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慢性胃炎较为常见;由不同病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慢性胃炎病因分析,从中西医角度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手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元媛  徐春凤 《中药材》2022,(4):1015-1018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痞证”“胃痛”“嘈杂”等范畴,该文主要是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机制、辨证分型的基础分析上收集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典名方,对其用法和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男性多于女性,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文章分析了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近10年来,少数民族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有明显的效果,现将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2011年本院脾胃科建立了慢性胃炎专病,采用中药胃炎合剂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治疗,取得满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的这一发展过程。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报道很多,普遍认为中医治疗对阻断慢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癌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因、研究其发病机制,对预防慢性胃炎的进一步发展、有效治疗该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反酸"等范畴。目前,慢性胃炎病人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应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把简便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原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根据胃粘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三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胃脘痛”之病因,有寒邪客胃、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根据胃镜所见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本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笔者以香砂养胃方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藏药洁白胶囊治疗慢性胃炎10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而顽固的消化道疾病 ,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根据胃镜和病理检查 ,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临床上主要以上腹部隐痛、饱胀、纳差乏力为主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藏药洁白胶囊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 ,辨证属脾胃虚寒型 ,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 6例患者用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 ) ,其中浅表性胃炎 54例 ,萎缩性胃炎 31例 ,肥厚性胃炎 10例 ,糜烂性胃炎 11例。男 6 0例 ,女 4 6例 ;年龄 19~ 85岁 ;…  相似文献   

11.
高艳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83-1284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ylori,简称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相关性胃炎主要予抑酸、抗HP等治疗。但近年来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导致治疗失败。此外,该病疗程较长,PPI或大剂量H2受体阻滞剂过度抑酸可使HP阳性胃体胃炎特定腺体消失过程加速,导致萎缩性胃炎和可能胃癌的发生[1],并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胃溃疡、胃息肉和胃癌常继发于慢性胃炎,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目前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间阶段,在治疗上倾向于从治疗浅表性胃炎开始,冀其恢复为正常胃粘膜。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一般将慢性胃炎归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呕吐”、“血证”范畴。其病因多起于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脾胃素虚等。其病位主要在胃。其病机从脏腑讲涉及肝、胃、脾三脏,主要是气滞、血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涓 《广西中医药》2006,29(3):33-3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慢性胃炎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有增长趋势.有资料显示,成年人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各级医院消化科门诊中,因慢性胃炎前来就诊患者比例也很高[1].同时,慢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模式"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已得到公认[1].如何控制胃粘膜的炎症病变,防止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变,以及预防胃炎复发,仍是临床中的难题.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化学、生物性、免疫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此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笔者于2003年9月-2005年9月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属于中医“胃脘痛”、“泛酸”、”痞满”、“呃逆”等证范畴。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论治的观点,并按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可分为肝胃不和、脾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伴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是消化系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8-05~2011-10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1],幽门螺杆菌是这类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胃炎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临床按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将之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临床将它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临床难治性疾病,据统计,Hp感染占慢性活动性胃炎的80%~95%,是慢性胃炎的首要病因[1],Hp感染的持续存在导致炎症持续活动,最终导致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肠化及上皮内瘤变,根除Hp感染可阻断慢性胃炎的活动性,减轻临床症状,并使部分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得到逆转~([1]),西医治疗除针对Hp感染等病因治疗外尚缺乏其他有  相似文献   

19.
黄子冬 《中医杂志》2008,49(4):338-339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胃镜检出率50%以上。本病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多未能得到组织学证实,故其名称很少使用。又按免疫状态,出现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PCA)与否,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笔者使用甘草芍药汤化裁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采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153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32例,慢性充血出血性胃炎30例,慢性充血糜烂型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充血渗出性胃炎并胃黏膜脱垂3例,总有效率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