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出血的锥颅(或钻颅)血肿引流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C地7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术或颞部直切口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49例存活,25例死亡。术后随访个月-4个,12例恢复,瘫23例,重瘫14例(其中植物生存2例)。血肿>30ml,有中线移位或血肿破入脑室有梗阻者均为手术适应证,以超早期、早期手术疗效佳。结论:血肿引流术操作简易,应掌握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显著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头颅CT行简易立体定向在锥颅侧脑室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需行侧脑室引流术患者依照术前头颅CT行简易立体定位定向锥颅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 61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行侧脑室引流术,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成功率为96.7%(59/61);复查头颅CT出现2例置管位置不佳。本组出现穿刺通脑挫伤1例。结论锥颅侧脑室穿刺管引流术中应用术前头颅CT简易立体定位定向,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定位简单准确、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钻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拔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钻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工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2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拔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钻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价值.方法依据病人的头颅CT片,测量确定血肿位置,再用简易立体定向尺确定锥颅穿刺点,使用有槽手锥在局麻下钻通头皮及颅骨后,将连接啐吸机的碎吸管置入血肿中心,行间断碎吸术吸除血肿量的50%~80%,放置引流管,逐渐溶解引出残留血,本组共进行35例.结果显进21例,好转9例,死亡5例,在死亡者中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脑干受损1例,死于再出血3例.结论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术具有手术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适应证广,不受条件限制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伴多器官损害不适宜外科手术的病人.国内曾有人作过大病例的疗效对比分析,绿果既优于内科保守组,又优于外科开颅手术组.我们所作的35例病人,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引导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9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为7-24h,靶点设在血肿最大层面的外1/3与后1/3交叉处,进行微创钻颅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内科保守治疗的2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入院2周、4周时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290例,其中显效85例,有效110例,效果差45例,死亡50例;总有效率67.24%,死亡率17.24%。对照组265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效果差70例,死亡175例;总有效率7.55%,死亡率66.04%。两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相差显著(P〈0.01)。结论 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125例小儿外伤性单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单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5例小儿外伤性单纯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手术治疗110例,开颅血肿清除98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12例,保守治疗15例。118例临床痊愈,治愈率94.4%。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4.8%。结论 小儿外伤性单纯硬膜外血肿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其治疗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即开颅向肿清除术、锥颅血肿引流术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保守组单纯保守治疗,予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脑水肿等。微创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穿刺加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走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钻颅低位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方法:采用钻颅低位引流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首先CT定位,以最大血肿层面为穿刺点,钻透颅骨后用穿刺针探入,拨出针心,直到有暗紫色血凝块吸出,导入硅胶管于血肿腔中心,接上闭式低位引流管瓶引流。可反复注入1万u-2万u尿激酶溶解血肿后引流。结果:治愈33例,死亡3例,该组脑出血总体病死率大大降低,结论:该方法创伤性小,危险性小,老少皆宜,颅内压降低明显,并发症减少,随时可行,避免盲穿或多次穿刺,这就是钻颅放置低位引流管总体病死率低,生活质量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保守组单纯保守治疗,予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脑水肿等。微创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穿刺加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病死率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P<0.05);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微创组有效率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加脑室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48例患者动态复查头颅CT示硬膜外血肿出血稳定后,局麻下行硬膜外血肿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予以尿激酶5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注入,并夹闭2 h后放开引流,每天2次。结果术后48例患者的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示,血肿完全消失42例,少量残留6例,无发生再出血;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疗效确切,损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创锥颅侧脑室穿刺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31例SAH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锥颅侧脑室穿刺及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此方法能明显提高SAH的存活率、复醒率,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按CT确定血肿部位,选择距离血肿最近处为穿刺点,尽量避开大血管及主要功能区。行头皮小切口3.0cm,颅骨钻孔,剪开硬脑膜。脑针沿CT所示血肿方向穿刺,流出陈旧血液后,取出脑针。用多侧孔引流管置入血肿腔,抽吸血肿。如果阻力不大,可尽量多吸出血肿,如阻力较大,可变换引流管的方向和深度。一般抽出血肿量的60%-80%,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术后观察4-6h,如无新鲜血引出,可注入尿激酶2万U+5ml生理盐水,关闭引流管4-6h后开放。可见部分陈旧不凝血引出。复查CT,如血肿清除不满意,可每4-6h注入尿激酶2万U+54ml生理盐水。直至血肿清除满意(血肿量的80%以上)后拔除引流。同时给予脱水、止血、预防并发症治疗。结果:本组共48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6.25%,其中再出血死亡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存活45例,术后功能恢复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级6例(13.3%)Ⅱ级18例(40%)Ⅲ级19例(42.2%)。Ⅳ级2例(4.4%)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8例。结论:应用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即可清除血肿,又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损伤。有利手术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在早期清除血肿的同时,不仅解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同时可减轻血肿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损害。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内血肿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评价微侵袭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CT定位细孔钻颅穿刺脑内血肿抽吸加置管引流术式治疗脑内血肿189例。术后分别从血肿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患者死亡率、GOS评级等几个方面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式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微侵袭手术的血肿清除率为87.3%、复发率为12.7%,GOS评级优良率61.9%、死亡率为13.2%。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疗效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脑内血肿微侵袭手术治疗具有复发率低、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钻颅低位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方法:采用钻颅低位引流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首先CT定位,以最大血肿层面为穿刺点。钻透颅骨后用穿刺针探入,拔出针心,直到有暗紫色血凝块吸出,导入硅胶管于血肿腔中心,接上闭式低位引流管瓶引流。可反复注入1万u~2万u尿激酶溶解血肿后引流。结果:治愈33例,死亡3例,该组脑出血总体病死率大大降低。结论:该方法创伤性小,危险性小,老少皆宜,颅内压降低明显,并发症减少,随时可行,避免盲穿或多次穿刺。这就是钻颅放置低位引流管总体病死率低,生活质量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但手术方法及时间的选择、患者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及合并症多少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脑水肿的变化也与疗效密切相关。此文重点报道采用锥颅血肿抽吸术和锥颅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锥颅穿刺术对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例锥颅引流术后中线仍明显移位者,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生存49例,其中恢复良好20例,轻残19例,中残7例(含4例后来改为开颅手术者),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均为术后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家属拒绝开颅者。结论锥颅穿刺术治疗GCS评分8分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锥颅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锥颅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CT确定位置.徒手锥颅,置入引流管抽吸血肿,并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块。结果46例中6h内手术10例.死亡1例;6-24h手术24例,死亡5例;1~3d手术6例,死亡2例;3~5d手术6例,死亡1例。结论超早期锥颅手术,采用粗口径引流管及大剂量使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徒手定位锥颅引流和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效果.方法 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67例,采用徒手定位锥颅引流42例,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25例,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 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与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组引流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置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对于小血肿徒手定位单孔引流疗效满意,但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引流管.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继发性脑室内出血(附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继发性脑室内出血48例临床资料。病因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占83.3%,原发出血部位以基底节最多占64.5%,破入脑室的脑实质内血肿量依次为脑叶、基底节、丘脑、小脑。根据脑实质内血肿量的多少及波及脑室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内科治疗、侧脑室穿刺引流、锥颅血肿抽吸、血肿抽吸加脑室引流,死亡率29.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颅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颅骨钻孔插入硅胶引流管,冲洗引流血肿,术后根据引流液情况留管48-72h。结果:50例均获治愈出院,且跟踪无复发。结论:应用颅骨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适合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