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X线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 2 1例复发性角化囊肿与其初发性角化囊肿的临床、X线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 1例中 17例仅复发一次 ,5年内复发者 14例 ,复发时年龄在 10~ 2 9岁间的患者有 13例。 4例二次复发 ,3年内复发者 3例。复发性囊肿以单房影像为主 ,5例呈多房影像的初发囊肿复发时仍为多房病损。复发性囊肿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典型不全角化型为主。结论 角化囊肿多在术后 5年内复发 ,低年龄组中初发囊肿体积较大、呈多房表现者复发率较高。应首选刮切术及全部拔除病变涉及的患牙。角化囊肿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2.
Chen G  Zhao Y  Liu B  Zhao YF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333-336
目的:评价和分析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增长速率及其早期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剜除术后X线显示复发并随访6~36个月的3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在X线片上测量比较囊肿最大直径,计算其年均增长速率,并评估其早期影像学特征。结果:8个复发性囊肿增长速率为0.67~22.0mm/a,平均为4.79mm/a。术后短期内的复发病变生长较快,且病变一般无明显硬化缘。此外,早期发现的多个独立的小的复发病变可逐渐增长,融合成多房性囊肿。结论: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增长速率与其复发时间密切相关,多个独立的小囊肿在迅速增大后可形成多房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8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 ,通过临床 X线 ,术后组织病理观察 ,对其感染 ,感染与术后并发症 ,与复发间关系进行初探。结果显示 :角化囊肿感染率高达 6 5 .5 % ,临床颌骨囊肿伴感染时 ,应考虑到角化囊肿可能性大。术前囊肿伴感染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高于术前无感染者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故角化囊肿应注意给予抗感染治疗。但术前伴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相比 ,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显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炎性感染与复发间的内在联系 ,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颌骨囊肿术后不完全骨愈合偶见于上颌骨,骨缺损区被瘢痕组织部分或全部填充,可能误诊为囊肿复发。本文报道两例下颌升支区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长期残留的骨腔。1临床资料病例1,女,49岁。因右侧升支区肿胀不适1月就诊。患者于6年前罹患右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病变累及右下颌升支及下颌体后份(图1a),经口外进路接受囊肿剜除术。近一月感右下颌区肿胀不适。入院后临床检查发现右侧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某些囊肿可以发生角化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重视。1956年Philipsen称此囊肿为牙原性角化囊肿。以后的一些研究根据角化囊肿具有复发倾向、侵犯性、可与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并发及潜在肿瘤性质,认为应区别于其他囊肿,并应将牙原性囊肿重新分类。对于牙原性角化囊肿仍有各种不同认识。本文即主要讨论这些不同意见:病因病理、组织学表现、潜在肿瘤性质及临床行为。以后将发表第二部分,即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阻生牙有关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3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36例与阻生牙有关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与阻生牙有关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77∶1,下颌磨牙-下颌支部26例,占72.22%;19例(52.8%)在20~30岁就诊。单房型27例(75%),多房型9例(25%);牙冠位于囊内13例(36.11%),整个牙位于病变内15例(41.67%),而阻生牙位于病变一侧8例(22.22%)。结论:与阻生牙有关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一个主要影像学特点是,整个牙被病变包绕或位于囊肿一侧,而表现为冠周密度减低影像者较少。  相似文献   

7.
成釉细胞瘤和角化囊肿细胞生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比较成釉细胞瘤和角化囊肿细胞的生长特点,探讨角化囊肿复发的原因。方法原代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牙源性角化囊肿、根端囊肿及口腔粘膜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倒置光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生长较快,细胞生长晕周围不规则,大细胞生长晕周围有许多卫星样小生长晕,成纤维细胞呈网格状。角化囊肿与其他囊肿和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相同,生长缓慢,细胞生长晕周围规则,由呈漩涡状生长的成纤维细胞围绕。结论成釉细胞瘤细胞生长活跃,而角化囊肿细胞的生长特点与其他囊肿和粘膜相似,提示成釉细胞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特点,推测角化囊肿复发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其具有肿瘤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特性,进一步了解角化囊肿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化法和细胞核DNA含量分析,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造釉细胞瘤上皮细胞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角化囊肿上皮细胞增殖活跃,与造釉细胞瘤相似。提示角化囊肿生物学特性为上皮细胞主动生长,而非被动性膨胀生长。结论角化囊肿可视为具有侵袭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提出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更能反应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抗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对牙源性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含牙囊肿、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细胞增殖抗原 Ki- 6 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Ki- 6 7表达较含牙囊肿高 ,与正常口腔上皮相似 ;复发的与未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Ki- 6 7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牙源性角化囊肿中 EGFR表达呈阳性。结论 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增殖活跃 ,上皮增殖生长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手术的、病历资料完整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病例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相应治疗效果。结果79例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采用保守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手术方式。(1)保守外科治疗后复发率为29.7%(11/37);其中单纯刮治术治疗后复发率为80.0%(8/10);刮治加微波热凝或射频消融、刮治加冷冻治疗后复发率为11.1%(3/27)。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率为2.3%(1/42)。(2)单纯刮治术治疗的复发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1.8个月;刮治加冷冻、刮治加微波热凝或射频消融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47.6个月;1例根治性治疗患者于术后4年复发。(3)保守外科治疗后病例无明显外形及功能障碍,根治性治疗有不同程度面部畸形、咬合障碍。结论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治疗首选仍为根治性治疗,但对部分病例,采用积极保守性手术治疗,可减少截骨所造成并发症,降低复发率,达到与根治性治疗相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与骨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及升支部的颌骨囊肿,具有独特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本文从胶原纤维、胶原溶解、白介素-1、金属基质蛋白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方面综述了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与骨吸收的关系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 ,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 ,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 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上颌骨角化囊肿临床上较下颌骨角化囊肿少见,占上颌骨囊肿的4%。以往文献中较少单独论述。我院自1976年—1986年共收治21例,本文总结了21例上颌骨角化囊肿手术治疗中的不同手术方法,分析了口腔瘘发生的6点原因,术后复发的3点原因,提出了5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在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囊液和血清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角化囊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1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囊液和血清中sIL - 2R进行检测。结果 角化囊肿患者囊液及血清中sIL - 2R水平高于其他颌骨囊肿 ;角化囊肿术后复发患者囊液和血清中sIL - 2R水平高于初发者。结论 角化囊肿囊液中高浓度sIL - 2R存在与角化囊肿具有高复发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细胞增殖活性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Ki-6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和非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中Ki-67表达情况。结果:Ki-67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中的表达主要位于基底上层,且明显高地单发和复发牙源性角化囊肿,结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较非综合征的角化囊肿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殖活性,与其较高的复发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多发生于颌骨,呈侵袭性生长,且复发率高的牙源性良性病损。一类原发于颌骨外软组织,且具有OKC组织学特点的病变被称为外周性牙源性角化囊肿(peripheral odontogenic keratocyst, POKC)。本文报道1例右颊黏膜POKC,并就临床特点和起因等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7.
开窗减压引流术治疗巨大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例既往需行颌骨切除的巨大角化囊肿采用开窗减压引流结合囊肿刮治的方法进行治疗。经开窗减压引流术后1.5-2a,囊肿大为缩小甚至基本消失,周围新生骨形成,颌骨形态恢复,牙功能保留,下唇无麻木。大为缩小者只需局麻下行囊肿刮除术,囊肿基本消失者残留处覆盖上皮为口腔黏膜。开窗减压引流术,结合局部刮除术是既往需截骨拔牙治疗巨大角化囊肿病例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S)最常见的特征之一。根据不同作者的报道,大约65%到100%的NBS患者出现这类囊肿。本文把NBS角化囊肿和其它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寻找两种疾病之间可能有的形态学差异。作者采用66例角化囊肿标本进行组织学的分析研究,其中33例选自NBS患者,其余选自没有患NBS的孤立角化囊肿患者。用25例NBS角化囊肿和25例孤立  相似文献   

19.
角化囊肿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牙源性肿物,多见于颌骨,特别是下颌支和下颌体,罕见在软组织中发生。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颞下窝软组织中的外周性角化囊肿,并结合文献,对外周性角化囊肿的组织来源及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开窗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hilipsen(1956年)提出将具有角化上皮的牙源性囊肿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1971年WHO简化囊肿的分类,将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归为一类,但不是所有的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