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研究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28例对于原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不满意的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至3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义齿损坏2例经过简单修理后患者满意.4例保存X线片资料完整者经过3至18个月观察,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观察还提示,MK1义齿尚不致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研究KennedyП类牙列缺损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28例对于原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不满意的KennedyП类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至3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义齿损坏2例经过简单修理后患者满意。4例保存X线片资料完整者经过3至18个月观察,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П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观察还提示,MK1义齿尚不致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3.
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 П类牙列缺损临床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临床研究KennedyП类牙列缺损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28例对于原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不满意的KennedyП类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至3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义齿损坏2例经过简单修理后患者满意。4例保存X线片资料完整者经过3至18个月观察,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П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观察还提示,MK1义齿尚不致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M微铰链式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且采用FM微铰链式附着体义齿修复的患者27例,随访1~3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和X线片检查,以及患者对义齿的主观评价。结果患者对FM微铰链式附着体义齿的咀嚼功能、固位效果、口腔舒适度、美观和发音功能表示满意;临床和X线片检查未见基牙牙槽骨明显吸收。结论 FM微铰链式附着体义齿固位力持久稳定、美观舒适,短期不会造成基牙牙槽骨明显吸收,是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5.
可摘局部义齿支架三维CAD方法的初步研究;种植体支持对Kennedy l类可摘局部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牙列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SD锁式附着体修复单侧多数后牙游离缺失的应用研究;ERA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6.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工类和Ⅱ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vario-sofisnapOCorSG附着体,为30例肯氏工类牙列缺损和12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0件弹性冠外附着体,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患者均感觉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有利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结论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长期修复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26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26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Ⅰ类牙列缺损8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14例,肯氏Ⅲ类牙列缺损4例,对其进行6~40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26例患者使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理想,固位稳定效果良好,基牙无松动,未见牙槽骨吸收增加。结论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MK-1附着体在末端游离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MK-1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适应证。方法:采用MK-1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装置,为18例单侧或双侧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可摘局部义齿。随访6-36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对义齿固位力、咀嚼功能、美观舒适性均感满意。1例患者在1年3个月时失败,改用球帽式附着体固位。7例患者在3年内加衬。5例患者有末端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MK-1附着体适应用于基牙稳固的末端游离缺损病例,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Ⅰ类和Ⅱ类末端游离端牙列缺损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redent VKS可变球和窝形附着体对KennedyⅠ、Ⅱ类39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临床随访10-15年,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39例患者进行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设计后自觉义齿美观效果好,异物感小,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90%的患者远期临床修复效果好。其中1例患者在使用7年后基牙牙根折断,义齿松动,修复失败;少部分分别出现牙龈炎、牙髓炎等症状,经治疗后义齿恢复正常功能。结论:应用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应按时随诊,及时发现和解决随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太极扣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太极扣附着体16副,修复肯氏Ⅰ类缺损4例,肯氏Ⅱ类缺损8例。修复后3~15个月临床复查,通过患者主诉、临床检查及X线片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患者对太极扣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效果满意,异物感小,美观,易适应,固位良好,咀嚼相对有力。其中8例较以前曾使用过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明显感觉舒适、美观。有1例出现附着体阳性部件变形进行更换,其余使用良好。结论太极扣附着体在修复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时是一种方便、可靠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兵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7):373-375
目的评价太极扣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固位体义齿修复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牙列缺损修复患者823例,随机选择其中太极扣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固位体义齿修复患者各63例,电话联系随访复查,检查患者基牙牙周状况及义齿组织面下黏膜,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对太极扣义齿、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主观评价高于对卡环固位体义齿的主观评价;在舒适度、美观方面太极扣义齿优于精密附着体义齿。戴用3种义齿患者的口腔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扣义齿比较适合修复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牙列缺损。  相似文献   

12.
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且余留牙较少的患者,为其中13例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12例患者制作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牙牙周健康情况进行3年随访。结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牙的牙周情况均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结论: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对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且余留牙较少患者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施小玲  顾静怡  栾明亮 《口腔医学》2010,30(11):698-699
目的 探讨套筒冠和精密附着体义齿联合应用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牙列缺损的患者采用套筒冠和精密附着体义齿联合修复追踪3~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及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 25例患者对固定﹑稳定和咀嚼效率的效果都很满意。X射线牙片显示基牙及缺牙区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 套筒冠和精密附着体义齿联合应用对一些复杂牙列缺损的修复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ERA种植覆盖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ERA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并在义齿修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1~2年的随访.结果 除1例患者在种植术后5个月时出现种植体松动,进行了即刻补种外,其余无失败病例.21例患者对ERA种植覆盖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均感到满意.结论 ERA种植覆盖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是一种方便、经济、可靠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评价解剖性印模法和功能性印模法修复下颌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牙槽骨吸收情况。方法选择下颌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功能组和解剖组,每组8例。功能组采用功能性印模,解剖组采用解剖性印模。戴义齿前、正常使用义齿6个月后用CBCT分别测量末端基牙近中、远中牙槽骨及远中游离端剩余牙槽骨骨高度,并计算戴牙前、后的高度差值。结果正常使用义齿6个月后,解剖组末端基牙近中(t=0.742,P<0.05)、远中牙槽骨高度差值(t=5.727,P<0.05)明显高于功能组;功能组和解剖组的游离端剩余牙槽骨高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可摘局部义齿有减少末端基牙近远中牙槽骨骨吸收的趋势,短期内对游离端剩余牙槽骨骨吸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在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使用效果。方法15例Kenen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铸造支架材料整体铸造Twin-Flex卡环进行活动义齿修复,评价义齿的美学效果,固位、支持及稳定性。结果 15例患者,采用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末端基牙避免了唇颊侧卡环的暴露,美学效果良好,义齿固位、支持及稳定效果良好。结论整体铸造法制作的Twin-Flex卡环应用于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修复,符合游离端设计的基牙及牙槽骨生物力学要求,可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及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球帽式附着体修复游离端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的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18例,对可保留的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使用球帽式附着体作为固位体进行义齿修复,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6个月至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结果球帽式附着体用于游离端缺失牙修复后,基牙基本未受到损害,有2例基牙患有牙龈炎,患者对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固和咀嚼性能等方面均比较满意。结论球帽式附着体可以改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美观及功能,且有利于基牙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Mini-SG附着体义齿修复双端游离缺失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摩擦固位型滑行冠外附着体 (mini -SG)义齿修复双游离端缺损 (肯氏Ⅰ类牙列缺损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7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 ,应用Mini -SG附着体固位的义齿进行修复。结果 :经 6个月 -3年的临床随访 ,Mini -SG附着体固位的义齿稳定性能好 ,91% ( 15 / 17)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 ,易适应 ,咀嚼有力。对 3 4个基牙复查结果显示 ,基牙没有叩痛、松动、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等反应。结论 :Mini-SG附着体义齿是修复肯氏Ⅰ类牙列缺损的较好方法 ,有利于基牙的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9.
Ye RR  Wang XJ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1):104-106
目的:研究太极扣附着体在肯氏Ⅱ型牙列缺损修复中其远中基牙近、远中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方法:对21例完成太极扣附着体修复的肯氏Ⅱ型牙列缺损患者,分别于修复完成当天、修复后1、3和6个月拍摄数字全景片,测量远中基牙近、远中牙槽骨嵴顶至根尖点的垂直距离,观察和比较修复前、后远中基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完成当天、修复后1、3和6个月时,远中基牙的近中及远中牙槽骨高度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数字全景片观察显示,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在肯氏Ⅱ型牙列缺损修复半年后,其远中基牙牙槽骨高度无明显变化,太极扣附着体在游离端义齿修复中有利于基牙的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冠联合精密附着体对伴有前牙过度磨损的Kennedy一类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伴有前牙过度磨损的Kennedy—类牙列缺损病例,制作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磨损,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失,对此联合修复体进行2年观察。结果:15例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基牙健康。结论:金属烤瓷冠和精密附着体用于伴有前牙磨损的Kennedy一类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