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338例中伴肝转移的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施行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切除组)的19例和仅行胃癌根治术而未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未切除组)的12例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除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30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4.4%和33.3%;未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0.0%,3年及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组病例中有68.4%在肿瘤和周围肝组织间形成纤维假膜.结论 假包膜形成是有利的预后因素.对于胃癌肝转移病人,特别是有假包膜形成者采用外科治疗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
35岁以下胃癌患者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时期胃癌患者的3.4%。病理分类中以弥漫型胃癌多见(65.8%);肿瘤的TNM分期中Ⅳ期病例占53.7%,进展期胃癌占94.7%(360/380);手术切除率68.2%,根治切除率32.4%,姑息手术率35.8%。只有20例(7.2%)生存超过6年。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的浸润/转移以及是否行根治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35岁以下胃癌患者以弥漫型、进展期癌占多数,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2335例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我院建立的胃癌数据库资料,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2335例胃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男性患者占81.0%,女性19.0%;男女之比4.3:1.0。50岁以下患者占22.8%,50岁以上者占77.2%。早期胃癌275例,占11.8%;其余88.2%均为进展期胃癌。72.8%的患者肿瘤直径超过4cm,69.6%的患者其肿瘤呈低分化。1690例(72.4%)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余为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后予以综合治疗者1538例(65.9%)。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45.3%和4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手术方式(P〈0.01)、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手术根治程度、肿瘤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胃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胃癌穿孔64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瑞峰 《腹部外科》2008,21(1):50-50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间胃癌穿孔64例所实施的几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手术死亡率为1.6%。行大网膜填塞修补、姑息性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0、0;60%、20%、0;84.6%、46.2%、15.4%。结论对胃癌急性穿孔的病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永新  仇生龙 《腹部外科》2003,16(4):233-234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 2 0 0 2年间 2 4 6例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 ,评价其合理的外科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高龄胃癌病人具有病程长、晚期病例多、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合并症多的特点。全组肿瘤切除率为 80 .5 % (198/2 4 6 ) ,其中 ,根治性切除率为 5 3.7% (132 / 2 4 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8.7% (4 6 / 2 4 6 ) ,死亡率为3.7% (9/ 2 4 6 )。结论 对高龄胃癌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胃癌外科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相似文献   

7.
胃癌综合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郝纯毅  黄信孚 《普外临床》1996,11(5):268-27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胃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者分析了1976年~1991年间675例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随访结果,将其中年龄≤35岁的青年组胃癌51例与年龄>35岁的624例中老年组相比较。分析结果:(1)青年组胃癌发病男、女之比为1∶1.2,比值随年龄而增加,至50~59岁达高峰为2.8∶1。(2)青年组胃癌组织学分化较差者占88.2%,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3)青年组胃癌分期多数偏晚,Ⅲ、Ⅳ期占72.5%(P>0.1)。作者认为: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在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大多数青年患者诊断较晚,争取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多数临床医疗中心已逐渐形成以手术为主和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根据大多数临床报告,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5年生存率平均提高约5个百分点。但就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具体方案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本文特就此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供讨论与交流。务必依据病例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充分了解每例病人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是合理设计“个体化“外科综合治疗的前提,也是开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需要。因此,在制订治疗方案前应对病人肿瘤的生物…  相似文献   

11.
陈杰  雷鞭 《腹部外科》2011,24(1):14-15
目的 分析与总结胃手术后再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9年7月胃手术后再出血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7例中,吻合口出血3例,旷置的溃疡出血2例,应激性溃疡1例,Dieulafoy病1例.全组病人均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 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模式已成为当前胃手术后再出血诊治中的迫切需求和发...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手术和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是胃癌最佳治疗的模式,准确的胃癌术前评估是胃癌综合治疗方案实施的需要,个体化原则基础上进行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中规范化手术、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了胃癌的疗效。本文对此复习相关文献,对国内外胃癌综合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416例胃癌病人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70岁胃癌病人中术前75例(73.5%)有并存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术后病死率5.9%;314例〈70岁胃癌病人术前53例(16.9%)有并存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术后病死率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无并存病在≥70岁组与〈70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8%,病死率分别为0和0.0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胃癌病人常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高龄病人耐受标准胃癌根治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淋巴结转移率(MLR)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到2007年7月间收治的6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320例,15枚以上者2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病理N分期(pN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度分期(rN分期)中预后的差异.结果 通过Log-rank检验,确定MLR的界值,按此界值可分为rN1(MLR小于或等于10%)、rN2(MLR大于10%,但小于或等于30%)、rN3(MLR大于30%,但小于或等于60%)和rN4(MLR大于60%)4期.对于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上述不同rN分期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同一rN分期中,不同pN分期之间生存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pN2和pN3a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者与15枚以上者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各个rN分期中,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rN分期是淋巴结清扫数目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2,RR=1.617,95%CI:1.111~2.354).结论 rN分期能很好地对淋巴结清扫不足15枚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胃癌仍然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进展期胃癌的唯一手段;D2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已被普遍接受.几项临床试验已证实与D2根治术相比,扩大手术范围并未使患者术后生存率有更多的获益.为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必须强调开展术前TNM分期,以便临床医生根据肿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综合治疗包括合理应用围手术期化疗、放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等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最佳选择.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的有关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发展与趋势,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2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肝转移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P>0.05)。异时性肝转移行肝切除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肝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P=0.0233)。同时性肝转移组中,单纯胃切除32例,中位生存时间6.0个月;胃加肝切除7例,中位生存时间1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9)。不同肝转移程度姑息性胃切除术后生存时间比较,H1、H2和H33组分别为7.5、6.0和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异时性胃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行胃加肝切除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H3肝转移患者姑息性胃切除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TCD联合氩氦刀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5例梗阻型肝癌先作PTCD解除黄疸,保护肝、肾功能。然后,用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肿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肝、肾功能及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生存期大于1年者5例,8个月6例,半年3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肿瘤直径缩小1~4.2cm,平均为2.8cm。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12例,胆管扩张消失10例。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靶向消融联合PTCD,标本兼治,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是提高梗阻型肝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