.229,P〈0.05]、体脂百分数(34.3%vs31.4%,t=3.102,P〈0.05)、空腹血糖[(5.3±0.8)vs(4.9±0.3)mmol/L,t=5.369,P〈0.001]和甘油三酯[(1.1±0.6)vs(0.9±0.4)mmol/L,t=2.346,P〈0.05]均显著增加,HOMA-IS[(0.077±0.029)vs(0.086±0.029),t=-2.221,P〈0.05]水平显著下降。GDM组及对照组中心性肥胖的比例(37.1%vs24.5%,X^2=4.03,P〈0.05)、空腹血糖受损的比例(7.4%vs1.0%,X^2=5.05,P〈0.05)、舒张压≥85mmHg(1mmHg=0.133kPa)的比例(16.9%vs6.1%,X^2=5.991,P〈0.05)及代谢综合征的比例(13.2%vs5.2%,X^2=4.026,P〈0.05)显著升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在产后3-4年发生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FBG受损、高脂血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高于孕期血糖正常的妇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方法:入选NAFLD的患者125例(NAFLD组);体检正常者105例(正常对照组)。NAFLD组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分为两个亚组:A组(ALT≥40IU/L)60例;B组(ALT〈40IU/L)65例。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血尿酸(SUA)、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清ALT水平,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高血压病发病率、血清FBG、UA、CRP、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IMT明显增加,HDL—c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B组相比,A组SUA[(360.2±118.3)umol/L比(420.8±111.3)umol/L]水平明显升高、IMT[(0.76±0.03)mm比(1.29±0.06)mm]明显增加(P均〈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ALT水平与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r=0.419、0.381,P〈0.05)。结论: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其血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可能是促使高血压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 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190例患者中,单纯BPH组100例,BPH合并糖尿病者90例(47.4%)。BPH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明显大于单纯BPH组[(23.72±6.08)分比(21.49±7.83)分,P〈0.05],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小于单纯BPH组[(8.0±4.6)ml/s比(9.9±5.3)ml/s,P〈0.05]。在BPH患者中,空腹血糖异常组患者的IPSS[(24.07±4.73)分比(22.34±5.12)分]、前列腺体积[(75.41±58.36)ml比(72.04±40.49)ml]明显大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而餐后正常血糖组与餐后异常血糖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糖尿病组的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BPH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时合并糖尿病多见;糖尿病尤其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可促进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以及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54例,根据BMI分为肥胖(Ob)组24例和非肥胖(NOb)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体重、FBG、HbA1C,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等。结果地特胰岛素治疗24周后,Ob组和NOb组FBGE(7.3±1.2)mmol/L、(6.7±1.5)mmol/L]、HbA1C[(7.3±0.9)%、(6.5±0.8)%]均较基线值{FBGE(9.4±2.5)mmol/L、(8.1±1.7)mmol/L]、HbA1cE(8.2±1.1)%、(7.6±1.9)%]}明显下降(P〈0.05);Ob组治疗前后BMI变化[(-1.51±1.10)kg/m2]与NOb组[(0.15±1.0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肥胖和非肥胖T2DM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体重增加效应。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和糖化血红蛋白A(HbA)l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2例,根据造影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其狭窄程度,患者被分为三组:I组(0~10分),Ⅱ组(11~20分),Ⅲ组(〉20分)。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APN和HbAle的水平。结果:APN浓度:冠心病I组的明显高于II组及Ⅲ组的[7.60±1.39)mg/L;(6.30±1.00)mg/L;(5.60±0.91)mg/L,P均〈0.05];HbAlc水平:I组的明显低于II组及Ⅲ组的[5.34±0.91)%:(6.85±1.28)%:(7.87±1.52)%,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N水平与空腹血糖(FPG)(r=-0.43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509,P〈0.01)、甘油三酯(TG)(r=-0.322,P〈0.05)呈负相关;HbAlc与FPG(r=0.865,P〈0.01)、TG(r=0.312,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岁)(r=-0.387,P〈0.05)呈负相关。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和HbAlc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进入产程后的影响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行分娩镇痛的2500例产妇与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正常分娩的产妇25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25min均无腹痛。第一产程活跃期平均需时(211±92)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248±92)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平均需时(53±13)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52±1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12±72)ml,与对照组平均(215±71)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镇痛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胰岛素抵抗(IR)与铁蛋白(SF)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 2011—2013年,按照随机原则选择在我院就诊的GDM孕妇71例为GDM组,正常孕妇50例为正常孕妇组,体检健康且未孕女性50例为正常非孕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SF、FFA、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血清SF水平分别为(119.57±22.04)μg/L、(197.81±46.32)μg/L、(388.79±91.6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43,P0.01);GDM组血清SF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血清FFA水平分别为(0.43±0.18)mmol/L、(0.67±0.14)mmol/L、(1.03±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19,P0.01);GDM组血清FFA水平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及GDM组HOMA-IR分别为(1.83±0.45)、(2.92±0.87)、(3.9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71,P0.01);GDM组HOMA-IR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非孕组,正常孕妇组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水平(r=0.832)、血清FFA水平(r=0.759)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1);血清SF水平与血清FFA水平呈正相关(r=0.893,P0.01)。结论 GDM孕妇存在IR及高铁蛋白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血症,IR程度与血清SF、FFA水平相关,在GDM的早期干预中应重视SF和FFA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LAF)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孤立性房颤患者14例,将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年龄、血压、心率、左房大小(LA)、体重指数(BMI)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F组患者左房较大[(35.93±5.74)mm vs.(31.20±4.64)mm,P=0.007],体重指数(BMI;25.70±3.21 vs.23.49±2.32,P=0.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5±0.61)mmol/L vs.(2.23±0.31)mmol/L,P=0.038]及空腹血糖[Glu;(5.96±1.64)mmol/L vs.((4.76±0.74)mmol/L,P=0.031]均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HDL-C;(1.14±0.21)mmol/L vs.(1.49±0.27)mmol/L,P=0.015],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A与BMI(r=0.55,P0.05)、LDL-C(r=0.85,P0.01)、Glu(r=0.81,P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91,P0.01)。结论 LAF在临床上并非孤立,LA、BMI、血糖、血脂均可能为孤立性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