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指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十二指肠横部造成梗阻的临床症候群。笔者收集28例SMAS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842年,Rokitansky首次报道了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而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1927年,Wilkie首次详细阐述了7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此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引起临床重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Wilkie综合征,成人、儿童均可发病。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我们有关诊治胃食管反流(GER)工作的进展:①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反流;②提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肠系膜上血管压迫综合征(SMVS)的概念.方法:回顾并分析2例SMAS纠误挽治经过.结果:2例均有胃食管反流表现,1例伴有咳嗽、咳痰和夜间憋醒,另1例在入院前13天开始有睡眠中突然咳嗽、憋气、咽喉部发紧.2例除从客观检查和主观分析诊断为GER外,均经X线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十二指肠显示"闸门征")、CT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20°)诊断为SMAS.其中1例经手术证实十二指肠第3段被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及系膜压迫;另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SMAS可以引起GER及胃食管喉气管反流,随病情加重可出现呼吸窘迫表现,胃食管喉气管反流的概念似应扩展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喉气管反流,有必要将SMAS更名为SMVS.由SMAS引起的反流不能用修复贲门的方法治疗,必须从SMAS入手解决问题,呼吁临床医师对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隙面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的24例SMAS患者(SMAS组)及42例非SMAS患者(非SMAS组),测量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分析显示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783、0.867及0.751。结论 SMA-AO间隙面积对诊断SMAS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诊断SMAS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是一种罕见并危及生命的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SMAS患者的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一般介于6°~25°之间(正常范围为38°~56°),SMAS也被称为威尔基综合征,石膏管型综合征,肠系膜根部综合症,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或间歇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病的1例SMA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反复上腹部胀痛2年余入院。多次就诊外院及我院,行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予相应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后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部分水平段管腔轻度扩张;上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肠系膜上动脉走行陡直,其后方十二指肠受压。确诊SMAS。行肠系膜上血管松解、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SMAS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对青年瘦长体型,餐后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者应考虑本病可能,行上消化道造影及MRA检查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而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临床又称为十二指肠淤滞症[1]。临床上,全结直肠切除术后并发SMAS的病例非常罕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并发食管疾病的诊治特点.方法:报告1例SMAS并发食管疾病诊治经过,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反复剑突下疼痛3年入院,曾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溃疡,我院X线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示:食管下段肿瘤性病变并小溃疡形成,幽门梗阻.诊断为食管癌,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经左胸切口探查食管下段后切开膈肌,见十二指肠横部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形成梗阻,术中诊断为SMAS.术后病理报告:胃黏膜及黏膜下层显著充血、出血、炎症反应,食管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论:SMAS并发食管疾病时易误漏诊,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应全面考虑和详尽检查,以准确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的护理.方法 分析1959-2007年采用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治疗42例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手术前心理护理及正确卧位,术后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42例均痊愈出院,经1-15年随访,效果良好,其中改行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的5例患者,经9-10年随访,效果亦佳,本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溃疡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反流性胃炎.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通过做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及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10岁 ,以消瘦、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痛、饱胀、呕吐就诊。腹部B超检查 :肝、胆、脾、胰腺未见明显异常 ,胃内见潴留物回声 ,并可见十二指肠降部轻度扩张 ,左肾静脉 (LKV)明显扩张 (图 1) ,临床考虑十二指肠梗阻 ,申请作钡餐检查 :发现十二指肠横部狭窄 ,降部扩张。综上所述临床诊断为胡桃夹现象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     图 1 胡桃夹现象合并SMAS声像图LKV :左肾静脉 AO :腹主动脉SMA :肠系膜上动脉 LK :左肾 LL :左肝LIVER :肝脏 P :胰腺 GB :胆囊 SP :脊柱左图示LKV扩张 右图示SMA与AO…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9岁,因顽固性呕吐2月,药物治疗无缓解入院检查。腹痛以夜间和进食后加剧,呕吐后腹痛缓解。呕吐每天2~3次,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腹部检查发现上腹饱满,下腹呈舟状。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100(图1)。胃潴留多,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横部扩张,呈双泡征(图2)。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X线消化道钡餐提示:十二指肠水平部远端见一压迹,近端肠管扩张,但钡剂通过受压远端较少(图3),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由于药物治疗呕吐症状未减轻,而行手…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 又称十二指肠淤滞症,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al aorta,AO)间夹角变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误治。为提高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的认识,现将本院近期诊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价值.方法 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SMAS患者29例,全部进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SMAS的经口服胃窗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29例患儿胃肠超声造影均可显示明显减少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角度和SMA-腹主动脉距离,仰卧位患儿出现由SMA引起的十二指肠压迹和"漏斗形"、"葫芦形"图像,可见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和造影剂来回流动.经口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诊断SMAS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检测SMAS具有特征性表现,并对筛选可疑的SMAS病例有一定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or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findings i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Methods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SMAS were examined using or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which was confirmed by contrast-enhanced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Results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with or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SMA angle and diminished SMA-aorta distance in 29 subjects.Duodenum was showed the indentation and "funnel shaped" or "dumbbell shaped" findings which was caused by pressure of the SMA in patients with recumbent position.The proximal part of duodenum expanded distinctively with contrast media movement fro.Ultrasonography and CT examinations had a good agreement in diagnosing pathological aortomesenteric angle and distance.Conclusions Or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presents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SMAS,which is useful in epidemiological screening of suspicious cases of SMA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临床并不多见,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故临床又称十二指肠瘀滞症[1]。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年龄为14~57岁,平均31岁,其中女性SMAS发病率仅为0.013%[2]。此病应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再行手术治疗[3]。2014年6月21日,本科室收治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婴儿,现将保守治疗期间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4岁。以消瘦、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饱胀、呕吐宿食与胆汁近十年就诊。胃镜检查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腹部B超检查:肝下垂,胆系与胰腺未见异常,胃内见潴留物回声,左肾静脉(LKV)明显扩张,见附图(此图为患者呕吐后所摄之图片)。临床考虑有十二指肠阻塞,申请作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横部狭窄。后又作腹腔动脉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夹角变小,约为15°。综合上述资料临床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109-110
近年来,我们治疗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6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为SMAS的23例患者(SMAS组),随机选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的25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及DCUS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SMA-AO)夹角,夹角处及夹角前十二指肠内径(D夹及D前),计算D前/D夹,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CUS能清楚显示SMA-AO.与对照组相比,SMAS组SMA-AO夹角及D夹减小,D前及D前/D夹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以SMA-AO夹角<15°、D夹<10 mm、D前>30 mm及D前/D夹>2.7为标准,超声诊断SMAS的正确率分别为73.91%(17/23)、91.30%(21/23)、82.61%(19/23)和100% (23/23).结论 DCUS能够清晰显示SMA-AO的解剖关系,对临床诊断SMAS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 MA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的病人分别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证实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S MAS病人经MSCT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S M AS病人1例,内镜检查未能作出诊断。S MAS的MSCT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分别为5.0、7.0、7.8 mm,其夹角分别为22 0.b、20.0b、21 5.b。结论MS CT对S MA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诊断S MA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钱家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46-204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26例的64排螺旋CT资料.使用philips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 s扫描动脉期,60~ 65s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和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26例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其中单纯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和低密度的内膜片;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6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钙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4例,包括十二指肠瘀滞症3例,CT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1例,CT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各类病变情况及周围血管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临床上并不多见,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而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故临床又称为十二指肠淤滞症[1]。1990年1月-2004年9月,我院曾对18例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12~40岁,平均年龄27.6岁。病程3h~16a。18例患者均有上腹疼痛、腹胀症状,伴恶心、呕吐14例,呕吐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