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并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55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双肺云雾样、磨玻璃状改变43例(占78.18%),双肺呈磨玻璃影伴索条状及网状影18例(占32.73%),表现为碎石路征14例(占25.45%),合并有散在斑片影、局限性肺气肿、结节灶、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6例(占10.91%)。结论双肺云雾样、磨玻璃状改变、网状磨玻璃影及碎石路征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CT出现上述表现时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同顺性分析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208例X线胸片呈大叶性怖炎改变,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中,大于7岁以上的占60.6%;病程长,以发热(92.2%)和咳嗽(79.8%)为主要表现,以胸片单侧肺病变(87.5%)为主,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59例(76.4%)、中性粒细胞升高131例(63.2%)。MP-IgM检测,208例均为阳性。并发症多(78.8%),其中肺内并发症68例(41.5%),以肺小张32例(47.6%)为主;肺外并发症96例(54.5%),涉及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其他系统,以贫血、心肌炎和中毒性肝炎为主,但这些并发症均为可逆性,预后良好。血、痰、胸腔液作细菌培养58例,阳性率半达36.2%,以金黄包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较多。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并发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疗效显著。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若疗效欠佳应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30d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30d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性,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最佳cut-off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cut-off值是否为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分析RDW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2例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良好组154例,预后不良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RDW值、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动脉血氧分压(PaO2)、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国内近5年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发病与诊疗状况,从而为PCP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PCP论文,并对文献中PCP的病例数、基础病、诊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检索到PCP相关的文献报道298篇;②PCP患者共4153例,其中3518例(84.7%)PCP与HIV/AIDS相关,285例(6.9%)PCP患者与器官移植相关,恶性肿瘤相关PCP患者94例(2.3%),结缔组织病相关PCP67例(1.6%),肾病综合征相关PCP患者16例(0.4%);8)4153例PCP患者中,3006例提及诊断方法,其中1785例(59.4%)为临床诊断,915例(30.5%)为染色发现病原体;④2664例提及治疗,其中2604例(97.7%)予以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TMP—SMZ)或TMP—SMZ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结论目前国内PCP患者的基础病主要是HIV感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该病确诊比较困难,TMP—SMZ是目前治疗PC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7(IL-17)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价值。方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12例作为肺炎组,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31例,非重症肺炎组81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CRP、IL-17水平变化。结果肺炎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肺炎组血清血清CRP、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重症肺炎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重症肺炎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 P <0.05);重症肺炎组血清CRP、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 P <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CRP、IL-17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诊断指标,且可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非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6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讨论。结果 15例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均以发热和干咳、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后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均存在呼吸衰竭[氧合指数(85.8±16.8)mmHg],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高流量氧疗5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阳性2例,肺孢子菌PCR检测阳性16例。16例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8例痊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入住ICU时间为3~29 d,平均(13.0±7.1)d。结论PCP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患的机会性感染,对于重症PCP患者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1例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病例分析,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AIDS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AIDS合并PCP患者,CD 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cell/mm3)(8~158cell/mm3),15例<50cell/mm3;恶化及死亡3例,均为重症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PCP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肺部体征较轻,症状与体征不一致的临床表现为该病的特点之一;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改变;CD4+细胞计数小于50cell/mm3为PCP发病的高危因素;PC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疾病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结果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抗体滴度≥1:160的患儿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11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L)比值、中性粒细胞(N)比值的均值分别为8.35×109、0.38和0.51;WBC(×109):<3.7、3.7~9.2、>9.2分别占0.86%、69.58%、29.56%,3.7~9.2组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0.20、0.20~0.40、>0.40分别占9.57%、54.65%、34.78%;N:<0.50、0.50~0.70、>0.70分别占40.87%、47.83%、11.30%;红细胞均数:4.49×1012;血红蛋白均数:125 g/L;血小板均数206×109。结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常规变化大部分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合并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PID合并重症PC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PID合并重症PCP患儿,其中高IgM血症3例,联合免疫缺陷病2例。5例患儿均存在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确诊PCP前均应用过广谱抗生素;4例曾应用糖皮质激素。5例患儿IgG、IgA均明显降低;3例IgM正常,1例升高,1例降低。4例患儿T淋巴细胞、CD8+、CD4+、NK和B淋巴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或增高;1例患儿T淋巴细胞、CD8+、CD4+、NK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B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肺部听诊2例未闻及干湿性啰音,3例存在少量湿啰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测序(mNGS)检出肺孢子菌序列数中位数960523(31364~1214369),患儿均合并有其他病原体感染。5例患...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认识。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肺外结核21例,占35%;肺结核39例,占65%;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5例(8.3%);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6例阳性(10%)。60例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发生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多见;结核是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功能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T细胞计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内有87.5%(119/136)的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治疗6个月内41.9%(57/136)的患者CD4^+T细胞数≤200个/μl。初始治疗时CD4^+ T细胞数≤200个/μl的136例中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82例,感染率为60.3%;治疗6个月时而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79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感染率3.8%。结论艾滋病患者在CD4^+ T细胞数≤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CD4^+ T细胞数〈200个/μl〈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初始治疗时全部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免疫价值。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8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及利巴韦林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观察二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测定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检测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能有效地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治疗疗效,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6例手足口病患儿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118例和治疗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退热等治疗,合并感染时加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1~2 mg/d静脉滴注,疗程为3~5 d。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1.8%,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分别为29.7%、77.1%,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7,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4,P〈0.01);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具有明显的抗病毒、退热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改善症状和体征,缩短疗程,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佐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100例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抗炎、止泻、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每次400 m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空腹抽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评价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停药1周后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及治愈时间分别为(2.1±1.5)d vs(5.4±2.2)d、(1.7±0.6)d vs(3.3±1.4)d、(9.1±1.6)d vs(11.7±1.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4、3.827、3.923,P均〈0.05);(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χ2=9.836,P〈0.01),观察组复发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χ2=4.332,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仅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73例中有156例(实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完成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CD3^+%、CD4^+%、CD4^+/CD8^+比值、血清IgA和唾液sIg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8^+%、IgG、IgM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856,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联合使用细菌溶解产物和孟鲁司特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周咏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66-356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6.41%、总有效率92.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和71.79%(χ^2=4.222、3.933,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 CD4+CD2+5 FoxP3+Treg 细胞计数比30.66%比24.10%、7.49%比5.15%,血清IL-2、IL-4以及IFN-γ血清含量(15.6±4.3) ng/mL比(10.3±3.1) ng/mL、(9.5±2.7)ng/mL比(13.9±3.4)ng/mL、(37.1±4.3)ng/mL比(31.2±4.9)ng/mL,较治疗前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9、4.012、4.568、4.105,均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参麦注射液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P胡里奥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DP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给药,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给药,均静脉滴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初始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静脉滴注250 m L,滴注14 d后,间歇7 d,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用DP化疗方案。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比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32.50%)较对照组(25.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除CD8^+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可使KPS评分得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检测(IgG、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在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CD4+、CD4+/CD8+升高,CD8+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G、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转移因子口服液能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免疫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小鼠体内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B、C、D三组分别灌胃雷帕霉素1、2、3 mg.kg-1,A组每天予以无菌水灌胃,共3周。3周后,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EDTA抗凝,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B、C、D)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9.62±1.43)%(、13.76±1.97)%(、15.41±2.45)%和(12.23±4.56)%(、23.03±6.18)%(、25.17±6.42)%,对照组(A)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52±0.65)%和(6.53±3.01)%,无论是在外周血还是脾细胞中,B、C、D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与B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C组和D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诱导昆明系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增殖,其使用剂量可以影响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并发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肺孢子虫肺炎(PCP)诊断和防治经验,分析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AIDS并发PCP病例及收治的4例AIDS并发PCP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4例均有发热、咳嗽,伴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和血氧饱和度下降;4例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改变,2例CT示肺部毛玻璃状改变;CD4均小于200/μl;病原学诊断,4例镜检均观察到包囊,巢式PCR在550bp处检出相应条带;经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结论AIDS的患者如CD4小于200/μl,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应考虑PCP并及时做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