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浙江医学》2006,28(2):102-102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香港消化内镜学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的第八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定于2006年4月20日至22日在杭州召开。大会将对消化内镜诊疗基础及应用研究、消化系病的基础、临床诊治进行学术交流;还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最新内镜诊疗技术演示及消化内镜诊治和消化病学最新进展专题讲座;并举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录像比赛活动。欢迎从事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与胃肠、肝胆胰外科医师,从事消化内镜和消化疾病杂志及相关出版编辑和发行工作者踊跃参加。会议于2006年4月19日杭州市之江饭店报到,20日至22日浙江省人…  相似文献   

2.
正自1868年德国学者Kussmaul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硬式内镜检查至今,内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完善革新,经历了硬式内镜、半可曲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等几代内镜装备的变革,使得内镜的诊断作用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而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则使消化内镜的应用产生了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2):I0003
张齐联,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外科教授。 1959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专业,为我国最早开创及从事此专业的学者之一;1980—1984年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及昭和大学专门学习消化道癌的内镜早期诊断。1993年赴美国Duke大学,1994年赴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专门学习各种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I0004-I0004
张齐联,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外科教授。 1959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专业,为我国最早开创及从事此专业的学者之一;1980—1984年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及昭和大学专门学习消化道癌的内镜早期诊断。1993年赴美国Duke大学,1994年赴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专门学习各种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I0004-I0004
张齐联,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外科教授。 1959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专业,为我国最早开创及从事此专业的学者之一;1980—1984年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及昭和大学专门学习消化道癌的内镜早期诊断。1993年赴美国Duke大学,1994年赴德国汉堡Eppendoff大学专门学习各种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消化内镜微创化手术治疗方式在各方面均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提高了对病变性质和范围的诊断正确率,对早期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微创、安全且经济的效果,明显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I0005-I0005
张齐联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医院外科教授。 1959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开始从事消化内镜专业,为我国最早开创及从事此专业的学者之一;1980-1984年在日本国立癌中心及昭和大学专门学习消化道癌的内镜早期诊断。1993年赴美国Duke大学,1994年赴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专门学习各种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呼吸内科采用呼吸内镜诊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检查与治疗构成比、呼吸内镜主治病症类型、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呼吸内镜检查106例(81.54%),治疗78例(60.00%);呼吸内镜主要有支气管镜、胸腔镜;治疗的主要疾病为肺癌、、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采用呼吸内镜诊治后,治疗有效率为93.85%.结论 呼吸内镜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疾病确诊率及治疗有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疾病领域中诊断、治疗技术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对提高消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某些方面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我省消化内镜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硬...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7-968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胆管炎198例早期内镜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早期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组95例,早期内镜治疗组103例,2组一般资料具备可比性。以2组间的治愈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胆道引流时间及住院周期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组与内镜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90.1%、81.3%,病死率分别为7.3%、10.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30.1%(P<0.01),及胆道引流时间分别为5.3d、11.2d及住院周期13.6d、17.8d。结论:ω-3鱼油脂肪乳联合内镜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内镜治疗,在对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子影像内镜将成为一种医学诊疗新设备和新技术,该技术将分子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体内细胞和分子特征的观察和检测,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子影像内镜根据成像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显微内镜、视频荧光成像、多光子内镜、光声内镜、扫描光纤内镜、拉曼光谱成像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随着分子影像内镜和分子探针技术的不断完善,分子影像内镜将会在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早期胃癌的文献资料,对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探讨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等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等对早期胃癌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是指在颈段食管出现异位的岛状胃黏膜斑块,多数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仅在行内镜检查时被发现。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HGMUE的诊断中,极大地提高了检出率。HGMUE通常无需治疗,仅在出现症状及相关并发症时予以选择性治疗,除抑酸剂等药物治疗外,内镜治疗技术亦不断发挥显著作用。该文主要就内镜技术在HGMUE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9日,在中国卫生部会议厅,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和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的分会建设工作汇报后,指示分会应尽快开展对我国临床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进行培训考试、技术评价、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要求内镜医师分会可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消化道类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理确诊前,11例内镜下被误诊为息肉,1例胃镜下误诊为腺癌,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类癌。内镜下治疗14例,外科手术切除5例。随访1~5年,预后较好。结论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病理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超声内镜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消化内镜医师的进修教育与培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化内镜医师的教育和培训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指南,尚需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如何将一个医学毕业生培养成可以从事内镜检查或手术的医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不断提高从事内镜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内镜再教育同样需要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内镜随访检查对注射治疗出血性溃疡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则岭  赵玉珉 《河北医学》2004,10(4):297-300
目的 :研究内镜随访检查和重复注射治疗对出血性溃疡病人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急诊内镜检查诊断为出血性消化性溃疡 85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4 3例 ,对照组 4 2例。治疗组应用稀释肾上腺素、组织硬化剂在内镜引导下注射到溃疡基底部 ,由于局部压迫作用使出血停止。治疗组预约时间内镜检查随访 ,再出血者给予重复注射治疗。对照组不作内镜检查随访。结果 :出血性溃疡病人经内镜注射治疗后 1 0~ 30 %再出血 ,溃疡局部特征改善未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两组病人无论接受内镜随访检查与否 ,再出血率无差异 (p >0 .5 ) ,病人之间在输血量、住院时间、转手术人数和死亡人数方面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出血性溃疡病人内镜下重复治疗明显降低再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按照Forrset标准诊断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首次内镜治疗成功后 ,不宜推荐内镜程序随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9日,在中国卫生部会议厅,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和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的分会建设工作汇报后,指示分会应尽快开展对我国临床医学各专科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进行培训考试、技术评价、维护内镜专业医师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张亚飞  吴兵  周景丽  武阿丽 《吉林医学》2011,(11):2109-2110
目的:内镜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内镜下胆道引流作为(AOSC)的胆道减压手段,已取代急诊外科手术。方法:汇总我科3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内镜下胆道引流术治疗成功率、治愈率,对其疗效、疗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内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安全有效、并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内镜在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治疗方面也显示了其微创、便捷、效果确切的优势,已成为消化性溃疡诊治的首选手段[1]。一、内镜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作用内镜检查不仅可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直接观察、摄片,还可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或病理嗜银染色,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简便准确的依据。内镜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钡餐检查。在溃疡太小或太表浅,钡餐检查难以发现时;或在钡餐检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