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心伟 《腹部外科》1996,9(2):91-91
肠伤寒穿孔108例诊治体会林心伟近几年肠伤寒在一些农村散在流行,肠伤寒穿孔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80年~1995年3月共收治肠伤寒穿孔108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6例,女12例。年龄10~71岁。肠穿孔发生在伤寒病程的...  相似文献   

2.
肠结核的外科治疗(附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肠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26例肠结核病例。结果 肠结核病人术前确诊率低,本组术前确诊6例,占23.1%。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是针对肠结核病的并发症而进行的;抗结核治疗对肠结核病人有良好治疗效果;术前明确诊断可使部分肠结核病人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3.
单纯从外科角度来看,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应包括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Crohn病(Crohn's disease,CD)、肠结核、坏死性小肠炎、肠伤寒穿孔等疾病,但人们一般只将UC和CD称为IBD。IB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UC及CD的患病率分别为(50~80)/10万及(20~100)/10万,发病率分别为(3~10)/10万及(1~10)/10万。在亚太地区此病并不常见,近三十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但尚无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也无明确的治疗规范。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认为遗传因素、感染和环境因素及免疫调…  相似文献   

4.
黄林新  高统珠 《腹部外科》1995,8(4):178-178
快速肥达氏反应在肠伤寒穿孔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黄林新,高统珠1990~1993年间,对以肠穿孔急诊入我院,剖腹探查中疑为肠伤寒穿孔的病人,我们采用快速肥达氏反应术中检查,作为肠伤寒穿孔诊断的主要依据,指导手术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肠结核是因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误治。现对我院收治的肠结核误诊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并发症是肠出血和肠穿孔。我院从1993年以来肠伤寒穿孔病人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本文就肠伤寒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伤寒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8-1998年收治的30例肠伤寒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穿孔修补16例,肠切除、肠吻合术9例,肠外置术5例。术后切口感染裂开2例,肺部感染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肠瘘4例。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于脓毒性休克1例,肠瘘全身衰竭3例。结论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选择恰当的术式是降低肠伤寒穿孔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勇  李德川  楼荣灿 《腹部外科》2002,15(3):150-151
目的 探讨以腹块为临床表现的大肠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报告 1987~2 0 0 0年收治的以腹部肿块为临床表现的大肠结核 15例 ,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肠结核均以腹块为主诉就诊 ,其中 9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3例行钡灌肠。仅 3例诊断为肠结核 ,其余 12例经手术活检确诊 ;所有病例均经抗结核治疗 ,1例复发。结论 纤维结肠镜下活检和手术活检是肠结核确诊的重要手段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活检组织中的结核杆菌 ,以及手术时常规行肠系膜淋巴结活检 ,有助于肠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解放后由于卫生事业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伤寒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因此肠伤寒穿孔的病例也相应逐渐减少。然而一旦发生伤寒穿孔,病死率也相当高。我院1951~1981年间共收治61例。现分析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42例,女性19例。发病年龄在1.5~51岁,但11~20岁之间发病率高达62.2%。其次为10岁以下6例和21~30岁间9例,31岁以上仅5例。解放后肠伤寒穿孔的病例逐年减少,我院1982年以后未见1例(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严重并发症肠结核的诊断、手术方式和营养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出现了急性肠穿孔、完全性肠梗阻、腹膜炎、阑尾切除术后窦道经久不愈的36例肠结核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盲部切除、肠粘连松解术、肠穿孔修补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等手术治疗的诊治过程。结果:肠结核的临床表现以低热,慢性腹痛,腹腔积液,排便习惯改变多见。3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8例术后出现肠瘘,2例死于多脏衰,34例治愈。结论:肠结核伴有严重外科并发症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出现肠外瘘,应早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是伴严重并发症肠结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科收治1例肠伤寒穿孔的患者,在15天内先后行3次小肠造口术,终获成功。但教训深刻,现介绍如下。患者男,14岁。持续发热半月余,突然发生右下腹痛并弥散全腹,左下腹穿刺极易吸出淡黄色脓性液体。诊断肠伤寒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合并感染中毒性  相似文献   

12.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肠结核以内科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或其并发症而行外科手术治疗.我院1981年7月至1998年9月共治疗肠结核患者2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 2 0例肠伤寒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误诊 1 5例。 2 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穿孔修补 1 9例 ,病变肠段、右半结肠切除及回 -横结肠吻合 1例。术后切口感染 9例 ,肺部感染、肠漏、感染性休克 1例 ,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治愈 1 8例 ,死亡 2例。提示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及选择恰当的术式是降低肠伤寒穿孔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肠结核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肠结核也较前有所增加,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而确诊.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外科治疗11例肠结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回肓部是许多常见与罕见病发生的部位,根据国内一组纤维结肠镜检查资料,病因多达20余种。本文着重讨论临床表现为发热和腹痛的回盲部疾病。一、临床常见病因回盲部疾病临床表现发热和腹痛者包括三类病变: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和肿瘤。常见病因有:1.肠结核: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国内资料表明61.8~82.6%的肠结核病变在该部位。在  相似文献   

16.
刘振平  戴宗成 《腹部外科》1997,10(3):115-116
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穿和前多无典型伤寒临床表现;穿孔后病情较重,因延迟手术治疗严重影响预后。本文报告62例肠伤寒穿孔,临床表现多为逍遥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行肠穿孔修补、肠切除肠吻合和肠造瘘术。我们认为,穿孔后早期诊断,尽快手术治疗及合理术式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结肠结核五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牟宏 《腹部外科》2001,14(4):233-234
目的 探讨孤立性结肠结核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总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结肠结核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术前被误诊为结肠肿瘤 ,行右半结肠或回盲部切除。1例行内窥镜活检证实为结核 ,经保守治愈。结论 孤立性结肠结核发病率很低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多部位、多块的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在无明显梗阻、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时 ,可先行抗痨治疗 ,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肠结核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1975 年至1997 年收治的39 例肠结核患者诊治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以慢性腹痛和低热为主,分别占92-3% 和84-6% ;有排便习惯改变者占64-1% ;X线检查和/ 或纤维结肠镜确诊者占81-8 % ;25 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4 例因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腹块、肠瘘等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凡遇慢性腹痛和低热者应排除肠结核的可能,仅在出现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9.
论肠结核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20世纪60及70年代肠结核比较常见,20世纪80及90年代已较少见,特别近5年来我国发病率更为低下。但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病率仍然较高。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贻误治疗。肠结核好发部位是回盲部(以回盲瓣为中心,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段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cm以内称为回盲部),亦称为回盲部结核,其次少见于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更罕见的是多部位结核。回盲部结核在临床上易与癌肿混淆,也常被误诊、误治。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回盲部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肠结核的方法及抗酸染色的意义,对经抗酸染色证实的9例肠结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9例肠镜活检标本,在炎性渗出坏死或黏膜固有层内见上皮样微肉芽肿/上皮样细胞,抗酸染色均找到阳性杆菌。结果表明,在肠镜活检标本中出现上皮样细胞和(或)微肉芽肿时应考虑结核可能,必须行抗酸染色,抗酸染色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