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e 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临床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1],其主要特征为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中膜增厚;非肌型动脉及部分肌型动脉肌化,形成肌型动脉以及血管壁中细胞外基质增多.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是肺动脉高压的始动环节和主要病理过程,后期以肺血管结构重建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因此积极寻找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对引导其治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临床上许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或最终的病理生理环节,但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近几年人们已发现一些小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在调节HPH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小气体分子H2S也具有与NO和CO相似的作用,但对HPH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清。本实验通过大鼠低氧模型和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探讨H2S对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结构重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关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病中的硫化氢(H2S)变化及其意义,研究H2S对HPH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及对一氧化碳/一氧化氮(CO/HO)体系的调节作用、H2S对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表明H2S与内源性NO和CO相似,在低HPH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众多心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环节,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影响,阐明其发生机制是当今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肺血管异常收缩、肺血管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和血管炎症反应是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肺脏是机体气体交换及代谢的重要场所,气体信号分子对肺循环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之后,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及其心血管调节作用的发现进一步促进了对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本文以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病理环节为主线,综述H2S与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PH)是临床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肺血管结构重建又是缺氧性PH形成的病理学基础之一。一氧化碳 (CO)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新型气体信使分子 ,其与一氧化氮 (NO)有类似的生物学效应 ,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血红素氧合酶 (HO)催化血红素降解 ,在体内生成CO ,此为内源性CO产生的重要来源。因此CO/HO系统对缺氧性PH的肺血管结构重建作用机制已引起广泛重视。缺氧性PH肺血管结构重建在超微观察下发现PH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肥大 ,不同程度向合成表型转化 ,粗面内质…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与气体信号分子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众多心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肺血管结构重建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其主要特征是肺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和表型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阐明肺动脉高压发病理论 ,探索新型治疗措施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众多因素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对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以其具有的持续产生、传播迅速、作用广泛的特点 ,与其他器官相比 ,对肺循环的作用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发现 …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较为常见且病死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与肺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和(或)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功能障碍有关.急性缺氧时,肺动脉内皮一氧化氮合酶下调,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平滑肌细胞对一氧化氮的敏感性下降;内皮素生成增加,内皮素a受体基因表达增加,平滑肌表面分布密度增加;一氧化氮-内皮素-1轴失衡,使出生后肺动脉舒张过程受损,血管紧张度增高.低氧查影响新生儿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优势,与低氧发牛时机密切相关;缺氧状态持续影响了氧敏感基因转录因子的活性,进一步导致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血管壁结构重建,加重肺动脉高压.内皮与平滑肌细胞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各自功能.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对探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探讨PH与肺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内源性H2S在低氧性PH中的作用及高肺血流量对其的影响,发现H2S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H2S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出生后肺动脉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压力,出现动脉导管和(或)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导致明显的低氧血症.肺血管重建与PPHN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较强相关性,低氧引起的肺血管重建以血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细胞组成成分和调节机制紊乱,血管壁增厚为基本特征.该文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三方面来阐述低氧性PPHN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hypertension ,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 (pulmonaryremodeling)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肺血管增生性疾病 ,其病因复杂 ,治疗上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 ,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 (endogenousvascularelastase ,EVE)与肺动脉高压时的肺血管重构密切相关 ,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其抑制剂可阻止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 ,有望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下面就EVE及其抑制剂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低氧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动脉高压在低氧血症中起重要作用。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脏排出量减少,受损的组织释放氧,其结果是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肺血管阻力增加部分原因是受损的血管内皮减少了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最终导致局部血管收缩,NO吸入(inhaledNitricOxide,iNO)代替缺乏的内源性NO〔1〕,目前已应用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INO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的作用机理1980年Furchgott和Zawadgki(2)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胶原代谢的影响,以探讨ADM对慢性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低氧组(n=7)、低氧+ADM组(n=6)。对于低氧+ADM组大鼠,通过微量渗透泵皮下持续给予ADM(300 ng/h)2周。低氧2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比值,观测肺血管显微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中胶原I、胶原III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结果:低氧2周后,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升高(P<0.01),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值明显增加(P<0.01),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和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同时肺动脉胶原I、胶原III和TGF-β表达增强。与低氧组大鼠相比,低氧+ADM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降低(P<0.01),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比值明显下降(P<0.01),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和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较低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肺动脉胶原I、胶原III和TGF-β表达减弱。结论:外源性补充ADM可能通过抑制肺动脉TGF-β表达,减少肺动脉壁胶原异常堆积,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硫化氢 (H2 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肺动脉结构重建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 180~ 2 0 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 硫氢化钠 (NaHS)组。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肺动脉结构重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 ,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明显升高 (P <0 .0 1) ,右室 / (左室 室间隔 )比值显著增加 (P <0 .0 1) ,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 (RMT)和相对中膜面积 (RMA)增加 (P均 <0 .0 1) ;NaHS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力及抑制肺动脉重建 (P <0 .0 1)。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NaHS可明显下调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蛋白表达 (P <0 .0 1)。结论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 S可降低肺动脉压力 ,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在HPH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近年来研究认为,肺血管收缩、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是P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内皮功能障碍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血管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的生成障碍伴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1长时间的过度表达,不仅可引起肺血管的收缩,还可促进和导致肺血管的重构.针对这些环节的药物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1-2].  相似文献   

15.
气体信号分子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肺动脉高压 (PH)是临床众多心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严重影响疾病的进展及预后 ,阐明其发病机制 ,探索新型治疗措施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众多因素参与PH的形成 ,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以其具有的持续产生、传播迅速、作用广泛等特点 ,对肺循环的作用与其他器官相比更具有特殊意义。因此 ,一氧化氮 (NO)的发现 ,不仅深化PH机制的研究 ,更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而新近发现另一种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 (CO)更将PH的机制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低氧性PH形成机制中气体信号分子的作用低氧性肺血管…  相似文献   

16.
吸入一氧化氮(iNO)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改善氧合,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1,2],一氧化氮(NO)吸入后,通过肺泡弥散进入肺毛细血管平滑肌,可降低胞浆内Ca2 浓度,扩张平滑肌[3].  相似文献   

17.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产生是由于低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各种血管舒缩因子平衡失调导致早期的肺血管收缩(HPV)以及后期的肺血管重塑(HPSR).该病可造成心肺功能的严重障碍.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是HPH的重要病理基础.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涉及缺氧的直接作用、细胞外神经体液因素(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肽、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离子通道(钙通道、钾通道)、基因表达等诸多方面,并证实缺氧作为始动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肺血管功能和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10003)杜立中新生儿低氧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而肺动脉高压在低氧血症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一直缺乏对体循环血压无影响而能特异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药物。一氧化氮(nit...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小血管收缩、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通路失衡在PH病理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调节这3个通路的现代治疗方法与过去常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可明显延长PH患者寿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致命性疾病,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吸入NO能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近年来,NO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特别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和术后以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