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凤雷  刘艺  李钦亮  储朝明  陈金传  王玺 《江苏医药》2012,38(11):1293-1295
目的探讨微创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单阶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采用微创PLIF联合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采用VAS和JOA评分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微创单侧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疾患具有切口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单阶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采用微创PLIF联合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采用VAS和JOA评分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与B组比较,A组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 微创单侧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疾患具有切口小、痛苦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微创方法减小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时造成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方法采用定位针导航法,腰椎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等综合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8年9月~2011年4月,采用上述置钉方法,为231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椎弓根置钉978枚,947枚不用仪器监视,一次性正确置入。31枚需先置入椎弓根定位针,经X线透视确定位置、方向后再置钉,术后全部患者得到CT复查,发现有12枚椎弓根钉发生椎弓根切割穿透,2例发生神经根刺激征,无节段误置,根外置钉。置钉时不用剥离椎旁肌,出血少,对腰肌损伤显著减轻。置钉技术简易化。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减轻,恢复时间缩短,腰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多种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可使手术对腰肌损伤明显减轻,出血减少,置钉正确率提高,手术微创化,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方法及适应证,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28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选择治疗方法 ,其中15例患者在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的基础上采取椎弓根螺钉器械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9例患者同样在开窗减压的基础上予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4例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术后3~5周配带腰背支具活动,支具佩带3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8~64个月),24例(86%)疼痛消失或仅存轻度疼痛能耐受,1例二便失禁现象得到很好的改善,Cobb角平均为5.5°,手术后未出现假关节形成以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进行充分减压处理之后,应用经椎弓根固定恢复腰椎生理序列,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术式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成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老年人体质所限,尽量采用简单手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并不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LSS并不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分析2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腰椎功能情况,统计术后随访1年内椎体融合及内置物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体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2组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年,2组内置物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联合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LSS并不稳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对组织结构破坏小的特点,可解除患者神经压迫,有效实现术后相邻椎体间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PIPELINE可扩张微创通道管系统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IPELINE微创通道减压融合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32例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中央两旁多裂肌间隙入路,在PIPELINE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行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并联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采用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8.3个月。统计分析显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改善率平均为85%。3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2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5.3cm。术中平均出血0.18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0.085L。出现并发症3例,均为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后Ⅰ期愈合。结论 PIPELINE微创通道结合VIPER2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对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肯定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患者均给予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椎体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8~182 min,术中出血量155~304 ml,住院时间为8~17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11~30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9)分比(8.3±1.1)分,P<0.01]。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 CT重建显示椎间融合器内有连续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腰椎管狭窄症20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骨密度测量值T值≤-2.5排除出本研究病例。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上述3个时间点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36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增加,但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在术后均有所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在术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能够很好地改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的随访发现其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部分活动度,且不显著增加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但对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效果需进一步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退变性腰椎不稳是由于腰椎间盘或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腰椎节段性活动度增大,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其相邻节段的滑脱一般不超过Ⅰ度,是多种疾病所并存的一个病理现象[1]。传统后路腰椎板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常用术式,然而其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并需广泛剥离棘突旁软组织[2],因此,近年来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合并植骨融合术应运而生。本研究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来探讨最适宜的固定融合方式。方法分别建立以下融合固定模型:单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A型);双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B型);单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C型);双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D型)。对各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轴压加载,比较各模型的角位移、椎弓根钉及融合器的所受应力情况。结果各融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椎弓根钉及融合器所受应力的Von Mises峰值各有差异,但均在最大受力范围之内。各工况下四种模型角位移均较有限元模型减少,A/B型、C/D型相比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时脊柱稳定性较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差。结论建立了不同固定方式的腰椎融合模型,验证了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中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提供适当的稳定,可以作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固定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弹性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弹性内固定加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33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随访观察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根据侯树勋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5min;术中出血平均25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登并发症,随访平均18个月,X线片显示33例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MRI显示所有的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未出现退变或退变加重。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优30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弹性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防止相邻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观察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表现,讨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268例在该院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腰椎固定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术后退变与MRI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15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节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年龄有关,术前已有退变的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术前的退变程度及固定节段多少有关,退变加快,但椎间盘退变的MRI表现与出现临床症状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比较研究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和经椎板拉力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同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38例.经椎板拉力螺钉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优于经椎板拉力螺钉;并发症方面,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脱钩1例,经椎板拉力螺钉系统神经根损伤1例.按MacNab标准评价术后效果,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的优良率为94.6%,经椎板拉力螺钉的优良率为92.6%,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与经椎板拉力螺钉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鄢裂手术操作容易,失血量少,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效果确实.推荐使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同时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非内固定术疗效比较。方法对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摘除术同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术与非内固定术术后疗效比较。结果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未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者易发生相应椎间隙椎间盘突出症原有症状改善不佳、复发或腰椎节段不稳定加重。结论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同时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术将有效提高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开窗减压、黄韧带切除、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方法89例临床患者、男41例、女48例;年龄45~75岁,平均63岁;病变部位L2-3间隙2例,L3-4间隙36例,L4-5间隙68例,L5-S1间隙5例,两节段椎间融合26例,三节段椎间融合10例,四节段椎间融合3例;伴椎体I滑脱28例,伴有大于15度侧凸的4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减压、自体骨及CAGE(PEEK材料)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撑开提拉,将减压的自体椎板骨质修整,颗粒状碎骨填充于CAGE内,块状较大的骨块植入椎间隙,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术后拍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后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彻底减压、自体骨混合CAGE(PEEK材料)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后路双侧开窗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对4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经28~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全组融合率为97.9%,3例并发症术后也全部消失。结论采用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传统后路后外侧椎间融合术(TLIF)全椎板减压手术创伤大,椎旁软组织剥离广泛,术中出血多,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出现邻近节段交界性病变(ASD)或后突畸形发生率高,而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通过微创通道技术,切口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更小,术中出血少,同时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少,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的运动节段,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可达到与开放手术一样的减压目的。本文对微创单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对52列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均行摄片及CT扫描。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显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除ASIA A级4例无改善,E级5例未出现神经症状),2例患者3根椎弓根钉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后凸Cobb角及伤椎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本组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治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8±0.7)个月,治疗后患者的后凸Cobb角及伤椎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结论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操作相对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