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哈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哈族133人及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汉族130人,根据血压水平,分为哈、汉EH组,哈、汉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检测血浆H2S、胰岛素(FINS)、血糖(FP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哈、汉EH组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哈、汉对照组(P〈0.01),哈、汉E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汉族血浆H2S水平高于哈族(P〈0.05).②哈、汉EH组中,血浆H2S水平与收缩压(SBP)、WC、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哈族EH组亦与WHR、FINS呈负相关(P〈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在哈族EH组中,SBP、WC、BMI、IRI是影响血浆H2S的独立因素;在汉族EH组中,SBP、BMI、IRI是影响血浆H2S的独立因素;在哈、汉族对照组中,BMI是影响血浆H2S的独立因素.[结论]哈、汉EH患者血浆H2S水平降低,且与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在健康人群中,汉族血浆H2S水平高于哈族,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是哈族EH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翟志红  王忠  王丽  杨志家  杨军 《临床荟萃》2010,25(4):309-31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硫化氢(H2S)与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哈族EH组68例及哈族健康对照组65例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H2S、B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哈族EH组血浆H2S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55±5.62)μmol/L vs(27.35±6.63)μmol/L(P<0.01);哈族EH组BU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64.03±71.77)μmol/L vs(228.71±79.42)μmol/L(P<0.01).哈族EH组血浆H2S与收缩压(SBP)、BUA、BMI、FINS、IRI呈显著负相关;哈族健康对照组血浆H2S与BUA、BMI呈显著负相关;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肥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哈族EH组血浆H2S与BUA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哈族EH患者血浆H2S水平降低,BUA水平升高,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8月至11月流行病学调查的新疆哈族人81例为研究对象.哈族EH患者41例为病例组,哈族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测量血压,测定血浆RBP4、胰岛素、血糖、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计算HOMA-IR.结果 ①EH组血浆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2.74±9.93)mg/L与(21.92±10.43)mg/L,P<0.01];②EH组血浆RBP4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s>=0.618、0.775、0.565、0.317、0.369,P<0.01或P<0.05);在对照组中,RBP4与血糖呈正相关(r<,s>=0.414,P<0.01).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EH组收缩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591,t=5.695,P=0.000)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血浆RBP4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哈族EH患者血浆RBP4水平升高,并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BP4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而参与了E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EH)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85例为病例组,哈萨克族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EH组又分为1级、2级、3级3个亚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浆Ghrelin值。结果①EH组血浆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浆Ghrelin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EH组中,血浆Ghre-lin水平与SBP、DBP、TC、LDL-C、WC、BMI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中血浆Ghrelin水平仅与SBP、DBP呈负相关(P<0.05)。结论哈族EH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降低与血压、血脂、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期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方法测定3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偏头痛组)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ET和ox-LDL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浆ET[(68.19±12.25)ng/L)]水平高于对照组[(58.61±9.18)ng/L](P〈0.01),偏头痛组血浆ox-LDL[(13.25±3.15)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0.06±3.61)mg/L](P〈0.01)。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存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抗氧化体系失衡,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其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哈族EH患者67例为观察组,哈族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体内脂肪百分比(BF%)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EH组血浆AP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EH组血浆APN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WC、BMI、WHR、FPG、FINS、HOMA-IR、TG、LDL-C、Apo-B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血浆APN与SBP、DBP、WC、BMI、WHR、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EH组中,HOMA-IR和WC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在对照组中,FINS和BMI是影响血浆APN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哈族EH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AMI患者48例,均为发病24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治疗组(n=25)。健康体检者20例另设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姜黄素口服,治疗后第1周、第6周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PAPP-A和TNF-α水平的变化,用心脏超声学检测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和舒缩功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在AMI发病24小时血清PAPP-A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8.35±5.61)mU/L vs(17.48±8.73)mU/L、(18.63±9.46 mU/L),(0.76±0.32)μg/L vs(1.08±0.42)μg/L、(1.06±0.38)μg/L(均P〈0.01)。治疗后第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APP-A水平降低,(10.22±3.73)mU/L vs(8.56±4.26)mU/L(P〈0.01),血清TNF-α水平降低,(1.92±0.64)μg/L vs(1.38±0.54)μg/L(P〈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明显减少(62.6±7.5)ml/m^2vs(58.1±6.7)ml/m^2(P〈0.05),E峰与A峰比值(VE/VA)明显增加,0.83±0.15 vs 0.97±0.19(P〈0.01)。结论 AMI后血浆PAPP-A和TNF-a水平明显升高,姜黄素可以降低其表达,阻抑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变化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PAPP-A、脂联素和瘦素含量,并与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B组与C组,(7.61±2.32)mg/L vs(10.36±2.28)mg/L、(14.32±3.24)mg/L(P<0.01),B组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C组(P<0.01).A组血清瘦素含量高于B组与C组,(20.14±3.13)μg/L vs(13.36±2.32)μg/L、(9.23±2.44)μg/L(P<0.01),B组血清瘦素含量高于C组(P<0.01).A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B组与C组,(17.62±8.72)mU/L vs(11.21±3.75)mU/L、(8.31±5.21)mU/L(P<0.01),B组PAPP-A水平高于C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PAPP-A、脂联素和瘦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PAPP-A与脂联素、瘦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高血压病(EH)患者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哈族EH患者52例为病例组,哈族健康人群53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身高、体重,计算脉压,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水平,探讨脉压与血糖、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EH组脉压、血糖、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H组脉压与年龄、收缩压、血糖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舒张压无相关性;在对照组中,脉压与收缩压、血糖呈正相关性(P〈0.01),与年龄、舒张压及体重指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哈族EH患者脉压、血糖、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脉压与年龄、收缩压、血糖及体重指数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肝硬化、48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对各组血清Cys C、Scr、Urea及β2-MG水平差异、相关性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9±0.33)mg/L、(0.98±0.21)mg/L和(0.92±0.15)mg/L,肝硬化组显著高于CHB组(P〈0.05)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Scr、Urea和β2-MG水平分别为(69.22±21.21)μmol/L、(5.47±2.16)mmol/L和(2.58±0.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Cys C与Scr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r=0.502,P〈0.01),CHB组(r=0.485,P〈0.01),对照组(r=0.494,P〈0.01)。肝硬化组血清Cys C异常率(75.4%)显著高于Scr(5.9%)、Urea(17.8%)和β2-MG(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且年龄≥60岁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EH组(n=60)和EH+DM组(n=68),选择同期单纯T2DM患者为单纯DM组(n=63)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61),分析EH合并T2DM患者在不同高血压亚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Lp-PLA2的差异;分析hs-CRP、Lp-PLA2不同亚组中FPG、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分析hs-CRP、Lp-PLA2与HbA1c、SBP、DBP的相关性。结果 EH+DM组、EH组、DM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Lp-PLA2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5),EH+DM患者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 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均P<0.05);随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均P<0.05);随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均P<0.05); hs-CRP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Lp-PLA2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同时HbA1c与SBP、DBP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后,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s-CRP、Lp-PLA2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EH合并T2DM的严重程度,且hs-CRP、Lp-PLA2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可以反应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及高血压分级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以及与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合并LVH,分为EH组(n=57)和EH合并LVH组(n=45);依据血压测量水平和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高血压Ⅰ级组(n=35)、高血压Ⅱ级组(n=37)和高血压Ⅲ级组(n=30)。另选取同期体查的40例健康同龄人,作为健康组。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变异性(HRV)评价交感神经活性,比较并分析不同组间受检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EH合并LVH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均高于EH组和对照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 50 ms的心搏数百分比(p NN50)显著低于EH组和对照组,EH组心率和HRV各项指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Ⅲ级组最快心率、LVH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Ⅰ级组,HRV各指标低于高血压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Ⅱ级组SDNN、SDANN、p NN50低于高血压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H合并LVH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高,血压分级升高会加剧交感神经活性激活,增加LVH发生风险,重视加强HRV检查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助于预防或逆转L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以RDW四分位数为截点,将患者分为4组[A1组(n=138), A2组(n=137), A3组(n=132), A4组(n=124)]。比较4组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白昼平均SBP,4组间夜间SBP,4组中心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和夜间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24小时平均SBP、白昼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夜间SBP变异系数和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脉压 (APP)与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3例健康者、64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2 6例糖尿病 (DM )和 30例EH +DM患者的APP和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EH +DM组APP≥ 5 0mmHg者 ,例数多 ,年龄偏大 ,LVH、心电图异常、CVD发生率高 ,与EH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②EH +DM组APP≥ 5 0mmHg组与 <5 0mmHg组之间 2 4h平均SBP、DBP比较无差异 ,但前者LVH、心电图异常 ,CVD增高明显 (P<0 0 5 ) ;③ 2 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更能反映患者平时真正脉压水平 ;④EH与DM的HRV均低于正常人 ,以EH +DM患者减低最明显 ;⑤在EH、EH +DM患者中 ,APP≥ 5 0mmHg组较 <5 0mmHg组HRV明显减低。 结论 :①动态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②APP比偶测脉压更适宜用于临床研究 ;③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EH+DM患者更加明显 ;④APP与HRV参数密切相关 ,组合指标测定 ,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24 h动态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同时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以PP<60 mm Hg(A组,52例),PP≥60 mm Hg(B组,54例)分为2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脉压增加主要因收缩压增加所致;随脉压增加,收缩压负荷增加,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脉压有关,临床治疗中要注意缩小脉压,并将脉压作为评价高血压危险度和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神经降压肽(NT)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其动态血压监测的特征将其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2: 00、8: 00、16: 00分别测定其血浆NPY、N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N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在2: 00时NPY水平明显升高(P<0. 05),NT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不同昼夜血压分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1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90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配对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了脑卒中患者中35例脑出血患者和55例脑梗死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EH患者;24h血压曲线:波峰血压值相近,夜间波谷两值差别较大。两组昼夜节律有极显著差异(P〈0.01)。脑卒中组中脑出血组24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脑梗死组。结论:血压增高,昼夜节律消失有发生脑卒中可能,应加紧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