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从腹膜透析(PD)流出液中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方法。方法从10例PD患者PD流出液标本中收集HPMC并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8例PD患者流出液中HPMC在体外原代培养成活,经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的HPMC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显示培养的HPMC胞浆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均阳性,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扫描电镜见培养细胞表面有许多长短不一呈丝状的微绒毛。结论成功建立了从PD流出液中HPMC原代培养方法,该方法将对进一步PD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从腹膜透析(PD)流出液中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方法,并检测上皮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方法 从25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PD流出液中分离HPMC,并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开始透析的时间分为新开管组(10例)和透析半年以上组(15例).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E-cadherin、claudin-1及α-SMA mRNA表达.结果 22例患者(新开管组10例,半年以上组12例)PD流出液分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活,经鉴定均具有HPMC的特征.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半年以上组较新开管组分离的HPMC细胞E-cadherin、claudin-1 mRNA表达降低,α-SMA mRNA表达增高(P<0.05),提示出现了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PD流出液分离培养原代HPMC的方法,并证实长期PD患者HPMC存在EMT倾向.该研究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腹膜纤维化(PF)和超滤衰竭(UFF)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增减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是研究腹膜功能的有用模型,我们为此建立了一种改良消化法,以从人大网膜分离腹膜间皮细胞。方法用0.2%胰蛋白酶-0.02%EDTANa2消化大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纯度;免疫组化(ABC法)监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长鹅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细胞表面标志监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是研究腹膜功能的有用模型,我们为此建立了一种改良消化法,以从人大网膜分离腹膜间皮细胞。方法用0.2%胰蛋白酶-0.02%EDTANa2消化人大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纯度:免疫组化(ABC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纯度达95%以上。细胞表面标志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分离培养的确是HPMC。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HPMC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使用艾考糊精透析液后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考糊精组(选择7.5%艾考糊精透析液夜间留腹)和对照组(仍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总治疗期为4周,每2周随访1次(用药后第14、28天)。观察和比较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14、28天的夜间留腹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变化;测定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28天的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计算CA125呈现率。结果 54例CAPD患者入选,两组各27例。两组患者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考糊精组用药后第14、28天的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均较基线期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艾考糊精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第28天与基线期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CA125呈现率的差值分别为(1484.0±1571.6)U/h和(-222.1±1816.7)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2.5%葡萄糖透析液相比,7.5%艾考糊精透析液能显著提高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提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瞻性研究使用艾考糊精透析液后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考糊精组(选择7.5%艾考糊精透析液夜间留腹)和对照组(仍以2.5%葡萄糖透析液夜间留腹),总治疗期为4周,每2周随访1次(用药后第14、28天).观察和比较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14、28天的夜间留腹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变化;测定两组基线期和用药后第28天的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计算CA125呈现率.结果 54例CAPD患者入选,两组各27例.两组患者基线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考糊精组用药后第14、28天的净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均较基线期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艾考糊精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第28天与基线期夜间留腹透析流出液CA125呈现率的差值分别为(1484.0±1571.6) U/h和(-222.1±1816.7)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2.5%葡萄糖透析液相比,7.5%艾考糊精透析液能显著提高患者透析流出液中CA125水平,提示腹膜间皮细胞生成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黄芪液拮抗乳酸盐腹透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黄芪液对乳酸盐腹透液致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及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 -ED TA消化法 ,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 ,并建立体外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培养模型。以MTT法测定HPMC增殖程度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示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2 .5 %乳酸盐腹透液中加用黄芪液 (1mg/ml)与HPMC作用 4 5min ,其培养液中LDH水平较腹透液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1) ,HPMC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P <0 .0 1)。结论 :黄芪液能拮抗乳酸盐腹透液致HPMC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己糖激酶在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 (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PMC)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己糖激酶 (hexoki nase ,HK)的表达。方法 :胰蛋白酶 EDTA消化法进行PMC的分离、培养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H)偶联比色法检测其HK总活性。结果 :PMC的原代及传代细胞 5~ 8d即可达到融合 ,其HK的基础活性为 (4.80± 0 .39)U/g蛋白。结论 :改良的胰蛋白酶消化法是进行PMC原代培养的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PMC有较强的HK活性 ,参与了腹膜透析时对葡萄糖吸收和利用方面的调节 ,可能对透析超滤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共9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对比分析培养阴性及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62例共9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培养阳性者73例次(74.4%),培养阴性者25例次(25.5%).与培养阳性者相比,培养阴性者具有更高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28% vs 10%,P<0.05),两者在治愈率(84% vs 79.4%)、拔管率(8% vs 8.2%)及复发率(8% vs 12.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应用万古霉素组治愈率最高(100%),应用环丙沙星组治愈率最低(66.6%).结论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是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液培养阴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阴性患者可能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治疗上以万古霉素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有效的HPMC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的方法。方法用0.25%的胰蛋白酶0.02%EDTANa2消化腹部择期手术者大网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采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电镜等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样鹅卵石状,免疫组化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证明培养的细胞的为HPMC。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培养HPMC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细胞分为3组:正常糖组(含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含14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加24.5mmol/L甘露醇),培养24、48h后,应用Northernblot、Westernblot方法检测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糖组腹膜问皮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43,高糖环境下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腹膜间皮细胞connexin43mRNA和蛋白质表达,可能为腹膜透析(PD)中腹膜间皮层完整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拮抗腹膜透析液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以对照组caspase-3活性为1,PDS组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为3.26±0.91,显著高于黄芪一组(1.87±0.43)和黄芪二组(1.67±0.32),P<0.05。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8±14.2)%和(25.7±1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4.86)%和(7.96±4.28)%,P<0.05;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PDS组(P<0.05)。TUNEL研究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PD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0.2%胰蛋白酶-0.02?TANa2消化人大网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组化(SP 法)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状.免疫组化鉴定显示角蛋白、波形蛋白抗原阳性,第Ⅷ因子、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的确是HPMC.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HPM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膜间皮细胞(PMCs)是腹膜组织的结构细胞,在腹膜纤维化(P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MCs损伤和凋亡是引发和促进PF增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其损伤后一方面导致腹膜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其分泌蛋白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纤维化因子,引起腹膜间质细胞的激活和基质重构,从而触发了PF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Cs在PF过程中的作用与上述因素及其他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体外研究发现,PMCs在肿瘤坏死因子β1的诱导下可以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但其在PF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腹透液相关浓度葡萄糖对体外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腹透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1.5%、2.5%、4.25%)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从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相关浓度葡萄糖作用下的凋亡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2.5%、4.25%葡萄糖均能引起明显的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P〈0.05),三种浓度葡萄糖组间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4.25%甘露醇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1),4.25%葡萄糖与4.25%甘露醇比较,前者能引起明显的凋亡(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葡萄糖分别作用于腹膜间皮细胞24h、72h、120h,各时间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P〈0.05)。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率与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7.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4.25%葡萄糖作用72h后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脱失;细胞质内出现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核内的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腹膜透析液相关的三种浓度葡萄糖和4.25%的甘露醇均能引起腹膜间皮细胞的凋亡;葡萄糖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凋亡不仅与其渗透压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有关;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有:腹膜间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倒伏、缺失;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出现空泡样变:细胞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边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18.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终末期肾病(end-stage irenal disease,ESRD)已有30余年,因为其具有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残肾功能保护较好等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慢性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于青  黄振飞  刘军  姚建 《上海医学》2003,26(11):808-810
目的 探讨肝素和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MC)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肝素和高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纤维连结蛋白(FN)、I型胶原(COLI)、转移生长因子(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核c—fos、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3.86%D-葡萄糖可明显促进FN和COLI的分泌,肝素可明显降低:HMC的FN和COLI的分泌,也可降低高糖环境下FN和COLI的分泌。3.86%D-葡萄糖对TGF—β1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肝素对高糖环境下TGF—β1的分泌亦无明显影响。3.86%D-葡萄糖可促进细胞核c—fos、c—jun蛋白表达增加,肝素可减少高糖引起的c—fos蛋白增加,但对c—jun蛋白增加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糖通过促进活化蛋白—1(AP—1,c—fos/c—jun)表达的增加来促进ECM分泌,可能是长期腹膜透析导致腹膜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素在高糖环境下可抑制高糖所致的AP—1(c—Ios/c—jun)表达增加及ECM分泌,对保护腹膜功能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腹膜透析与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自动腹膜透析 (APD)的出现 ,为部分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充分的透析 ,是相当安全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对CAPD和 APD不同透析疗法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讨 APD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 DOQI标准 ,选择腹透时间大于 3个月 ,透析不充分的腹透患者 2 7例 (CAPD,4次 / d)。随机分成两组 :CAPD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1.7± 6 .7)岁 ,平均腹透时间 (2 9.7± 3.3)个月 ,透析方案改为 CAPD,5次 / d;APD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