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结果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颞颌关节病症状。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适当的持续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牙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15 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5 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牙合)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作用均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方牵引矫治Angle 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矫治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前方牵引组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矫治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能较快改善侧貌外形。而单纯前方牵引组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在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对上下颌软组织矫治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he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he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he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he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he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作用均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 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 ~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作用均较大。  相似文献   

6.
改良反式Twin-block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治疗Angle Ⅲ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反式Twin-block矫治前牙反(牙合)8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6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形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牙合)得以纠正.结论:改良反式Twin-block是矫治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病例采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病例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后舌骨的位置,与其治疗前比较,H-FH、H-S、H-Ptm、Ar-H-Me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1);与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比较,HFH HFH、H-S、H-Ptm增大(P<0.05),Ar-H-Me角度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5)。结论 经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与其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比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更大,下颌在发生后下位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舌骨位置的后上移位,对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2,11(3):129-130
目的探讨治疗安氏III类错牙合的有效途径.方法 36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安氏III类错牙合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应用改良式Andresen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反牙合均解除,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改良式Andresen矫治器治疗功能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效果肯定,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牙合平面与前牙覆牙合的相关性,通过控制牙合平面的变化为不同前牙覆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正畸、正颌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90例安氏Ⅲ类前牙反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30例成人个别正常的头颅侧位片作为对照组。根据前牙覆牙合的大小将安氏Ⅲ类错牙合分为3组,即开组、反覆牙合组、反深覆牙合组,每组各测量14项指标。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前牙覆牙合与前后牙合平面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中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OP-P角)和前牙覆牙合呈负相关(r=-0.24,P<0.05),前牙牙合平面倾斜度(OP-A角)与前牙覆牙合呈正相关(r=0.23,P<0.05)。结论 不同前牙覆牙合的牙合平面形态各有不同,在正畸治疗不同前牙覆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及后牙牙合平面的倾斜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对矫治安氏Ⅲ类错  相似文献   

12.
前牙反牙合是乳替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口腔医生常常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有骨性和非骨性之分,其鉴别诊断对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期常用的前牙反牙合治疗技术包括乳尖牙调牙合、咬翘法、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及不良习惯去除。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是替牙期最为常用的前牙反牙合矫治技术。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前牙反牙合可能会出现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13.
14.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19例和正畸后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20例和正畸后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与TMD关系不密切;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提示与TMD有关,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牵引弓联合前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牙早期及恒牙早期两个不同矫治时机对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6个月,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上颌骨移位均有显著性变化,SNA增大2.2°±0.3°,A点前移3.3mm±1.3mm,上中切牙切端唇向移动3.8mm±1.2mm,其中替牙早期组表现更多的骨骼、更少的牙齿改变.结论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是简便、有效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装置,在替牙早期比恒牙早期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前牙反牙合是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时期的常见问题,对其早期矫治不但能改善患儿美观,也能提升牙牙合功能,并可防止或降低前牙反牙合对牙、牙周组织及骨生长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区分反牙合是牙源性、功能性还是骨性。临床上应首先在下颌静止及功能性运动状态下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结合X线影像结果进行鉴别诊断,然后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是正畸研究领域中的难点。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探讨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与TMJ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受试者21名,并以个别正常[牙合]20例作对照。使用K6-Ⅰ型口颌系统功能检查仪中的电声谱仪(ESG electrosonogram)进行颞下颌关节音记录。结果比较安氏Ⅲ类及个别正常[牙合]两组测试者左(L)、右(R)两侧颞下颌关节关节音的峰频率(Peak frequeney,P)及强度(Amplitude,A)的均值,统计学上无差异,髁状突在开闭口的平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频为47Hz。结论颞下颌关节音的发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髁状突在开闭口时产生的声响可能是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电声谱仪可提供一个比较准确、无损伤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Ⅲ类牵引快速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早期Ⅲ类牵引矫正儿童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病例,固定矫治早期行Ⅲ类牵引,观察疗效及疗程.结果 22例均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平均9 d(1~21 d);平均疗程6周.结论固定正畸早期Ⅲ类牵引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疗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前方牵引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颅面软组织的改建探讨前方牵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方牵引治疗 15例 8~ 14岁安氏Ⅲ类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 ,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后侧貌改善较慢 ,一般需半年以上。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 ,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 :前方牵引对上颌软组织影响较大 ,上唇对硬组织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 ,而对下颌软组织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对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牙性和骨性影响。方法:选择 17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前牙反牙合,矫治开始及前后各 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在治疗期内均发生上颌骨前移,下颌骨轻度向下后旋转:SNA平均增大 2. 6°, A点平均前移 3. 1mm;前牙覆盖增加 5. 2mm, 其中骨性变化占 63%,牙性变化占 37%。结论:牵引弓联合前方牵引是简便、有效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装置,可最大程度地减轻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