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危重症时,肠道活跃地参与应激反应,可表现为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引起大量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与肠源性感染、应激后脓毒症、MODS的发生密切相关。乔治等通过PCR的方法检测血液中细菌DNA,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与感染和脓毒症密切相关。因而控制肠道细菌易位、降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是防治MODS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肠道细菌易位预防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机体在遭受感染、创伤、缺血、缺氧等外来打击下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而 MOF常被视为疾病发展的最严重并发症和最终结局。肠道作为宿主防御由防护变为损伤的一个研究模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以其在体内独特的生理环境积极参与了危重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1肠道是除体表以外隔绝外环境的主要屏障 ,又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储源 ,肠道细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淋巴或直接引流入肝而成为炎症反应的启动者。因此在MODS的发生中 ,肠道既是受损的“靶”器官 ,又是损伤的“激发…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脏器,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和营养等为一体的功能复杂的重要器官。在创伤、休克及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道活跃地参与应激反应,机体应激过度或失调可首先累及肠道屏障,引起细菌易位,使之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的细菌来源,触发多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内毒素拮抗剂——多粘菌素B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24只)、多粘菌素B治疗组(7只)和BPI治疗组(6只)。结果: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率明显上升,伤后8小时细菌易位率达3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菌易位率最高的器官是肠系膜淋巴结,不同器官易位细菌量无显著性差异;给予烫伤大鼠多粘菌素B和BPI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细菌易位率,其细菌易位率分别降至烫伤8小时组的61.7%和53.9%;BPI比多粘菌素B更为有效地降低肠、肾等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均<0.01)。结论:多粘菌素B和BPI均可降低大鼠烫伤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BPI较多粘菌素B能更有效地抑制多种组织TNFαmRNA表达。因此,烧伤早期应用BPI治疗对抑制创伤后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胃肠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前认为 ,肠道是代谢和免疫均不活跃器官 ,但近几年研究发现 ,它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肠道不仅为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提供了大面积的场所 ,而且胃肠道还是一道重要的屏障 ,可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的全身吸收 ,而且肠道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器官 ,对危重症病人的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1] 。1 肠道的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MODS发生时常伴有低灌流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机体出现全身血流重新分布 ,通过减少四肢、肠道的血流 ,来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 ,同时肠道血流灌注相对减少 ,胃肠组织氧供(DO2 )…  相似文献   

6.
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心肺复苏后等状态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一种独立疾病,是机体遭受严重损害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7.
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而且能够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从而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关键位点[1]。当机体在应激反应或全身免疫反应状态下,全身血流重新分配,胃肠道血流相对减少,肠黏膜、绒毛细胞更易受损,肠黏膜屏障功能丧失,肠源性细菌和毒素不断入侵,使肝、肠白细胞系统处于持续激活状态,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8.
重视肠道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胃肠道不仅具有消化与吸收的功能,还具有免疫屏障功能,是机体遭受创伤或严重打击时的应激中心。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实,在严重感染、创伤或长期禁食后,肠粘膜萎缩、肠屏障功能衰减,有利于肠内毒素和细菌移位,是机体内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适时早期开放肠道营养能增加门静脉血流,改善肠道循环,防止肠粘膜萎缩,减少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改善预后。如不影响基础疾病,只要存在有功能的小肠,就应首先考虑开放肠道营养。 肠道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适量的综合性营养素,达到代谢支持、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道是维持机体营养、免疫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肠道屏障可因各种刺激而改变,使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内细菌易位,内毒素、细菌、抗体介质不断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和加重失控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SIRS的发生更加重了肠道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肠黏膜屏障、细菌易位、胃肠激素、细胞凋亡等因素与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多脏器衰竭(MOF)是腹部外科疾病患者死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老年急性腹部外科疾病患者极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部分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衰竭(MOF)。由于MODS的代谢特点一方面是机体处在高分解和代谢紊乱以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急需给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器官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及排出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谈定玉  顾勤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5-2347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肠道屏障改变、通透性增高、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故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MODS的“始动器”(gutmotor)。因此,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是危重病医学一项重要任务。谷氨酰胺(glutamine.Gin)是机体内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上世纪50年代,Eagle发现细胞增生必须在含有Gln的培养基中,Gln是细胞增生的必需营养素。近年来很多学者在Gln对危重患者肠道保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细菌潜生体形成的诱导因素实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肠道细菌潜生体诱导因素的种类及特点。方法:采用药敏试验和大鼠体内用药后分离肠道细菌进行显微培养的方法,观察抗生素和人类生活中常接触的化学物质对大鼠肠道常见细菌形成肠道细菌潜生体的诱导作用。结果:新型抗生素如西力欣、氧氟沙星和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可以导致肠道菌群出现肠道细菌潜生体,诱导作用强,而氯霉素、土霉素等诱导作用弱。此外,残留量的杀虫剂、洗涤剂,以及市售的部分化妆品如口红等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大鼠肠道内或分离的肠道菌形成肠道细菌潜生体。这些肠道细菌潜生体主要由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肠道中常见细菌形成。结论:人类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常接触的物质大多可诱导肠道细菌潜生体产生,尤其是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诱导作用较强。提示细菌肠道细菌潜生体可能是在现代社会中伴随新抗生素、新型生活用品的广泛应用,某些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ingle阻断和半肝阻断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94例因各种原因接受肝叶切除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分别接受Pringle肝血流阻断(A组)和半肝血流阻断下肝叶切除术(B组)。在进腹后和关腹前分别进行门静脉血、腹腔积液和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取材,均进行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判断肠道细菌易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进腹后门静脉血、腹腔积液及回盲部淋巴结均未有阳性细菌培养。而关腹前A组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为25.5%;B组发生率为6.4%(χ2=6.425,P=0.011),OR值为5.209,95%CI为1.207~29.428。两组共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0株、肠球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主要为肠道兼性厌氧的G-杆菌(61.1%),其次为G+兼性厌氧球菌(22.2%)。细菌易位的部位以肠系膜淋巴结最多见(60.0%)。经多因素调整后,A组较B组细菌易位发生的OR值为5.106,95%CI为3.228-6.984。【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阻断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肠道菌群在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维持肠道黏膜屏障正常功能,各种肠道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肠道动态平衡。因此,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以防止肠源性疾病。机体一旦发生脓毒血症,肠道内环境破坏,炎性因子产物增加,肠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肠黏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脓毒血症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本文就肠道与脓毒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远隔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肠源性细胞/内毒索移位关系密切,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源性细胞/内毒素移位的作用机制值得关注。该文从肠道复合屏障功能损伤、肠道细菌过度繁殖与菌群失调、机体与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发生机制,从门静脉途径、肠淋巴途径阐述了其移位通路。  相似文献   

16.
肠道淋巴系统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人们对肠道在脓毒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近年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对肠道功能的评估局限在监测胃肠pH值和肠道的运动能力。这种方法反映了临床上的推测:如果除外应激性胃肠道出血,正常的胃肠道运动就等同于正常的肠道功能。按这种理论,肠道仅仅是一个把吸收的营养输送到机体全身的工厂。现在人们认识到,消化道不是一个被动的器官,胃肠道功能障碍不仅仅局限于上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肠道及其内容物,包括细菌、细菌产物都可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预后;肠道除了具有以往认识的营养吸收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内分泌和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营养治疗学指出,营养支持治疗并不是单纯提供营养、维持氮平衡,更重要的作用是保持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维持细胞代谢,参与生理功调控与组织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1].长期全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免疫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减少肠内营养所致肠道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在严重创伤后的发生率为10%~25%,死亡率为50%-70%,是外科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肠道是MODS的始动器官,对MODS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重要作用,同时肠道又是MODS最先受累的器官。为此肠道在MODS中的作用是当代外科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拟对近几年肠道在MODS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01),B/E比值<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Freka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和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的消耗,如不及时纠正和补充,就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据有关文献报道:在ICU发生营养不良占40%~100%,营养支持占60%~84%,接受肠内营养占52%~92%。因此,早期建立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患者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增强胃肠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