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长期有效地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欧洲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与JNC7均认为,由于单药控制血压的能力有限,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降压达标.本文对高血压患者口服单药与联合用药降压达标情况进行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长期有效地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欧洲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与JNC7均认为,由于单药控制血压的能力有限,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降压达标。本文对高血压患者口服单药与联合用药降压达标情况进行疗效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选取近3年住院及门诊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病患者380例,其中男206例,女174例,年龄35~60岁。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31例,冠心病58例,脑梗死35例。1·2用药情况服用单剂降压药物组(EH1组)212例;2种及2种以上的联用降压药物组(EH2组)168例。服药4…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45例高血压患者因服药依从性因素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及提高高血压病人知识普及率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4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服药依从性差造成高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结果知识缺乏,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服药物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相适应;联合药物的种类多或每日服药的次数多,持续服药时间长;老年人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生理因素是影响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病人血压波动较大致脑出血的发生,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结论提出针对每个人不同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反应,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选用降压药物;按梯度给药,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老年人身体生理状况,须做家属工作,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确保降压效果,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的现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有六类: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或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α1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由于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心衰、冠心病)的死亡率无显著降低,甚至还有升高趋势,因此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减少。降压药物的选药原则应考虑四个方面:即降压效果、临床情况、生活质量和药物费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0%的病人仅用一种药物可使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而70%的病人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药物才能使血压获得理想控制。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又不致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5.
珍菊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珍菊降压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珍菊降压片0.48g/次,每日3次,4周为1疗程,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测右臂坐位血压,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均有效,症状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无论在降压、缓解症状等方面疗效满意,且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我们对24例高血压急症的病人在排除心衰的情况下应用柳氨苄心定进行治疗,按每分钟1mg静滴,并行血压监护,每10分钟测一次血压,观察其疗效,结果:从治疗30分钟开始血压就已明显下降,60分钟时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已达正常水平,结论: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显著,在无心衰的情况下可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
神经原性高血压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30例神经原性高血压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其中24例作了左侧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均发现异常动脉袢压迫神经根及延髓,经1-6年随访,18例血压恢复正常,3例只需服用少量降压药物,2例较术前服药量减少,1例失去随访;在6例右侧手术病要中疑血管压血4例,无血管压迫2例,这6例病人术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本组无死亡。对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治疗要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ABPM )真实客观反映血压水平以及血压变异性,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还可指导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及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们对251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昼夜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原发性高血压采取长期有效的合理用药,将患者的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可延缓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将我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护理要点1.1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明白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只有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完全可以延缓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和生活质量。1.2根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在我国显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1].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均采取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控制血压[2],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病因问题,但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减少由于高血压病因所引起的心、肾、脑等器官的病变和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均采取长期服药治疗,为此,本文对我院2008-2010年度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了调查分析,后进行分析探讨多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趋势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我们对24例高血压急症的病人在排除心衰的情况下应用柳氨苄心定进行治疗,按每分钟1mg静滴,并行血压监护,每10分钟测一次血压,观察其疗效。结果:从治疗30分钟开始血压就已明显下降,60分钟时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已达正常水平。结论:柳氨苄心定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显著,在无心衰的情况下可作为高血压急症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笔者就近年来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高血压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诊断治疗高血压,谈几点肤浅的认识。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2 高血压的治疗2.1 非药物治疗①减轻体重;②合理膳食,少盐,每人每日不>6g,脂肪控制在25%,蛋白控制在 15%,注意补钾、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饮酒;③增加体育活动;④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2]。2.2 药物治疗 选药原则:①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②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③第一种药降压较差,或副作用大改用第二种,而不是增加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 ,珍菊降压片 0 48g/次 ,每日 3次 ,4周为 1疗程 ,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测右臂坐位血压 ,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本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症状好转 ,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珍菊降压片治疗高血压病 ,无论在降压、缓解症状等方面疗效满意 ,且副作用小 ,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醛固酮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急者30例,给予缬沙坦80mg,1次/d口服,服药2周后未达标准者,则增至160mg,1次/d,共治疗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8周分别测偶测血压;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内皮素及醛固酮。结果 缬沙坦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0%,用药2周即有明显降压效果;降压幅度收缩压为19.7mmHg,舒张压为12.8mmHg;谷/峰比值(收缩压0.76舒张压0.75),且不改变昼夜节律,治疗后内皮素、醛固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缬沙坦是一种安全,作用持续稳定,能有效控制原发性超中度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水平。方法:以脑卒中做为高血压病的终点事件,对可进行临床评价的致死性脑卒中与非致死性脑卒中287例患者,按照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定量预后分级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后者预测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根据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平均血压控制水年并结合非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对照分析,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的理想终点水平。结果:287例脑卒中患者中257例(89.5%)为3级高血压,273例(95.1%)为极高危险组;可评价发病前血压水平的198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12例(6.06%)低于HOT水平,而同期非高血压性脑梗死发病21树,提示较低的血压水平至少没有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结论: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对预测脑卒中事件有重要临床价值,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终点应参照HOT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术前及术后护理方面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的相关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共34例。结果:采用Sedinger's技术,股动脉插管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中肝素化,术前及术后给予对症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栓塞术前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心理,并说明栓塞术的配合和注意事项,使病人树立信心,消除压力,配合治疗。术前1天做好皮肤准备,由股动脉插管,各大腿和会阴部皮肤,按医嘱给药,术前禁食水。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除神经外科的常规观察外,包括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有无癫痫发作、穿刺部位出血、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及肢体循环等。维持血压于正常水平或稍低于栓塞前的基础血压。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栓塞拔管后局部压迫15分钟至无出血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术后用沙袋压迫6小时,术后24小时卧床。术后剧烈头痛对症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发现一侧偏瘫、失语,甚至意识不清,考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予扩血管和扩容治疗。术后观察病人意识和血压变化。出院前向病人和家属做好宣教,出院后病人应避免精神刺激,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血压变化,13个月复查,随诊。如因病情需要继续服药时,向病人交代服药时间、剂量以及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需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注射液与卡托普利注射液静脉应用治疗重症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和卡托普利两组,观察注射后15min,30min,60min,120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在用药后5min和60min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两组在用药后5min血压即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用药后60min血压下降至最低点,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用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应用乌拉地尔和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急症均有很快和明显的降压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特别适合并心力衰竭或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血压升高如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及防护 ,会损坏心、脑、肾、视网膜等器官 ,并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等危险后果 ,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 ,对高血压病人要做好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要提高警惕 ,做到早防早治 ,防患于未然。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教育情绪波动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极大 ,祖国医学也认为暴怒可使病情加重。因此 ,应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许多病人认为高血压病不能根治 ,并发症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的高血压分级标准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的理想降压水平。方法:以脑卒中做为高血压的终点事件,对可进行临床评价的致死性脑卒中与非致死性脑卒中287例患者,按照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定量预 后分级与危险度分层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后者预测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根据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平均血压控制水平并结合百高血压性脑梗互患者的对照分析,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的理想终点水平。结果: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根据依从性评判标准对2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情况评价,分析依从性好与差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知识、对医疗水平信任程度、高血压病程、药物不良反应、服药种类等差异。结果 220患者中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好120例(51.82%),依从性差100例(48.18%);依从性差组缺少高血压知识、对医疗水平不信任、存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服药种类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是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全方位规范系统化宣教,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完善降压药物种类,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争取患者家庭参与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指导,尽可能降低用药方案复杂性以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