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次脑损伤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a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二次脑损伤 (SBI)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1α(m Glu R1α)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合并 SBI3组 .在 Marm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以抽血造成低血压为 SBI指标 .在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研究 .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相比 ,单纯脑损伤组脑皮层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在伤后 1h表达明显增加 ,为 13.9±3.2 (P<0 .0 5 ) ,2 4h达到 15 .3± 3.7的峰值 (P<0 .0 1) ;脑损伤合并 SBI组 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0 .5 h即明显增加 :13.5± 3.8(P<0 .0 5 ) ,伤后 6 h达高峰 :15 .6± 3.7(P<0 .0 1) .结论 在弥漫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 ,m Glu R1α改变可能是导致脑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合并 SBI组脑皮层m Glu 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增强和高峰的提前提示m Glu R1α参与缺血过程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次脑损伤(SBI)大鼠脑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α (mGluR1α)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脑损伤、脑损伤合并SBI 3组. 在Marmarou大鼠加速性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以抽血造成低血压为SBI指标. 在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研究. 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相比,单纯脑损伤组脑皮层mGluR1α阳性神经元在伤后1 h表达明显增加, 为13.9±3.2(P<0.05),24 h达到15.3±3.7的峰值(P<0.01);脑损伤合并SBI组mGlu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0.5 h即明显增加:13.5±3.8(P<0.05),伤后6 h达高峰:15.6±3.7(P<0.01). 结论在弥漫性脑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 mGluR1α改变可能是导致脑损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合并SBI组脑皮层mGluR1α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增强和高峰的提前提示mGluR1α参与缺血过程. 相似文献
3.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由组织中分子氧水平的改变所诱导,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是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性物质。目前,已经证实HIF-1α与创伤性脑损伤、脑缺氧缺血性疾病、肿瘤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治疗神经损伤的新途径,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炎症反应是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NLRP3炎性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度活化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在TBI后被激活,并通过招募、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前体(pro-caspase... 相似文献
5.
二次脑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7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外科专家Miller首先提出,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的概念,实际上属于继发性脑损伤范畴,但名称上与因脑出血、脑水肿等直接造成的损伤相区别。临床上也确有不少颅脑损伤伴发脏器出血、低血压、高热等SBI因素,使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升高。SBI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应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β及黏附分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白介素 1β及黏附分子CD11a和CD11b在白血病细胞淤滞及向组织浸润中的作用 ,并为临床防治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5 1例初治和复发 ,且未开始化疗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和 15例正常献血员血清中IL 1β的含量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 -AP测定 4 0例AML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或浆中CD11a和CD11b表达百分率。结果 AML组血清中IL 1β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血清 (P <0 .0 1) ;AML浸润组血清中IL 1β的量显著高于非浸润组。IL 1β与外周血白细胞呈直线相关关系 (r =0 .796 ,P <0 .0 1)。在CD11a和CD11b的表达中 ,CD11b在M4 M5的表达百分率明显高于M1 M2 及M3 (P <0 .0 1)。CD11a阳性者临床特征中外周血白细胞明显高于CD11a阴性者 (P <0 .0 1) ,且容易出现浸润征。而CD11b阳性者与年龄、血小板、浸润有关。IL 1β、CD11a和CD11b之间存在两两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黏附分子整合素包括CD11a、CD11b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组织浸润的机制 ,白血病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 1β可上调CD11a、CD11b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低度炎症反应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血管紧张素II可能起一定作用。笔者以前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的分泌较正常血压者升高。了解血管紧张素II在高血压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中的抗炎作用,探讨高血压病的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B组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代文80mg/d)治疗。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1β的浓度,2周后复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白介素-1β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缬沙坦治疗2周后,高血压病患者脂多糖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介素-1β的分泌下降[(2857±643)pg/mL比(2146±508)pg/mL,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血管紧张素II可能与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激活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缬沙坦治疗能部分逆转高血压病的炎症反应,且与血压的降低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脑组织谷氨酸及环核甘酸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损伤 (DBI)及其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甘酸代谢改变及意义 .方法 在 Marm arou大鼠 DBI模型的基础上 ,制成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免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 .结果 DBI后 10 min Glu明显增加 [(19.0± 6 0 .9)μm ol· g- 1 ,P<0 .0 1],随后逐渐下降并于 2 4~ 72 h间达最低点 ,为 (6 .5± 1.0 )μmol· g- 1 ,72 h组出现回升趋势仍维持低水平 ;DBI后 2 4h c AMP下降至(5 .7± 1.9) nmol· g- 1 (P <0 .0 5 ) ,c GMP则升高为 (1.1±0 .3) nmol· g- 1 (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 (5 .0±1.0 ,P<0 .0 5 ) ;SBI后上述指标变化愈加明显 .结论 在DBI及合并 SBI后脑组织 Glu,c AMP,c GMP含量发生变化 ,所引起的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应急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这在合并 SBI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弥漫性脑损伤(DBI)及其合并缺血性二次脑损伤(SBI)后大鼠脑皮层第Ⅲ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各亚型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单纯脑缺血、单纯DBI及DBI合并SBI组。在Marmarou DBI模型基础上,制成缺血性SBI模型,伤后1,6,12,24,72和168h进行皮层mGluR4,6-8mRNA原位杂交。结果:脑损伤后mGluR6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DBI及合并缺血性SBI组mGluR4,mGluR7和mGluR4 mRNA转录在损伤1h后即有明显增加(P<0.05);单纯DBI组伤后6h达到高峰,7d后恢复正常;合并缺血性SBI组伤后6h还在增加,12h达到高峰,单纯DBI组和合并缺血性SBI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GluR4,mGluR7和mGluR8参与脑损伤及缺血性SBI脑损害过程,可利用第Ⅲ组mGluRs特异性激动剂治疗DBI及其合并SBI。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1-β对人肺腺癌细胞COX-2表达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 A549细胞培养达80%融合后,用不同浓度的IL-1β(0、0.1、1、5和10ng/mL)干预或用5ng/mL IL-1β干预不同时间(0、3、6、9、12和24h)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A549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用5ng/mL IL-1β与有丝分裂原激活的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098059、P38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共同干预A549细胞观察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用COX-2系列报告基因质粒及对照质粒转染A549细胞后予以IL-1β干预,以不加IL-1β干预的细胞为对照组观察IL-1β对COX-2启动子的影响;westem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RT—PCR检测COX-2 mRNA表达。COX-2报告基因活性应用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法测定。结果 A549细胞COX-2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IL-1β浓度依赖性表达增加,干预9h表达达高峰;SB203580、H-7可明显抑制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PD098059对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表达无影响;IL-1β对COX-2报告基因无影响。结论 PKC途径和P38 MAPK途径参与IL-1β诱导A549细胞COX-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1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缺氧对胎盘绒毛分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重组IL-1β体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探讨IL-1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巾的作用。方法 8例正常足月胎盘绒毛分别存常氧(21%O2)及低氧(2%O2)的条件下培养,采用ELIA方法检测胎盘绒毛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培养液中加入重组IL-1β培养5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 胎盘绒毛在缺氧条件下培养分泌IL-1β的量显著高于常氧条件;重组IL-10体外可诱导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结论 缺氧可能是影响胎盘绒毛产生IL-1β的一个重要因素,IL-1β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IL-1β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IL—1β和IL—6在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6(IL-6)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h、3h、6h、12h、24h、48h、72h组,动物模型采用全脑缺血模型三血管阻塞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 IL-1β和IL-6在假手术组脑组织低水平表达。IL-1β在脑缺血再灌注1h表达开始上升,6-12h达峰值,24h开始下降。IL-6在脑缺血再满注3h表达开始上升,24-48h达峰值,48h后开始下降。结论 IL-1β和IL-6参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脑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MEK抑制剂阻断小鼠脑缺血后ERK通路的激活和IL-1βmRNA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以及U0126对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0)模型,颈内静脉注射U0126;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MEK、pERK1/2和pEIk-1;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法检测IL-IβmRNA含量。结果 注射U0126后的MCAO小鼠pMEK活性降低,其降低幅度与U0126有剂量依赖的关系,并在缺血前给药有效;U0126注射后pERKl/2和PElk-1也表现出相似的下降变化。小鼠MCAO后1到2hIL-IβmRNA水平上升;而注射U0126后IL-IβmRNA在MCAO后1至4h内下降。结论 ERK在小鼠脑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静脉注射MEK抑制剂U0126可阻断脑缺血引起的pMEK、pERK1/2和pElk-1的活性增加。U0126通过阻断ERK通路进而降低II-1βmRNA而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保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可有多脏器(肾、中枢神经等)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IL-1β)、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及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在脑组织中的不同时相表达的特点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将75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0.5 h组、1 h组、3 h组、6 h组、12 h组、1 d组、3 d组、5 d组、7 d组、9 d组、14 d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脑组织中IL-1β、p38 MAPK及VCAM-1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p38 MAPK及VCAM-1均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脑组织中IL-1β的表达在损伤后0.5 h即升高,3 h达到高峰,6 h后逐渐降低,损伤后3 d降至正常水平;p38 MAPK的表达在损伤后1h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损伤后5 d降至正常水平;VCAM-1的表达在损伤后0.5 h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 d后逐渐降低,损伤后9 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L-1β、p38 MAPK及VCAM-1在大鼠闭合性弥漫性脑损伤早期即迅速升高,后期逐渐恢复正常,3者在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3者作为联合指标,在法医学实践中可判断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7.
热射病(heatstroke, H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极端体温过高为特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HS发病率有所上升,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很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数据表明,HS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到复杂的机制,不仅受到热暴露的直接影响,还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对炎症反应产生机制与炎症反应的作用认识有限。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介绍了炎症反应在HS中的作用,简要阐述了细胞因子在HS中发挥作用的可能途径,重点从直接热损伤、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器官与组织损伤相关炎性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HS炎症反应产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理解HS及基于炎症反应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8在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白介素8在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获取肺泡巨噬细胞,经贴壁纯化后,随机分为:Ⅰ、空气组,Ⅱ、高氧组,Ⅲ、空气+脂多糖(lipopolysacchide,LPS)组,Ⅳ、高氧+LPS组。培养48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并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8,过氧化氢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1)培养48h后,Ⅳ组白介素8增加最显著,其次为Ⅲ组、Ⅱ组,Ⅰ组最低,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2)Ⅱ组较Ⅰ组、Ⅳ组较Ⅲ组过氧化氢均明显降低;Ⅲ组较Ⅰ组、Ⅳ组、较Ⅱ组过氧化氢则显著增加。(3)Ⅰ组、Ⅲ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Ⅱ组、Ⅳ组细胞呈现生长不良状态,但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白介素8参与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以及作用. 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伤大鼠模型为对象,用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PLA2、IL-1β、TIMP-1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 cPLA2的mRNA在伤后2h表达升高,7天达到高峰,以后下降,但直到14天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IL-1β在伤后1h表达明显升高,5~8h达到高峰,在伤后72h时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TIMP-1在伤后2h开始升高,48~72h达到高峰,到14天时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 结论 cPLA2、IL-1β和Timp-1在脑损伤后表达增加提示cPLA2、IL-1β和TIMP-1参与了脑损伤过程并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