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无锡市市区现有麻风患者248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172名,女76名;发病年龄平均为28.9岁,现年龄平均55.83岁;平均病期26.93年;少菌型195人,多菌型53人;已婚91.53%,未婚8.47%;住院128入(51.6l%),院外治疗120人;已治愈222人(89.52%),院外治愈者占51.78%;现症病人26人;有残畸者90人(36.29%)。对患病消极悲观者占46.77%,在有畸残者中占61.11%,无畸残者38.61%,(P相似文献   

2.
1480例麻风的畸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麻风畸残的基本情况,于1987年对两个麻风病院、一个市和一个县的全部麻风现症患者及治愈者进行了畸残调查。调查用作者稍加改进的WHO畸残分级登记表,对畸残原因也作了调查。共检查1480人(男1108,女372,年龄8~92岁,平均49.48岁).结果:畸残者999人,畸残发生率为67.5%,其中现症患者及治愈者的畸残率分别为73.48%(241/328)及65.88%(753/1143);畸残发生于抗麻风治疗开始之前者达65.8%(340/609);2级及3级畸残者为80.95%(809/999),而1级者仅12.01%(120/999)。畸残发生之有关因素中最常见的是麻风反应及神经痛。麻风发病到发生畸残的时间在4年以内者占36.5%(365/999)。上述情况皆说明我国麻风畸残问题的严重性。作者强调,麻风病的静止不等于畸残的静止,控制麻风必须控制畸残,因此必须树立全面控制麻风的观念,必须把控制麻风的三个目标作为工作的主要目的:1,降低发病率,2、治愈患者并使之全面康复,3、预防畸残。此外强调了开展麻风康复工作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并对畸残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选择有适应症的麻风畸残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和畸残预防。现将 1996年3月~ 1998年 2月间 ,对 5 0 0例麻风畸残者康复预防情况的随访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院外患者 3 79例 ,住院患者 12 1例 ;男 42 5例 ,女 75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62岁 ;I级畸残 49人 ,II级畸残45 1人 (其中 :视力损害 2 40人 ,红眼数 15 5人 ,手足骨缺损 197人 ,手足皲裂数 2 4人 ,足溃疡数 115人 )。检查方法 由各乡镇卫生院兼职医生和市皮防院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治疗。开展畸残康复预防前 ,按国际麻风救济会的麻风畸残康复实施方案及全国…  相似文献   

4.
1989~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来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89~1998年全国各县、市的22437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数据.结果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为46 .49%,到1998年为32.31%;Ⅱ级畸残比由1989年的25.55%,到1998年的20.23%;有18个省(市)畸残比超过40%.畸残者中,Ⅰ、Ⅱ级畸残分别为37.86%和60.64%,另1.5%为仅有脱眉、面瘫、塌鼻等其他畸残,Ⅱ级畸残人数超过50%的有25个省(市).年龄在15岁以下的畸残比为24%,15~65岁者为39.85%,65岁以上者为53.33%.麻风病期在2年以内发生畸残比为29.85%,超过2年和5年者为48.82%和61.17%.有过麻风反应发生畸残比为52.9 %;神经损害3条以上者发生畸残比为46.1%.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28.99%)明显高于多菌型(22.04%).结论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较高,近10年虽有下降,但其程度无变化.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畸残比差异非常明显,与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发现患者,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有效处理及控制麻风反应是预防新发患者发生畸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害是引起麻风畸残的主要原因,上肢神经受损比较常见,常导致手的畸残。现将我们对174例麻风畸残者的手部检查资料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受检502人,手的畸残率28.39%,有174人285只手畸残(有肌力下降、手指畸形或感觉障碍)。男性118例,女性56例;PB72例,MB102例;右手138只,左手147只,其中右左同患111人(PB41人,56.po%;MB7O人,68.63%)。年龄对一82岁,平均月.36岁。按照“麻风畸残基础记录”的方法检查,凡患者不能指出被压点(不超过3cm)为感觉障碍;凡小指内收、拇指对掌、腕背屈功能不全均为肌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1984年6~11月对全县104例和治愈者1例现症病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81例,女24例,有畸残66例(63.O%),Ⅱ、Ⅲ级的占57.1%;多菌型中畸残者占80.0%,少菌型中占56.0%;畸残发生在14岁以下的占65.0%,15~24岁85.7%,25~34岁46.9%,35~44岁53.8%,45岁以上58.3%;麻风发病至发生畸残经历3月~15年,2年内畸残的占38.5%,3年以上77.2%;治疗2年内畸残的占38.2%,3年以上74.6。66例畸残的原因为外伤、冻伤、烫伤、水泡、皲裂的占31.8%,治疗不及时的68.2%;曾有麻风反应的占42.8%。  相似文献   

7.
1954~1992年底,我院累计收治麻风1143例,治愈963例,现有现症住院10例,残老留院25例,住院的35人中有畸残者29例(82.85%),其中男18例,女11例;多菌型21例,少菌型8例;年龄19~70岁,平均53.4岁,畸残发生已2~36年,1级4例(13.79%),2级17  相似文献   

8.
了解贵州省麻风受累者的畸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截止2008年底贵州省所有存活的麻风病人及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麻风病人27 544例,其中10 429例存活麻风病人中,畸残病人5655例,占存活病人54.22%,麻风畸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明显高于多菌型患者(P<0.001);不同职业之间畸残有差异(P<0.001),以农民的畸残率最高54.91%;麻风村病人的眼、手、足Ⅱ级畸残率均明显高于家庭治疗病人(P<0.001);麻风Ⅱ级畸残者使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贵州省10 429例麻风受累者中畸残率较高,与年龄、麻风型别、职业等因素有关,提示需加强病例的早期发现,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控制麻风反应、神经炎,推广麻风康复技术,仍然是贵州省降低麻风畸残率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北荆州地区于1986年对2263例治愈的和现症的麻风患者做了一次畸残调查,发现有畸残者1304 人(57.62%)。畸残与性别无明显关系,40岁以上者较多(54.8%),多菌型者较多,但在患病的早期以少菌型的畸残较多见。肢体畸残以手部较多(45.7%),足部占33.5%。畸残的表现多为爪形手、猿掌、垂足、溃疡,脱眉和兔眼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8月对全市麻风包括治愈者进行了畸残调查。1956~1990年6月,全市累计发现麻风3918人,死亡1361人。失访388人,外迁373人,存活1796人;检查1761人(98.05%),其中治愈者1680人,观症81人;男性1291人,女性470人;少菌型1215人,多菌型546人;住院371人,院外1390人;15岁以下1人,16~60岁1121人,50岁以上639人。查发现残疾738人(41.91%);I级43人(5.83%)Ⅱ级323人(43。77%)Ⅲ级372人(50.4l%);无畸残1023人。多菌型的畸残率为62.09%,少菌型为32.84%(P<0.01);院由与院外的畸残患者,分别占91.11%和28,78%(P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中国麻风重流行区之一,至1991年底全省累计发现病人30843人,现有现症病人4047人;现在活着的病人和治愈者共17574人,其中畸残者8625人,畸残率为49.08%,包括Ⅰ级畸残8.09%(1423例),Ⅱ级畸残22.77%(4001例),Ⅲ级畸残18.21%(3201例),还不断有新的畸残出现,因此畸残的预防和康复医疗十分繁重。 从1988年起,对全省麻风防治人员进行了麻风畸残预防的培训,重点在早期发现病人和及时处理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2.
对103例麻风进行畸残调查,其中现症10人,男84,女19;年龄18—77岁,平均49.16岁;MB 63人,PB 40人;病期0.5—22年.平均4.54年。有畸残52例(50.49%),在MB 和 PB 中分别为40.0%和51.74%(P>0.05)。畸残者中Ⅰ、Ⅱ、Ⅲ级的分别为34.62%、46.15%和19.23%;在Ⅱ级畸残者中.PB 占56.25%,MB 占41.67%;病期<5年的61人中,有畸残19人(31.15%),5年以上的43人中,有畸残33人(78.57%)(P<0.005);单肢、双肢、3  相似文献   

13.
对院外357名麻风患者进行了畸残调查,其中男262例,女95例;年龄20~83岁;少菌型107例,多菌型205例;治愈者336例,现症病人21例。发现畸残274例(76.75%);多菌型中212例(84.80%),少菌型中62例(57.49%);病期越长,畸残越多越严重。康复工作应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畸残是麻风恐惧的根本原因,也给麻风患者造成很大的生活困难和精神压力,因此防治麻风畸残已成为当前麻风防治的紧迫任务。四川从1989年开始对全省现存的现症病人和治愈者进行畸残调查,现已基本完成的有凉山州、攀枝花市、万县地区、成都市、德阳市及乐山市。在这六个地区共调查8139人,按WHO畸残分级标准,有畸残的3444人(42.31%),其中Ⅰ级786人,Ⅱ级1430人,Ⅲ级1228人,Ⅱ+Ⅲ级占32.66%。在高流行区的5728人,畸残占44.01%,Ⅱ+Ⅲ级34.48%;中流行区1563从,畸残占34.29%,Ⅱ+Ⅲ级畸残  相似文献   

16.
韶关医院从1988年开始对住院麻风患者进行康复工作。1986~1991年人院现仍在院内的病人30例(现症23例和治愈者7例)。查阅其入院后的畸残登记表与本次调查的畸残登记,加以对比,了解到1989~1992年间的畸残变化。30人中男25人,女5人;年齡14~69岁;BT 7人,BB 4人,BL 7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按照中英麻风医疗康复项目要求,选择有适应症的麻风畸残者进行了康复医疗和畸残预防。现将2000年3月~2003年2月间,对234例麻风畸残者医疗康复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34例患者均为我市麻风存活病人。其中男184例,女50例;年龄27~80岁,平均63.8岁;MB113例,PB121例;共有视力损害32只眼,红眼数17只,手足皲裂数35处,手足溃疡51个,复杂性足溃疡数43个。  相似文献   

18.
巍山县累计发现麻风471人,除死亡及外迁,现在册的有250人,其中男198人,女54人。有肢体功能障碍及外形异常者162人,畸残率为64.8%;脱眉44人,占17.6%;畸残发生年龄以21-40岁较多,占畸残的56.8%,诱因以麻风反应占55.6%;病期10年以内者的Ⅱ级畸残占12.35%,Ⅲ级为6.176%,病程20年以上者Ⅱ-Ⅲ级畸残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麻风患者延迟发现及发生畸残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蒙自市麻风治愈存活病例及现症患者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延迟期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畸残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麻风治愈存活者及现症患者192例。中位延迟期为17(11~37.75)个月,不同文化程度、传染来源、发现方式、病期及神经损害数间延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䥺Symbol|@@0.01)。文盲、家庭外感染、少菌型、延迟期>24个月、病期>11年、皮肤损害数≤5块是致畸残的危险因素(P<0.05)。1956—2020年,新发病例中Ⅱ级畸残比下降、延迟期、病期明显缩短(P<0.001),Ⅰ级畸残比上升(P<0.05),儿童发病比及其Ⅱ级畸残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自市麻风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但I级畸残及儿童发病问题值得重视。患者间延迟期差异较大,应继续加强麻风早期发现工作。文化程度、传染来源、型别、延迟期、病期及皮肤损害数是致畸残的影响因素,当地相关部门可据此制定针对畸残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为麻风畸残者提供康复服务,根据麻风畸残者的残疾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对有畸残者进行矫治畸残,改善功能,预防畸残加重.我市于2001年12月~2002年1月对114例存活麻风治愈者和现症病人进行调查,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