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工浓缩血小板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采用BacT/ALERT细菌培养仪对22℃振荡保存24h后的手工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如果为阳性,再进一步对菌种进行分析。结果:随机筛检了2860袋手工血小板,阳性结果2例,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为0.07%。结论:手工血小板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疗效肯定等优点,与此同时细菌污染问题也应被重视。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 首先采用血液采集前采血器材的检查、采血环境的严格消毒及献血者严格筛选,同时改进献血者进针区皮肤消毒方法和对手工血小板去除白细胞;其次去除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再进行血小板输血前细菌培养检查三种预防措施来减少血小板污染.另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120细菌监测系统进行需氧瓶及厌氧培养瓶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采取预防措施后,手工混合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72%降低至0.45%(P<0.01),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率由0.47%降至0.23%(P<0.01),总的细菌污染率由0.62%降至0.29%(P<0.01).结论 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血小板细菌污染,对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方法 统计2015-2017年度某血站单采血小板采报废率数据,分析报废的主要原因;2018年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2015-2017年单采血小板报废率为1.61%,其中主要为非检测因素所致(P<0.01);2018年加入干预措施后过期报废率明显下降(P<0.01),而检测因素及其他非检测因素所致报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单采血小板库存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过期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刘军  王琳 《吉林医学》2009,30(21):2707-2709
为维持机采血小板产品的正常生理功能,只能将其振荡保存在20℃-24℃的环境中5d,在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会产生大量内毒素,输注人体后会产生严重后果。据统计,在美国由于输入细菌污染血小板产品而导致发病率或死亡率约已高达100-150人/年。1994年-1998年期间,法国血液监视系统发现31例与输血有关的死亡病例,其中18例与细菌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常温(22±2℃)震荡下不同保存时期的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计数、pH、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及细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冰冻保存后的血小板计数、pH值、粘附率、聚集强度及PF3活性、细菌污染情况和冰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6.
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众所周知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其特殊的采集方式和对捐献者的要求,如何加强对捐献者的护理,稳定献血者队伍成为困扰血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现将近年来我站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输血中的细菌污染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血小板概念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血细胞中的一种.它个头比较小,平均直径只有3.1 μm,体积4.0~7.6 μm^3.由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构成,无细胞核,表面覆有细胞膜.它可以变形,在静止状态下,呈两面凸的圆盘状.血小板只见于哺乳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周素 《重庆医学》2007,36(21):2168-2168
任何血液制品都有可能被细菌污染,20世纪80年代,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报道日渐增多,尽管改善了无菌采血技术,但污染的血液成分造成的菌血症仍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并且时有致死的病例发生[1].因此,必须加强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感染控制,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滕本秀  段惠玲  段前碧  赵敏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479-2480
目的探讨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弥补抢救患者时新鲜血小板难以供应。方法采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观察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疗效分析,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新鲜冰冻血小板组疗效。结论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可以用于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lthough blood pressure cuffs are commonly used and shared in medical facilities, their routine disinfection is performed infrequently.

Aims

We investigated the contamination of blood pressure cuffs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Methods

The MRSA level on the inner side (the surface in contact with patients’ skin) of blood pressure cuffs used in the wards and outpatient clinics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 (733 beds)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gauze and swab wiping methods.

Results

Using the gauze wiping method (n = 35), the MRSA contamination rate was 31.4 %, and the MRSA contamination level was 1,702.6 ± 9,996.1 (0–58, 320) colony-forming units (cfu)/cuff. No MRSA was detected on blood pressure cuffs after washing (n = 30) or wiping with 80 vol% ethanol (n = 18).

Conclusions

Blood pressure cuffs are frequently contaminated by MR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储存时段血小板膜磷脂酰丝氨酸(PS)的表达变化,评价储存期间血小板的质量状况。方法: 以凋亡受体Fas(CD95)体外诱导血小板凋亡,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S的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储存时段30份血小板PS的静止表达率,同时检测经CD95刺激的血小板PS的诱导表达率。结果: 在0、1、5、7和8 d储存时间,静止血小板膜PS表达持 续升高,表达率分别为2.03%±0.91%、3.26%±1.86%、8.98%±4.60%、26.68%±21.28%和38.85%±26.4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在CD95诱导作用下,各储存时间组血小板膜PS诱导表达率明显高于新鲜血小板0 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储存7 d静止血小板PS表达率与CD95诱导0 d组的诱导表达率比较(26.68%±21.28%和25.29%±18.9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凋亡蛋白PS的表达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新鲜血小板有抗凋亡诱导作用。血小板储存至7 d,仍可能保持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血液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多数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血小板的减少尤为明显,输注机采血小板替代手工分离的血小板疗效明显,输注方便.方法本文116例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584例次.结果 584例次有489例次血小板回升明显,占83.7%,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有549例次,占94.1%.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明显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并能迅速达到止血的目的,防止大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苏云  张建平 《西部医学》2013,(12):1794-1796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8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检测出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8株(81.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1株(21.9%),铜绿假单胞菌15株(15.6%),肺炎克雷伯菌15株(15.6%),大肠埃希菌9株(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株(7.3%),阴沟肠杆菌6株(6.3%).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阴沟肠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80%)较高,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可作为首选.结论 医院感染具有多重感染多重耐药的特点,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外科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外科手术的危险之一就是术后感染,轻者使患者医疗费用增加,重者造成死亡1。据国外文献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按各国患病率不同波动在3%~20%,平均为9%;在我国1998—1999年医院感染监控网监测资料分析的126所医院中,医院感染率最高8.25%,最低为0.21%。至于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按国外报道,以泌尿道感染为最常见,其次为肺部感染和伤口感染;在我国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居首位,占感染总数的29.58%。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在肿瘤、血液病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证实白细胞过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2007年我院肿瘤和血液病患者使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情况,并通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血小板有效输注及24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与未进行白细胞滤除的机采血小板输注相比较。结果:过滤机采血小板和未过滤机采血小板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过滤机采血小板和未过滤机采血小板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CC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地减少机采血小板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各项指标的改变,探讨储存损伤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22℃震荡保存1、3、5、7 d的MPV、PDW、PLT、活化率和血浆中S1P浓度。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单采血小板保存期间MPV和PDW升高,PLT下降,活化率增高,血浆中S1P浓度上升。结论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甚至凋亡,说明储存损伤影响了血小板质量,并有可能影响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机采血小板室温保存期间的代谢变化损伤,为临床血小板榆注评价提供可参考指标。方法血小板室温22℃保存0、3、5、7d,分别检测血小板的代谢情况,形态改变,功能变化等一系列指标,对血小板的保存损伤进行多参数分析。结果血小板保存从3d开始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堆积增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数值逐渐增大,形态改变明显,葡萄糖(Glu)、pH值则呈下降趋势,CD62P表达增强,血小板活化明显,聚集功能低下,保存到5、7d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变化更加明显,聚集功能几乎下降为零。用0d的各数值同3、5、7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保存期间形态功能改变明显,临床在做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时,应当考虑血小板本身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在保存3d后。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损伤,聚集功能显著减弱,临床输注保存期的血小板最佳时间为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